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赤壁市区街道地图 ===
=== 赤壁市资讯概况 ===
展现未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事业兴旺。赤壁市委、市政府领导从三国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中受到启迪,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借智借力、借才生财、借商招商、借外引外的新路子。广州金同集团、北京阳光集团、美国赛德公司等一批有影响的海内外客商相继来赤壁市投资兴业。目前,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整体开发陆水湖的工程已经启动;占地面积15.3平方公里的“国际建材城”项目已列入行业发展规划;由外商独资建造、投资总额40亿人民币的2530万千瓦火电厂项目即将正式开工;国家粮食储备库、赤壁新火车站等项目即将竣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推动了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赤壁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省双拥模范县(市),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普九”达标县(市)。市委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县(市)委十面红旗”荣誉称号。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比全省增速快3个百分点,比咸宁市增速快0.9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16.7:51.5:31.8调整为16.1:51.7:32.2。全市物价平稳运行。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99.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达到99.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涨幅较大的有蔬菜和干鲜瓜果类产品,分别上涨了12.3和2.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到99.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下降了0.6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5.2%,比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量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新型工业化水平不够高、企业储备较少、农村基础比较脆弱,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
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落实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8.42万亩,比上年增长5.62%,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比上年下降16.18%,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58万亩,比上年增长1.59%,苎麻种植面积6.09万亩,比上年下降35.61%。粮食总产量达到226100吨,比上年增长11.06%,棉花总产量1325吨,比上年下降13.00%,油料总产量达到22494吨,比上年增长4.02%,苎麻总产量7897吨,比上年下降25.79%,水果总产量达到12047吨,比上年增长5.4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09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9.24万亩,其中:棉花、油料、茶叶、苎麻、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0.82万亩,占54.80%,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达到5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林业生产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造林面积5.06万亩,比上年下降22.10%,木材采伐量达到了32437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35%,楠竹采伐量470万根,比上年下降1.26%,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3697万元。畜牧业稳定增长。2009年,全市出栏牲猪256699头,比上年增长6.94%,家禽出笼2348059只,比上年增长10.43%,禽肉产量达到23367吨,比上年增长8.0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001万元。渔业生产持续增长。2009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76510吨,比上年增长8.57%,水产实现总产值84592万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5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2.91万亩,比上年增长0.18%,机电排灌面积达到15.54万亩,比上年增长0.01%。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好农村道路“村村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2009年全市新建通村公路267公里,完成干线路面改造20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8处,解决了农村18.8万人口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5000多口,全市沼气用户达到2.2万户,全市农田整改率、通电率、电话通村率均达到100%,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工业和建筑业:2009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大办工业、办大工业”战略,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3家,比上年净增21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38.1亿元,其中:重工业完成56.0亿元,占40.6%,轻工业完成82.1亿元,占59.4%。完成增加值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4%。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32.4%,利税总额达到9.7亿元,同比增长19.8%。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46.0%,同比提高25.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改制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所占份额逐年减少。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8.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3.2亿元,仅占2.3%。工业企业科技含量继续提高。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建筑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建筑企业(含资质以下)完成增加值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3%,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59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3%,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2027万元,同比增长99.4%。
投资贸易:2009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项目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落脚点,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市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202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7.02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3亿元,同比增长48.4%。按不同经济成分完成投资划分,国有经济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5.3%,集体经济完成10600万元,同比增长11倍,其它经济成分及城乡私人完成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86.4%,三种经济成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2:1.6:65.2。国内贸易稳中有增,市场销售保持旺盛。2009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同比增长21.0%。分城乡看,城市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23.0%,农村完成消费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1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总额31.1亿元,同比增长17.8%,住宿餐饮业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39.5%,其它行业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16.6%。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2009年,全市外贸出口企业达到33个,比上年增加1个,出口创汇企业14家,全市出口创汇额达到2911万美元,同比增长16.1%。外商和港澳台在赤直接投资资金达到13780万美元,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保险:2009年,我市财政部门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公共财政”为主线,以把握党政工作重点,关注重视社会热点,切实解决政府工作难点为重心,不断推进和深化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市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税完成3.8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地税完成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国地两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3%。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金融环境继续保持最佳。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66.63亿元,比年初增长19.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3.30亿元,比年初增长20.13%。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达到30.89亿元,比年初增加1172万元。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实收利息17120万元,金融机构帐面盈利12191万元,同比增盈896万元。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保费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友好城市: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市2001年9月12日与赤壁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西班牙圣塔苏珊娜市2006年5月1日与赤壁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
赤壁市:
地理位置: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整个图形象一个头西尾东的奔兔。
地质地貌:地处鄂南边陲,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南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最高为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滨江滨湖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最低处神山镇的聂家泉(海拔19.3米)。长江流经西北边界,主要有陆水河、新店河、汀泗河。
自然气候: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天,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赤壁地处江汉平原南沿,为长江中游丰水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71毫米。1954年最大降雨量2677.6毫米,1968年最小降雨量910.2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8月,占年雨量的51.5%,能满足粮、棉等农作物的需水要求。
水力资源:充沛的降雨是水源的良好补给。年均天然径流深785.2mm,为湖北省的高值地区,径流量13.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3227立方米,比湖北省人均1804立方米高79%。长江流经赤壁市24.69公里,年流量6400亿立方米。陆水河、黄盖湖、西凉湖三条水系过境客水48.1亿立方米。地下水也很丰富,仅露出地表的自流泉有87处,流量每秒5.55立方米,年总产水量1.75亿立方米。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从崇阳到蒲圻的石灰岩地带,还有水源充足的地下河流。赤壁市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总畜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35%,人均占有量3651立方米,分别高于全国人均占有量(2637立方米)和全省人均占有量(2936立方米)的38.5%和24.4%,并且水质一般未受污染,开发利用条件好。
自然资源:境内盛产楠竹、茶叶、苎麻、水果、水产,素称“茶麻之乡”、“猕猴桃之乡”、“鱼米之乡”。联合国在随阳镇设立了一个楠竹考察基地,长期考察随阳的野生楠竹资源。目前,随阳全镇楠竹总储量达到了近千万根。随阳同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野生樱花园。羊楼洞茶场是全国三大茶场之一,所产“松峰”茶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誉称果王的中华猕猴桃种植面积39000亩,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市)之一,全国猕猴桃良种繁育中心。现已开发猕猴桃饮料、果汁、果酒等系列产品,其中猕猴桃易拉罐饮料被定为航空饮品,畅销海内外。矿产丰富,煤、河沙、石灰石、大理石遍布全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科技含量,赤壁市现已形成了造纸印刷、水泥建材、机械电器、纺织服装、塑料化工、竹木工艺、食品饮料等七大支柱产业,29个门类、63个行业的工业体系,拥有电动葫芦、镇流器、速凝硅酸水泥等80多个省优、部优产品。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2亿元,财政收入超过7亿元,全市人均收入是咸宁地区其他县市区的两倍多。综合经济实力在鄂南咸宁地区持续几十年保持第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市经济总量超过管辖其的地级市的县级市。
历史沿革:春秋以前:赤壁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繁衍,先后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春秋文化遗址。夏、商时(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属荆州云梦泽地;西周及春秋时(约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为楚国云梦泽地。
战国以后:战国时(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楚国夏州地;秦为南郡地;汉代寓于江夏郡沙羡县,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手抗曹,在当地赤壁镇筹划了震古铄今、驰名中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大战”,一举开创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岁月悠久,世事嬗变。赤壁因公元208年发生了三国赤壁之战而闻名,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置蒲圻县,于今市境东北西梁湖西南岸竞江口,因孙权作“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的诗句而名蒲圻,所辖范围曾包括嘉鱼、崇阳、通城等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分置唐年县(今崇阳、通城),五代吴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分置嘉鱼县。历经各朝代,中华民国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历属湖北省沔阳专区、大冶专区、孝感专区、武汉市、咸宁地区等。1986年5月撤县建市,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赤壁市。截至2005年12月31日,赤壁市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共有26个居委会、140个村委会:赤马港街道、陆水湖街道、蒲圻街道、赵李桥镇、新店镇、周郎嘴回族镇、茶庵岭镇、中伙铺镇、官塘驿镇、柳山湖镇、神山镇、车埠镇、黄盖湖镇、余家桥乡。
人才辈出:明清二朝共出举人241名,会进士56名。其中有祖孙三代进士、兄弟同榜进士,有父子侍郎,也有同科7举人。明代有“后五子”之一的魏裳、大学士廖道南、祭酒魏观。清朝有工部尚书贺寿慈、海岳游人张开东。近现代知名人物有追随孙中山的但焘、黄昌谷,有早年英逝的共产党员周逸群、张计储,有教育家马君武、刘树杞、张进,有书画家张国溶、贺良朴,有方志学家张国淦,有建筑家鲍鼎等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