当前位置:首页 >
=== 富平城区街道地图 ===
=== 富平县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富平县峪岭乡并入老庙镇,撤南社乡并入淡村镇,撤底店乡并入薛镇,撤白庙乡并入曹村镇,撤觅子乡并入庄里镇,撤华朱乡、东上官乡、窦村镇合并设城关镇,撤小惠乡设小惠镇。现富平县辖17镇:城关镇、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王寮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小惠镇、齐村镇。城关镇辖8个社区居委会(车站、望湖、宝塔、渭化、陶艺、富华、渭运、书店)、45个村委会(杜村、南韩、东化、莲湖、连城、卧龙、尖角、集新、迤山、谢村、肖华、留招、褚塬、王旦、姚村、新庄、东渠、向阳、褚田、华朱、何仙、下庙、旧县、闫村、赵坡、优东、优西、锦川、顺阳、怀阳、双义、页坡、刘坡、杨坡、东新、上官、牛村、皂角、元良、余湾、五星、北里、定国、咀头、焦村)。庄里镇辖1个居委会(庄里)、34个村委会(庄南、西关、庄北、永安、元陵、中山、黄窑、王庄、三庄、双岭、张唐、南午、神芝、凤凰、六联、山西、长春、侯家、友谊、三条、谷张、杨树、丑家、觅子、西吕、别家、木匠杨、新上官、官杨、铁佛、东康、兴武、三河、园林)。张桥镇辖13个村委会(东街、苏吴、甘井、北庄、铁门、南坪、永庆、巨贤、三合、原李、原马、念前、华张)。美原镇辖20个村委会(美原、党里、三联、晨光、联友、吴村、八联、赵村、三星、城西、仁合、雷北、团结、盘龙、涧北、鸿雁、利惠、杨尧、金粟、小峪)。流曲镇辖13个村委会(流曲、北耕、东川、大岗、藏村、炭村、梅家庄、簸掌、五里墩、顺义、由典、昌宁、丈八)。淡村镇辖19个村委会(淡村、瓦窑、古西、中和、荆川、荆塬、都村、石桥、东盘、西盘、禾塬、亭子、竹园、张王、肖郭、湾渡、教场、解放、南社)。王寮镇辖9个村委会(双杨、南董、太平、孙村、仵新、纳衣、兴户、军寨、卤川)。留古镇辖17个村委会(街东、街西、程郑、孝义、汝林、皇甫、三寨、郭乔、南川、高堂、贺兰、西河、联合、义合、吕兰、惠刘、大众)。老庙镇辖23个村委会(老庙、孟家、尹家、上河、河绕、东刘、笃祜、曹家、东于、南昌、新店、兰山、北峪、漫町、店上、烟峪、清峪、岳白、高塬、三尺、塔北、木林峪、贾沟)。薛镇辖29个村委会(薛镇、宏化、盘石、两门、北李、安党、前坡、王马、雷家、湘子、沟龙、韩村、杨范、湾里、铁炉、新丰、十二盘、红火、山桥、武岭、青兰、底店、下庄、草滩、瓦李、康庄、下沟、九龙、达坡)。到贤镇辖13个村委会(到贤、盖村、新合、西仁、东仁、庄镇、纪贤、三义、西城、惠店、忽家、姜义、新移)。曹村镇辖28个村委会(土坡、大贾、大渠、西头、周家、太白、陵前、邹村、招贤、尚书、红河、马坡、贾坡、宝峰、小贾、曹村、白庙、长青、柴峪、小塬、靳家、杨家、程卢、大王、东沟、南沟、中沟、郭家)。宫里镇辖17个村委会(桥北、桥南、大樊、仇石、齐村、董村、北陵、南陵、三凤、凤西、涧头、雷村、党沟、沟北、庄科、前进、风口)。梅家坪镇辖12个村委会(洪水、十八坊、赤兔、车家、五一、新安、王湾、白马、庙沟、岔口、北杨、文昌)。刘集镇辖23个村委会(街南、街北、胜光、双王、大张、十字、尹村、张北、新兴、龙泉、永合、二合、吕当、施家、王家、卤泊、西胡、曹管、安平、高庙、川河、北甫、黄塬)。小惠镇辖8个村委会(小惠、牙道、忠惠、樊家、西村、果坊、石灰道、田村)。齐村镇辖14个村委会(涝池、西陵、支沟、石科、横坡、方井、义门、桥西、和平、安乐、董南、杨村、三合、街子)。
历史沿革:据国内权威性的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富平,秦置。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东汉为北地郡治。元初四年(117年),任尚、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即此。永和六年(141年)因羌乱,北地郡内迁,寄居冯翊,旧土废弃,复置富平县于今陕西富平县西,郡县分置。”(《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M〕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编纂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919),公元前7世纪末,周室衰微,西戎南侵,平王东迁,移都洛邑,将迤山(今县境西南瓦窑头原畔一带)划辖秦国。随着秦国势力的不断扩张,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频山以南设置频阳县治(故址在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以频阳属内史。西汉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另于县境南部设置怀德县(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两县均属内史。景帝时(前156—前141),两县同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87),又以两县归属左辅。新莽时(9—23),两县属列尉大夫。东汉时(25—220)。并怀德县入频阳县,属左冯翊。三国时(220—265),归属曹魏,仍称频阳县,属左冯翊。西晋时(265—316),自彭原界(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徙富平县治于怀德故城,与频阳县并存。东晋时(317—420),富平一度为苻秦所统治,曾在频阳县境内设置土门护军(故址今薛镇乡土木坊)。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门护军,将其辖地并入同官县(今铜川市),迁北地郡至泥阳县所属通川(今流典镇);又并泥阳县于富平县。宣武帝景明元年(500),撤原频阳县建制,划同官县一部,另建土门县(今薛镇),隶北地郡。西魏文帝大统五年(539),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废帝三年(554),以富平县属宜州(今耀县)。北周闵帝元年(557),于中华原置中华郡(故址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富平县划归该郡管辖。武帝建德四年(575),裁中华郡,富平县改属左冯翊。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富平县改属京兆郡。炀帝大业二年(606),将土门县并入华原县(今耀县),属京兆郡。恭帝义宁二年(618),又从华原县划出原土门县辖域,恢复土门县建置,属宜君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置富平道,归骠骑车骑统辖;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废土门县。高宗咸亨二年(671),于富平、华原两县境域各划一部,在原土门县故址另建美原县。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县隶于宜州。大足元年(701),以美原县改属雍州。玄宗开元年间(712—741),徙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村一带),属京兆府。德宗贞元四年(788),定富平县为赤县(按:赤县非县名,唐代分县为等,诸等中有赤县,由京城直接治理),旋升县为州。哀帝天祐二年(905),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隶属耀州(二州不同级)。五代时,后梁恢复美原县,仍属耀州。末帝贞明元年(915),改鼎州为裕州,隶属崇州。后唐复以富平县改属耀州,美原县初属同州,继属耀州。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均未变动。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县同属永兴路京兆府耀州。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即宋金两军“富平之役”后,金人以富平、美原二县赐齐(金人立刘豫为齐帝,建都大名)。熙宗天眷元年(1138),两县又同归宋。天眷三年(1140),复由宋入金。皇统二年(1142),撤富平县,以其地并入美原县,隶属耀州。蒙古军南下后,恢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同属耀州。世祖至元元年(1264),将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今老县城),属西安府。明末,李自成建大顺国于西安,县治仍设窑桥寨。清代,富平县属西安府。民国初,尽废府州厅制,富平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3年(1934),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咸阳)。民国37年(1948),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耀县)。1949年5月4日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归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整编后,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渭南区专员公署(1955年7月改称渭南专员公署)。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富平县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管辖。1958年12月,富平县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从铜川市划出,又恢复富平县制,复属渭南专员公署。1969年后属渭南地区至今。1970年5月13日,富平县治从老城区迁至新城区(窦村)人民路北端。历朝变迁,富平县建置,至今已有2440余年的历史。夏商时,属“天下九州”之一的雍州,西周时属京畿。东周时,秦厉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在频山之南,频山以北建立县治,定名频阳县(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以频阳属内史。西汉初年,西汉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文帝即位,迁母薄姬太后到今怀阳城附近,母死,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另置怀德县(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以资纪念,与频阳县并列今富平县境内,两县均属内史。景帝时(前156—前141),两县同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87),又以两县归属左辅。新莽时(9—23),两县属列尉大夫。东汉时(25—220),并怀德县入频阳县,属左冯翊。东汉时,并怀德入频阳,属左冯翊。东汉末年,由于羌乱,发生了著名的“富平三迁”,富平从宁夏迁到了今天的陕西地面上。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富平县寄理在冯翊,后迁徙到彭阳县,由于黄巾之乱,各地群雄并起,最后迁徙并最终落户在陕西怀德,为北地郡郡治。三国时(220—265),归属曹魏,仍称频阳县,属左冯翊。西晋时,从彭原(今甘肃庆阳西南)界徙富平县于怀德县故址,与频阳县并存,取“富庶太平”之意。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撤掉延续960多年的频阳县。随后,在今年薛镇乡土木坊,设土门县,与富平分治一百四十多年。西魏文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北周闵帝二年(公元558年),置中华郡(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将富平县划该郡管辖。周武帝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废中华郡,将富平改属左冯翊。隋时复改属京兆郡。唐高祖武德初年(公元618年),设置富平道,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公元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废土门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在土门县故址建美原县,与富平分治四百多年。玄宗开元年间,徒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一带),属京兆府。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五代时,恢复美原县。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美原,富平两县均属耀州。宋时称富平县,美原县,同属京兆府耀州。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撤富平县,其地并入美原县。元朝初年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县并立。公元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并延续了五百九十多年的美原县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地区再无两县并存的局面。元末明初,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即今之老县城。1949年5月4日,富平县城解放。县城于1970年由原窑桥寨迁至现在杜村镇莲湖街中段北侧。1995年后隶属渭南市至今。,富平三迁“富平三迁”是发生在东汉的事情。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北地郡(郡治就在富平)已成为羌族的主要居住地。这些已经归顺东汉政府的羌人,人口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盛,但政治地位十分低下,饱受地方小吏、刁滑地痞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他们“或倥騘于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勤。”“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处于苦境的羌人,不断发生骚乱。东汉永初元年(107年),邓太后亲政,决定要把西域都护和田卒撤回内地,便征发金城(兰州)、陇西、天水的羌人随军掩护。被征羌人害怕远戌他乡,不能回家,走到酒泉附近,便纷纷逃跑。朝廷令附近的郡县发兵堵截,而且还把沿途羌人的房屋全部放火烧毁。羌人被逼走投无路,只好起来反抗。东汉王朝派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带兵征讨。结果在汉阳之平襄打了一仗,任尚军大败,死了8000多人。永初二年(108年),羌族部落头领滇零夺取了富平,并在此称“天子”。羌人力量越来越大,汉朝军队屡战不利,加上边塞一带二千石(类似今天干部的工资级别)以上的令、长,又都是内地人,不愿意在此长期守战,都争着向朝廷建议往内地迁移。于是,在永初五年(111年),东汉政府下诏将边塞的四个郡(北地、安定、上郡、陇西)迁往内地。其中,将北地郡的富平县迁往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边塞四郡内迁”,也是“富平首迁”。这次内迁,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官府强迫当地汉人同迁;百姓恋土,不愿随迁,地方官吏便下令把庄稼砍倒,把房子拆毁,把各种建筑夷为平地,把过去的积蓄全部都破坏了。致使随迁的老百姓“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失大半。”随迁的老百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永初五年(111年)九月,在杜奇、杜季贡和王信的率领下也举行起义,攻下了上邽城(今甘肃天水西)。面对羌、汉人民的起义、反抗,东汉政府一面继续派兵镇压,一面采取收买、暗杀手段,使起义队伍逐渐削弱。义军领袖杜奇被暗杀,王信战死,杜季贡投奔富平的滇零。永初六年(112年),滇零病死,他的儿子零昌继续称“天子”,羌族人狼莫扶佐,封汉人杜季贡为将军,并令他守丁奚城(疑即今贺兰丁义附近)。元初二年(115年),东汉朝廷派征西将军马钧率兵镇压,结果被羌人打败,汉军损伤3000余人。羌人战斗力极强,“今虏皆骑马,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绝弦。”元初三年(116年),任尚又领匈奴兵一万多人在灵州(今吴忠)与零昌打了一仗,零昌战败,向富平(今金积附近)逃走。元初四年(117年),任尚收买羌人内部叛徒刺死杜季贡;九月,又收买羌人叛徒号封刺杀了零昌。是年冬天,在富平与狼莫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战斗,两军相持60多天。在激烈的战斗中,狼莫失败逃走,任尚军共斩杀羌人5000多,还俘虏了1000多人。又过了不久(汉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汉将邓遵又收买羌人叛徒刺杀了狼莫。至此,历时11年的东汉羌汉族人民大起义遂告失败。但这次起义给东汉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十余年问,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努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羌汉起义被镇压后,原迁往内地的边塞四郡仍不愿迁回原地。他们在“寄理”地又延拓了11年。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尚书仆射虞诩上书汉顺帝,认为包括富平在内的边塞四郡,沃野千里,水草丰美,阻山带河,不可久弃。建议仍迁回原地。汉顺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派郭璜督促原郡居民,各还旧县,修复城郭,大兴屯垦。于是,富平县在迁出吴忠18年(111—129年)后,又在这一年迁回原地。永建五年(130年)十月,汉顺帝亲临富平等地巡视,慰问了戌边的军士。但是,由于汉朝廷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调整对羌人的政策,边郡官吏“天性虐刻”,对羌人“多所扰发”,终于在永和四年(139年),也就是在第一次羌人起义刚结束10年之后,又激发了第二次羌人起义。这一次,东汉政府派马贤率军镇压。马贤与他的两个儿子在一次战斗中战败身亡。羌人又攻打富平县。北地郡太守贾福(驻富平县)守不住了,又仓皇将富平县迁往冯翊(今西安郊区高陵)。这一迁,就再也没有回来!,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距第二次羌族起义20年,羌人又发动了第三次起义。这次起义战火波及的面比上两次都大。不仅宁夏地区全被战火覆盖,而且还波及到三辅(西安附近)和凉、并二州。东汉政府又起用固原人皇甫规、张奂采取招抚的办法,使羌人20万人投降、归顺。但汉将段颍则以羌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势穷虽服,兵去复劫”为借口,采用极为残酷的镇压手段,“长矛挟胁,白刃加颈”,先后在灵武谷(贺兰山口)、泾阳、瓦亭山(今固原南)追杀羌族义军,血洗三辅、北地、安定。羌人的第三次起义终于被镇压。在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理”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移到彭阳县界就走不动了——这时已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富平县。富平经过三次迁徙,便从吴忠的地面上永久地消失了。名胜古迹
富平老城:位于富平县政府西北1公里处的杜村镇莲湖村。自元末明初至1970年为富平县城所在地,北临温泉河,东临新县城,西临连城,南临西禹公路。老城是中山塬的余脉,中高四周低的土丘低塬,为不规则长方形,长520米,宽350米,占地约280多亩,为全国唯一一座斩城。城内主要古建筑有文庙、城隍庙、关帝庙、望湖楼、图书楼、魁星楼等。其中望湖楼为清同治八年修建,后由胡景翼将军于民国12年重修,为“湖山书院”所在地。图书楼由康有为题字。还有被网友称为“最牛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富平支行原址。
望湖楼:在老县城内东南隅富厚仓库故址。清同治八年(1869),知县江汇川建筑。民国5年(1916)五月初六夜,毁于“逐陆”(承武)之役。民国12年(1923)重修为砖木结构日本式三层楼。第一层,门额石匾题“礼堂”二字。第二层,北门石匾题“建议”,南门题“望湖”;第三层,南墙正中匾题“藏书”,落款与二楼南匾同;北匾镶匾题“尊经”两字。落款均署“壬戌(1922)年冬书于郑州军次胡景翼”。望湖楼系富平县名胜古迹之一。为“湖山书院”所在地。望湖楼其所以成为旅游观光的一道风景线,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湖烟雨”的胜景所致,明清至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六十年代,在内陆干旱的陕西,富平城南还是十里莲湖,千顷碧波,稻香诱人,莲田滚珠。乱插桃花红点点,倒垂杨柳碧融融。此情美景,令人陶醉。难怪清代有诗赞颂“南湖一碧本如天,细雨空朦更可怜。石燕衔花叶乱,梁鱼出水浪纹圆。高低翠合峰峰隐,还近青浮树树连,最好风吹烟影破,书声遥送过前川”。
法源寺唐塔:此唐塔位于今美原镇西街的法源寺故址。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建置美原县后创修。历代至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屡经修缮。青砖砌筑,仿木结构,七级八角中空,工艺精巧,外周围长29米,壁厚1.75米。千余年多次地震,仍保持壮丽外型。在法源寺原亭子下西侧还立有重修宝塔佛殿,关帝庙碑。此碑系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所立。碑高1.85米、宽0.84米,厚0.29米。马元慈撰文,马士杰书丹,字为正楷,完整清楚。
金代铁佛:铁佛属于金代创建的铁佛寺遗物,由于寺院屡建屡毁,仅留此佛,基本完好。铁佛造像是座像为一体。座分两层,下层高8cm,为八角形,每面长84cm。上层高37cm,周边铸仰莲瓣32枚,分内、外两层围成圆形,托于八角底台上。像高5.32米,身着袈裟,袒胸跣足,面部丰满,唇微启,端庄、肃穆,右手上举做“无畏印”,左手举至胸侧,稍高于肘,做“与愿印”,屹立于莲台上,风采奕奕、栩栩如生。“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二月二十日,同年五月树像竣工”、“施主富平县令杨思聪、武盛将军李富、李宜人……”等字样。这尊造像敦厚。纯朴,塑铸的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绘形绘色、巧夺天工,对研究我国金代冶铸技巧、雕塑艺术及社会风俗习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唐五陵: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在古代一直是我国的心脏区域,为历代封建帝王所重视,历史上相继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其作为国都的历史长达1100余年,素称“帝王之乡”。而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建都长安(今西安),历时300年,其20座皇陵有18座分布在陕西关中,其中富平县就有5座,系全国唐陵数目最多的县份。富平县所辖唐五陵分别为: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自西向东呈“W“形分布,同连绵起伏的乔山山脉浑然一体,在县境北形成了一道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首先,唐懿宗简陵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长春乡紫金山(又名虎头山);其二,唐代宗元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庄里镇与齐村乡之间的檀山之阳;其三,唐文宗章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天乳山;其四,唐中宗定陵位于县城北宫里镇凤凰山中峰;其五,唐顺宗丰陵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的曹村乡虎头山(又名金瓮山)。这五个唐陵,原来墓前都有大量精美石刻群,它们和乾陵等陵的石刻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仅剩少数残损的石狮、石人等陪伴着它的主人。
郑国渠遗址:流经富平的郑国渠,全长约150公里,可灌溉18万余公顷。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郑国渠首遗址,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陶艺村:富平陶艺村坐落在县城以北,是由一个准三星级的宾馆和三个展览馆、几个陶艺作坊以及千亩果园构成的。它附近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来这里的人可以率性而为地玩泥巴,尽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然后将作品放到陶窑里烧制,就会留下那一瞬间思想滑动的痕迹。在这里你不单可以向陶艺艺术的殿堂里迈进,也可以作为普通大众尽情休闲娱乐。
秦朝大将军王翦墓:秦将军王翦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到贤镇东门外3里许的纪贤村永和堡北。墓葬南北较长,东西稍窄,呈椭圆形,高约9米、周长达136米。在古墓西侧约100米处,从南到北还依次排列着六座小冢(今已不存,毁于“文革”),据说里面埋着的是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和俘虏等。1956年8月6日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平旅游住宿:富平益丰国际假日酒店(主体楼已封顶)星级:★★★★,位于富平实验小学新校区隔壁,富平体育场对面,预计总投资1.2亿元,建设地上26层地下3层四星级酒店,,预计2011年底竣工。王国豪门酒店,星级:★★★★,位于车站大街东段富平王国豪门酒店是由富平王国实业集团投资8600万元,集住宿、餐饮、茶艺、SPA洗浴、KTV、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四星级商务酒店,酒店拥有100余间(套)不同档交的标准间、商务套、总统套;房间为您配备了卫星电视,国内、国际电话,保险箱及个人商务电脑,是您在商务、旅游之行尊享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前卫的星级服务。拥有完善的桑拿SPA浴房、足浴、KTV包间、茶秀,是您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富尔大酒店星级:★★★,位于富平县东新街118号,地上15层的高度曾为富平地标性建筑,富平富尔大酒店是由富平县电力局富尔集团按高星级酒店设计并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营业面积18000多平方米。整个酒店由主楼、裙楼组成,主楼高14层,裙楼高5层,配有中央空调、背景音乐、烟感报警、自动喷淋及安全监控等完备的楼宇智能管理系统,另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及音乐喷泉。主楼有中高档客房110套,环境舒心的茶艺、美容美发、桑拿、KTV包房和棋牌室等经营项目,裙楼设置有室内游泳馆、中餐宴会大厅、中餐包间以及多功能厅、高中档会议室等。酒店坏境优雅,交通便利,是商务洽谈、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陶艺村宾馆,星级:★★★(涉外),陶艺村位于富平县城以北乔山路1号,是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参观购物为一体的陶文化交流中心。这里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来这里的人们可以率性而为地玩泥巴,尽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然后将作品放到陶窑里烧制,这样就会使人们一瞬间思想闪动的灵光永远留驻。在这里你不单可以向陶艺艺术的殿堂里迈进,也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尽情休闲娱乐。秦正酒店,星级:准★★★,秦正酒店是秦正集团2008年鼎力打造的一家集旅游、商务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酒店。该酒店严格按照三星级酒店的标准设计装修,总投资2000万元,其设计理念新颖、装修风格超前。酒店位于富有繁华商业街之称的富平县人民路中段,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绝版的地理位置、高贵的娱乐享受,无论是各种宴会Party,还是给亲朋好友预定房间,都是您最好的选择。酒店营业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豪华客房80余间。同时设有餐厅、商务中心、足浴、棋牌室等多项服务,并拥有独立停车场,让您娱乐休闲的同时不为停车而担忧。秦正酒店为您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旅游及会议下榻的空间,让您在繁华的都市中享受到温馨的服务,给您带来家的感觉,其他星级酒店宾馆农机饭店地址:车站大街西段(火车站隔壁),三秦大酒店地址:车站大街中端,鸿宾楼酒店地址:人民路南段,印象富平酒店地址:富明宫建材家居城隔壁,黄河宾馆地址:东环路北段黄河新苑隔壁,车站招待所地址:车站大街,渭运集团招待所,陕拖第一招待所,博博购物中心住宿部(等),还有人民路附近的经济型小宾馆青年旅社等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