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成武城区街道地图 ===
=== 成武县资讯概况 ===
成武特产:成武酱大头:又名紫琥珀(乾隆下江南路成武,赐其名为紫琥珀,后连年上供)。棕红透亮,鲜甜香脆,50年的信誉保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中国名优食品”,“山东著名商标”,有“食成武酱菜,享真正口福”之美誉。也是一道咸菜。
白酥鸡:它是山东菏泽成武民间一道小吃。它分两层;原料,鸡脯肉加蛋白为上层,下层精选猪肉加蛋白,肉泥,制法蒸成型为块,老少皆宜。可凉,蒸,做汤。
历史人物:伯乐: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兽医针灸发展探源》(作者为台湾大学畜产系教授林仁寿博士、柯飞、吴雨新博士)一文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时的监军少宰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后世尊颂,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历代畜牧兽医经典内均有针灸治疗的记载。台北市仁爱动物医院发行的《宠物情事电子报》,也有类似的说法:春秋战国,已经提出狂犬病、疥癣、牛猪寄生虫的人兽共用药物……秦穆公时的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其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可以说,《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见《伯乐墓址考》)
周自齐:周自齐,(1871-1923)字子廙,山东省成武县周郑庄人。其曾祖周鸣銮,祖父周毓桂,其父周镐秀均为清朝官员,然都天府,教他虽出身于官宦进家但却少年孤贫,无以为家,其伯父周少棠领养。自齐生性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考入了广州同文馆,且学业出众,甚负才名。并为时任两于总督的张之洞所发现,举荐入京师同文馆。1894年应京兆试,中副榜,侍郎张荫桓很欣赏他,就将其推荐给中国驻大使伍延芳。周自齐出使美国十余年,历任数使,都很琦重他。累充领事、参赞,又代办使事。在美十余年,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做了很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如争赎回粤汉铁路权,拟定中古税则,力争与美国签订禁虐待华二条约。旧金山地震,他带头募集资金,赈济危难的华侨等事迹尤为时人赞育。周自齐回国后在外务部,历任右参,左参,左右丞、参洊、侍郎等职。1911年袁世凯组阁、他被任命财政次长。后北洋政府屡次叠吏,周均位居要职。1922年3月周自齐署国务总理,同年6月2日-11日周摄行大总统职务,走到了他宦海生涯中的最高峰。然昙花一现,随着黎元洪的复职,周决定告别政界。1923年9月12日病故于北京。享年55岁,典礼部学士柯邵忞为其作墓志铭称之为“国之硕才”。正文:清华大学,多少高考生的“梦中情人”;水木清华,多少人向往的科学殿堂!,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周自齐令人感念的是,这间学堂是经由他手而诞生的。诞生的日期是1911年4月29日,周自齐是学堂的监督(校长),两位副监督是范源濂和唐国安。周自齐那年40岁,任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总办(处长)已经两年,那时还把留学叫做游学。在他主持下,经过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的学生,前后有三批,共180人。这些学生中有:梅贻琦、金邦正、秉志、张子高;赵元任、竺可桢、钱崇澍、周仁、胡适;姜立夫、陆懋德等。胡适在第二批,应考者400余人,录取70人,后来鼎鼎大名的胡博士只考了个第55名。第一批更严,630多人应考,只取了47名。周自齐等掌握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学生的中文要通达,身体要强壮,品行要纯正,家世要清白,还不能有破相。美国参加了1900年攻打中国的八国联军,在中国庚子(1900年的干支纪年)赔款中,美国捞到了3200万两白银,约合2400万美元。美国承认此数超过了美国的“损失”,决定把1078万美元,从1909年到1940年,逐月偿付中国,但规定此款只能用于办学校和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清政府在1909年6月就成立了上述的游美学务处。让周自齐来当总办。周自齐是山东成武人,乃父为官广东,他在20岁时考入广州同文馆(外语学校,后来也有数理化课程),因成绩优异,引起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注意而器重,保送到京师同文馆,1896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被推荐给清廷驻美公使伍廷芳,先后任使馆书记官、参赞及驻纽约、旧金山领事和游美学生监督。以他的学历和资历,当游美学务处的总办,是适合的。成立学务处的同时,又设立了游美肄业馆,即按美国标准,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每年择优送美国留学。这个馆后改名清华学堂,周自齐从选定校址,购地,建校,到聘任教员,都很费了心血。他可说是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开学录取的第一批学生有金岳霖、戴芳澜、侯德榜等人。

中天绿业生态园:成武生态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开发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是康体会展区,中部是生态餐饮、垂钓采摘区,东部是休闲度假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集农业科技、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文物展览于一体,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