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傈僳族禁忌:傈僳族的禁忌很多,例如忌偷别人的东西。有“自己手心不出汗的东西不拿”的优良传统;忌用污秽的语言骂人;忌在长辈祖先面前说流话;忌在墓内葬入铁器和猎毛;忌随便动供奉祖先的房角;忌吃狗肉、骡肉、马肉;忌从屋内火塘上越过;忌坐门槛;忌在产妇不满月时闯入;禁止打布谷鸟(说该鸟是天神派来);禁止砍动神树等。 社会保障:通达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认真做好全乡的社会保障工作。(1)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将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条件423户456人纳入保障范围;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153名五保户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为贫困山区的“三无”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无偿地将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低保户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畴。解决了山区部分困难群众暂时的生活困难。(2)利用节假日对军烈属、五保户、特困户进行慰问。(3)做好各种资金的管理发放。全年共发放冬令、夏荒救济粮14275斤;发放城镇低保资金62976元;上半年发放农村特困救助金35640元;发放社会临时救济款15000元;发放优抚临时救济款4000元,发放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64080元,发放军烈属及退伍军人补助金24096元;同时认真做好低保户肉食补助金补发工作(补发资金8640元)、老干部增资补发资金3600元以及军烈属增资补发2050无。全年累计发放各种补助金额314018元。(4)认真开展助残活动。乡党政班子领导给我乡586人残疾人中的部分残疾人送去了棉被和生活用品。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了他们战胜生活困难的勇气。 一、他留人:在通达乡住着一支谜一样的“他留人”人群,虽然1954年的民族认证把他们归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但是他留人却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汉人,而且他们的语言既不是汉语也不是彝族的语言,“他留人”在他留话里的意思是远方留下来的人,外江人。到目前他留人只有600多人,居住在通达村各个村民小组。他留人编织的火绒土布,是迄今踏破铁鞋难觅的、名符其实的土布。在当地是男婚女嫁的定亲信物,在外来者是难得买到的奇货。他留人的婚姻,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的一夫一妻制。但以婚前男女双方住他留“青春棚”恋爱为其特点。女子住他留“棚子”,男子“串棚子”,是婚前自由恋爱的主要形式。女子到了婚育年龄,父母则为女儿在大门口搭一间他留“青春棚”,让其接待男朋友。凡穿黑裙子的少女,意味着可以开始结交男朋友。未婚女子在经期穿黑裙,平时穿白裙,住在“青春棚”内。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便去串棚子,那悠悠的情歌、欢快的口哨声、美妙的芦笛之音,给他留山寨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浪漫。“串棚子”后,男女双方不一定就会定下终身,男的可以去串别的他留棚子,女方也可接待别的男性,互不干涉。恋爱双方一经确立婚约之后,便可成婚,婚后即成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女方一般也不再穿白裙了。 民族文化:在华坪县西部通达乡的深山峡谷里,生活着一支谜一样的他留人和一支奇异的花傈僳民族。这两支民族以他们鲜艳多彩的服饰而得名,而最令人瞩目是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唱歌、打跳、吹葫芦笙等是他们的天性和爱好,歌舞像他们的影子和朋友,伴随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不断积累,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加大了该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通过实施温饱村、重点村、整村推进等一系列建设,使这两个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使这两个民族的人民正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进,有力地促进了这两个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发展。2000年,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因丁王村花傈僳歌舞而享誉全国的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基层组织:基本情况::乡党委下设11个基层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5个,机关站所支部2个,教育支部1个,丁王民小支部1个,企业支部2个。共有党员273名,35岁以下党员107人,占39.2%,55岁以上78人,占28.6%,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23岁;男性239人,女性34人;大专以上文化23人,占8.4%;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53人,占党员总数的19.4%;初中及以下文化197人,占72.1%。从全乡党员总体情况看来,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妇女党员偏少等问题。 花傈僳族器乐:华坪的傈僳族民间音乐相当丰富。除山歌外,还有葫芦笙、口弦、吹树叶等。傈傈族男性多以吹奏葫芦笙为荣,女性以弹口弦、吹树叶为乐。吹葫芦笙、弹口弦也是傈僳男女娱乐和谈情说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傈僳族的口弦曲内容丰富,大多是即兴演奏,现存的曲目有《七哩沙、七哩唱》(黄风日子共同过)、《粱竹筛》(哄娃娃)、《撒莫撒耐》(三老沙)等十多首,还有的可弹“打跳”的乐曲和现代歌曲。树叶的吹奏随意性更大,根据吹奏者的喜好即兴吹奏,无固定的调式。葫芦笙是花傈僳最常用的一种民间乐器,可独奏、伴奏。最多可吹奏一百多首葫芦笙曲。其中最常见好听的要数《接新娘》、《过山调》、《芝子开》、《阿吃阿支左点》、《狗吃水》、《穿山甲打洞》、《编箩筐》、《老调子》等,尤以《山羊与毛羊打架》、《公鸡叫母鸡叫》两首最独特。傈僳老艺人中还流传着用鼻孔吹奏葫芦笙的绝技。葫芦笙与傈僳族舞蹈浑然一体,是“打跳”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当夜幕降临,月儿初升之时,一曲浑厚的葫芦笙曲,总会引来一群群傈僳族少男少女,他们随着音乐打跳、对歌,在歌舞中寻求欢乐,憧憬未来……。 党建目标::按照“五好五带头”的要求,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五好”村党支部70%以上,农村“五带头党员”达到75%,具体达到:组织体系健全、班子功能增强、党员素质提高、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有力、组织活动场所完备。 花傈僳族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傈僳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许多手工艺,有纺织、编制、刺绣、挑花、木刻、铸造等。傈僳族的手工艺有其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蕴含了傈僳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文化素养。纺织是花傈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工艺,其制作流程是将火麻加工成麻布。这其中有种、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加工环节。纺织是花傈僳服饰的第一道工艺,也是服装的底料。傈僳族的编织有麻编、草编和竹编,用麻线编织挪扒是傈僳妇女普遍爱好的一种手工艺。挪扒为呈猪腰子形挎包,傈僳汉子和妇女随身之物,编织有固定的款式,大小不一,精美之处在于挪扒不同的织纹和刺绣,挪扒经久耐用,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是傈僳姑娘订情之物。傈僳族的麻鞋柔软耐磨,编法和形状与汉族的草鞋区别不大。傈僳族喜爱用竹子编织生活用具箩、筐、筛、竹席和篱笆等,形状与汉族的竹具基本相似。草编主要是编织草帽,草鞋等。傈僳族还有用棕树叶编织蓑衣的工艺,其形态古朴、耐用,与汉族蓑衣大不相同。花傈僳的刺绣、挑花集中反映在服饰、挪扒上。刺绣手法与汉族相同,图案以花草为多,形态多种。挑花是以数沙的方式在麻布上挑出各种几何图形。花傈僳妇女服饰以挑花为多,领边、袖口、腰带、飘带上随处可见其五彩缤纷图案。花傈僳妇女的服饰因挑花而显得十分美丽。银铸饰品是花傈僳远古就有的工艺。花傈僳妇女佩戴的耳环、项链、领泡、手镯等,造形各异,精巧美观。此外,用银或铜铸成几何图形花纹的烟斗也是傈家汉子的心爱之物。傈僳族的木刻主要是餐具,以木碗、木杯最多见。 |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_丽江市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 丽江市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通达傈僳族乡位于华坪县西部,距县城50千米,西北面分别与永胜、宁蒗两县交界,总面积151.7平方千米,海拔1562~3198.3米,相对高差... |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1997年通达傈僳族乡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表39393940通达傈僳族乡37-40371997年通达傈僳族乡基本情况表381997年通达傈僳族乡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表39... |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 大兴乡 文乐傈僳族乡 新庄傈僳族傣族乡 通达傈僳族乡 温泉彝族傈僳族乡 龙洞傈僳族乡 永兴傈僳族乡 船房傈僳族傣族乡... |
傈僳人民信息港传播傈僳族文化-汇聚傈僳族信息-傈僳族歌曲-... 传播傈僳族文化...20世纪20年代初期维西县农民汪忍波创造了音节文字、华坪通达乡的蔡应福先生为了记录整理傈僳族《创世纪》也创立过一套文字,但由于历经的时间短和... |
永兴傈僳族乡卫星地图 永兴傈僳族乡行政地图 永兴傈僳族乡卫星地图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卫星地图 新庄傈僳族傣族乡卫星地图 通达傈僳族乡卫星地图...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_42459_网易奥运 已完成:99% 42459 已完成:98% 41259个乡镇 邀请更多老乡参加 您现在的所在地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本省区独家合作媒体:... |
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 提供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在线下载查询....您的位置:首页>通达傈僳族乡 资讯摘要 去丽江寻找心灵的安身之所-闲聊灌水-涪陵在线-涪风论坛 FuLing.... |
通达傈僳族乡-云南文化交流网 通达傈僳族乡 文化网 精品荟萃 点击排行榜 文化动态... |
新庄傈僳族傣族乡_百度百科 新庄至通达。新庄乡政府所在地建有1个集贸市场,交通方便,全乡共有汽车112辆,...“新庄傈僳族傣族乡”相关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