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资源:项脚蒙古族乡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位于项脚村景色秀丽的项脚坝子,面积约1.5平方公里,平坦宽阔。项脚河从北向南流经绿油油的麦田,仿佛一条银色的矫龙在滚滚麦浪中穿梭。麦田的尽头,是雄伟的关门山(形似一道关闭着的门而得名),关门山由错落的三座悬崖绝壁形成,仿佛是项脚坝子中的一道大门。雅砻江的支流小金河从三座山之间顺流而过,水势平缓,两岸怪石绝壁,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山上常见猴群出没,与人嬉戏。身临其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诗情画意跃然眼前,令人禁不住遐想联翩。项脚河贴着山脚,飘然而下,婉转流淌。二、在项脚梁子,有一天然的溶洞,深达20余米,洞口只能1人进出,洞内可容纳20余人。洞内有石柱、石钟乳,形态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三、项脚梁子山顶处,建有蒙古族烧香塔和敖包(注),是项脚蒙古族人民祭祀、祈福的圣地。 基础设施:2001年,通过“农网改造工程”,建设项脚乡10千伏输变电线路,共有2个村9个组通电。建有微型电站115座,项脚人民世世代代点松明火把的日子从此成为历史,很多农户用上了小型粉碎机、切草机,至2006年,全乡拥有辗米、磨面机385台,粉碎机315台,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80%,农民拥有电视机300余台,饱受信息闭塞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之苦的人民群众看上电视、听到广播,大开眼界。2004年7月,木里县电信局投资50多万元,为项脚蒙古族乡铺设光缆,安装小灵通基站。是年9月22日,随着程控电话和小灵通响起悦耳的铃声,项脚蒙古族乡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小灵通,实现传输光缆化、电话程控化的乡。至2006年,项脚蒙古族乡的2个村9个组实现村组通车,全乡修筑通村、组公路70多公里,改善了交通条件。2006年,全乡共有拖拉机10辆、农用车2辆、摩托车52辆,手机256部,固定电话9部,有电视机320台,洗衣机106台。随着项脚乡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提高,至2006年,全乡个体零售商店达到23个,年销售额30万元。 农村经济:项脚蒙古族乡以农业为主。2006年,全乡农业总产值708万元,比1990年增618%;农民人均纯收入1449元,比1990年的269.5元,增加1179.5元;粮食总产量970吨,比1990年增8%;肉产量281吨,比1990年增158%;水果产量226吨,比1990年增186%;大牲畜存栏数1782头(只),比1990年减17%。项脚蒙古族乡党委、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稳定土地承包为核心,积极倡导科技兴农。至2006年,全乡推广玉米良种900亩,亩产达到430公斤,较推广前每亩增加84公斤;种植脱毒微型薯1600亩,亩产128公斤,较原来亩增50公斤。推广地膜玉米宽窄行种植1700亩,完成改土300亩,推广畜牧品种改良,现养有畜牧新品种黑山羊、南江黄羊、长白猪、约克猪、大白猪等,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1998年,建成“三面光”工程的项脚大堰,大堰全长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568亩。2003年修复友友坪组水塘,灌溉面积300亩。1991年以来,国家投入资金6万元,修建渠堰3条,灌溉面积1200亩,共完成3个村17个组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86户2890人生产生活用水和4652头牲畜的饮水。2003年在乡(镇)事业机构改革中,建立了项脚乡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三农服务工作。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06年,全乡退耕还林面积达3700亩,配套荒山造林2500亩,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项脚蒙古族乡退耕还林管理制度》,保证了全乡退耕还林的健康发展。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果业的规划,项脚乡规划种植优质花椒、核桃3000亩,至2006年,已栽植优质花椒100亩、核桃1089亩,建立经果业示范基地3个,共130亩。1990年,全乡扶贫建卡户为370户,1762人,占全乡总户数的80%,建卡户中有170户特殊建卡户。1993年12月通过扶贫越温检查验收,越过温饱线为260户,占建卡户总数的80%。2001年,实施形象扶贫工程,国家投入资金20万元要求全乡农户每户修建一个厕所,搬走门前一堆粪,实现人畜分居。截止2006年,国家投入26万元,完成3个村283户的新村建设,2个村36户的“三房”改造,共改造“三房”2000平方米,改变了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为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的致富进程,乡党委、政府广泛动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1991年至2006年,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次,增加了村民收入。 民族沿革:“项脚”系蒙古语“含党”的变音,意为产金子的河边或有一片青油油庄稼的小坝子。1953年划乡建政时,项脚属木里县博凹乡辖区。1972年11月,从博凹公社中划出新建项脚人民公社,建公社时共1925人。1983年恢复乡的建制,改称项脚乡。1984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项脚蒙古族乡,乡政府驻项脚村上沟组,距县城37公里。 人口卫生:全乡总人口3204人,其中蒙古族1357人,占总人口的43%;彝族1348人,占总人口的42%;汉族383人,占总人口的11%;藏族89人,占总人口的3%;苗族21人、壮族5人、纳西族1人,占总人口的1%。全乡农业人口3135人,占总人口的98%。项脚蒙古族乡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有“纳日”和“纳惹(水田)”之分,“纳日”认为自己是“纳木¬——埃杰若——纳日”的后裔,纳木是女始祖,埃杰若是男始祖,纳日是二者的后代,而“纳惹(水田)”则是近代才从本省盐边的山后、盐源的树和、冕宁的泸林等地迁居而来。项脚蒙古族与其它各民族杂居,从语言、习俗、信仰等方面融入了其它民族优秀传统,形成了与北方蒙古族各异的特征。在项脚蒙古族乡境内留存着一个土著汉族村落,被称为“明代遗民”部落。经州文管部门考证,该支汉族属明朝后裔,至今仍身着具有明清时代特征的服饰,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和祭祀习惯。项脚蒙古族乡有乡卫生院1所,医生3名;村合作医疗站2个,村医2名。于2006年投资21万元新修乡卫生院,现有B超1台,产床1张,病床5张,生化分析仪1台,全自动洗胃机1台,紫外线消毒灯1盏,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乡卫生院在全乡重点开展公共卫生、防疫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开展五病预防,重点预防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霍乱、非典型肺炎。至2006年,共检查诊断结核病病例81例,其中确诊11例,经免费治疗全部康复,开展小儿基础免疫,2006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8人,麻疹接种130人,2个月—14周岁儿童强化免疫368人,基本上达到了大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的要求。 |
木里县项脚汉族调查报告 中贯木里、冲天三河。“山川障蔽,颇称险阻”。项脚蒙古族乡位于县境东南边缘,东邻盐源大坡蒙古族乡,南接芽祖、列瓦两乡,西连博凹乡,北倚白雕苗族乡。... |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主页|网站|产品|...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农业生产、经济建设、行政管理,四川省,凉山族自治州,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四川企业黄页,四川企业名录,最全的四川... |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_中国黄页吧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企业法人: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 联系地址:凉山项脚乡下沟 行政区号:513422 邮政邮编:615800 ... |
凉山预防,保健,医疗,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卫生院,...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卫生院,0834-08346522241,项脚乡下沟,凉山市预防...公司简介或经营范围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卫生院 预防,保健,医疗... |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卫生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卫生院,中国最大的黄页中心,...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卫生院 所属行业:其它行业 行政区号:513422 ... |
水洛乡 牦牛坪乡 屋脚蒙古族乡 项脚蒙古族乡 李子坪乡 列瓦乡 ... 水洛乡 牦牛坪乡 屋脚蒙古族乡 项脚蒙古族乡 李子坪乡 列瓦乡 芽祖乡 下麦地乡-湖北省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 |
天南地北乐陵人-乐陵家园 发展建议-问题答复 老乡 0人 当前位置:全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乡... |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_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 发布:2003-02-19 15:11:58|作者:f3T731842|查看:48874次 公司简介:服务项目:经济类型:其它经济 所在地区:... |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简介及企业联系方式...企业名称: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 企业地址:项脚乡下沟 公司邮编:615800 ... |
悠悠春风【春节鲜花】春节网上订花送花就在项脚蒙古族乡鲜花店 悠悠春风商品编号:648 美元价:59 美元 原 价:261 元 会员价:238 元立刻成为花族会员 VIP价:214 元 兑换价:142 积分... |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的邮编是多少及地址 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的邮编及地址-联系方式...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蒙古族自治乡人民政府的邮编是多少?最佳答案是:615800-----企业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