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澄江城区街道地图 ===
=== 澄江县资讯概况 ===

旅游景点:抚仙湖:抚仙湖的水冰清玉洁,沁人心脾。有人说,抚仙湖里流动的不是水,是闪光的宝石,是耀眼的翡翠,是清淳的美酒,看一眼就使人心醉。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徐霞客游记》中写下这样的话:“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湖泊,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达160米,蓄水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容水量,占云南全省30多个湖泊总蓄水量的63%。抚仙湖——东方明珠,蓝色文化的摇篮。蔚蓝色波光里折射出的历史文化之光,使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迷住。从五亿年前那弱小的原始生命抚仙湖虫,到古滇国青铜器璀璨的金属光芒,汉唐俞元古城神秘消失于湖底的种种猜测,关索戏古朴原始的傩戏傩舞,无不张扬着抚仙湖蓝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远古深邃。
帽天山: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澄江和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1984年以后的10年间,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学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迄今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1991年4月23日,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1996年8月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使每一个中国人心醉的消息: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是人类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接着"焦点访谈"对澄江县帽天山及化石产地作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深入报道。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认为云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动物出现提前了6千万年。这些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者证实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澄江县城6km。整个化石埋藏带呈蛇状蜒蜒达20km,宽4.5km,埋藏深度达50m以上。现圈定的保护面积为18km,其中核心区保护面积1.2km2。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化石点30余处,采集化石3万余块,科学鉴定认为有40个门类,100多个种的古生物化石,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还发现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新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与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动物――海口鱼,其结构和功能较云南虫还复杂,是世界上发现的化石动物中特异门类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质最优良,属稀世珍宝级的动物化石。科学研究认为它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如今的帽天山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现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阳宗海:距昆明36公里,有326国道(即昆河公路)经过,地跨澄江、呈贡、宜良三县之间,因大理国时强宗部落居住(后讹为阳宗)而得名。明、清时称为明湖,湖面形如一只巨履,两头宽,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湖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阳宗海为高原断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绿,透明度高,为淡水湖,湖内盛产著名的金线鱼。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汤泉河及雨水聚积,1960年因建汤池火电厂,将摆依河改道归入阳宗海。在湖北面的汤池渠为出水口.水流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阳宗海四周,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东南的龙泉寺,后依石壁,前瞰湖水,山腹涌出一泉,清澈明净。寺旁有古树1株.直径约2米,树龄已逾千年,枝繁叶茂,浓的蔽天。南面的小屯村,相传为三国时随诸葛亮南征将领关索屯兵之处,村人至今仍演唱古老的傩戏,俗称"关索戏"。村西南报国寺后有7块巨石,天然排成北斗星状,人称"七星北斗",附近的村子就叫"北斗村"。每逢夏秋季节,登高俯瞰阳宗坝子,各村寨均清晰可见,唯有北斗村烟笼雾罩.一片茫茫.古人称此奇景为"斗村烟雨",别具一番风光。
澄江大事记:西汉至清朝,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俞元县(今澄江),属益州郡。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县沿袭旧制,仍属建宁郡。永嘉二年(308),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俞元县属晋宁郡。西晋末至东晋初,晋惠帝复设宁州后,郡县制屡有分合,而俞元县分属不同的郡,或分立新县,仍属晋宁郡。隋开皇十年(590),俞元县隶属于南宁州总管府管辖。唐武德元年(618),俞元县划属南宁州都督府。天宝末年(756),改俞元县为罗伽甸(今澄江,罗伽一名始此)。上元元年(760),改罗伽甸为河阳郡(今澄江,河阳一名始此)。宋乾德三年(965),赵匡胤以大渡河为界,蒙氏在滇东设37部,其中3部:即强宗部(今澄江县阳宗镇)、休制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后又将这3部合并为罗伽部(今澄江)。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统一云南,改罗伽部为罗伽万户府。宪宗六年(1256),境内设常平仓、义仓。至元三年(1266),改罗伽万户府为中路,领河阳县、江川县、双龙县、畔龙县、休纳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将罗伽中路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大德四年(1300),知府严斌主修阳宗城。大德十一年(1307),路总管魁纳建立澄江路学。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澄江路为澄江府。知府王砚设西关(上关、中关、下关)。始建府治于绣球山。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沐英奏请屯田,以左、前、广、后4卫分屯河阳县。洪武二十七年(1394),沐春社派兵1.5万人,命王砚开挖阳宗汤池大沟,引阳宗海(明湖)水流出。景泰元年(1450)秋,淫雨连绵,庄稼遭害,斗米价值银四两。景泰七年(1456),连绵阴雨,庄稼无收,百姓用野菜充饥。天顺四年(1460),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坝,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坝。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四日,地震,民房倾倒,人畜多压死,禾稼遭害,月余才止。弘治十七年(1504),知府温廉迁府治于金莲山。正德十三年(1518),迁府治于阳浦山麓。建黉学于绣球山。正德年间(1506~1521),知府李珩重修阳宗城。嘉靖八年(1529)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倾盆,山崩,西浦溪水涌入西街子,倾城、坏屋、损害庄稼。嘉靖十年(1531)夏,山多虎,天大旱,米价腾贵。嘉靖十八年(1539),迁府治于金莲山。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二十六日,地震。隆庆元年(1567),在城南筑鲁溪营堰塘,周围1里,深七尺,引西龙潭水注入。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舞凤山麓(今凤麓镇)。隆庆五年(1571),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桥下建太平闸,于西浦龙泉坝开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抚仙湖。县城东建黉学(文庙),又称孔庙。万历二年(1574),大雨,湖水溢出,米价腾贵。万历九年(1581),将赋役归并田赋征收。万历十四年(1586),湖水溢出,损坏庄稼。万历十六年(1588),地震。万历十八年(1590),天旱,损害庄稼,歉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天旱,民饥。万历二十四年(1596)八月,地震。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入滇。孙可望派将张胜镇守河阳。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十七日,新兴州发生五级地震,波及澄江。康熙六年(1667),知府周国寿重修阳宗城。康熙八年(1669),云南巡抚李天裕裁阳宗县归并河阳县,属澄江府辖。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刘知枢编审实丁1313丁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水灾。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连绵大雨,山洪泛滥,损害禾稼,毁坏房屋。康熙三十一年(1692),新设迤南道,澄江府仍属迤东道管辖。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二十日,大雨冲毁房屋。康熙三十六年(1697),天旱,米价腾贵。修建海口石桥(又名海晏桥)。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天下黄沙,3日乃止。重修黉学(文庙)。康熙五十一年(1712),实行地、丁合一,统按田粮征收粮税。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丕垣主修,李应绶等编纂《河阳县志》,计20卷。乾隆十五年(1750),地震,鼓楼垛口倒塌18座。乾隆五十八年(1793),筑鲁溪营吉里村堰塘,周围1里,深8尺,聚西龙潭之水灌溉田亩。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王良臣建太平桥。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男妇无数。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星源主修,李熙龄等编纂《澄江府志》。咸丰年间(1851~1861),筹集军晌,摊派津贴。咸丰十年(1860),鼠疫流行,死者数以千计。同治末年(1874),划新兴州归澄江府管辖,设千总一人,驻新兴州。光绪十年(1884),清丈田亩,核实田赋。光绪十一年(1885),开办社仓积谷。光绪二十七年(1901),河阳县设邮政代办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癸卯学制,开办新学,府署设儒学制。创办澄江府属师范传习所。创办县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办澄江府属中学堂。县衙设实业所。宣统元年(1909)四月,地震,房屋倒塌。创办职业学堂蚕桑讲习所。开办艺徒学堂。宣统二年(1910),县境内开办公办和私营采煤业8个,分别在乌鸦洞、沙坝、牛场等地开采。开办私营联发铜厂和宝丰铜厂。宣统三年(1911),府属师范讲习所、府属中学堂并省归口管理。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