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鱼: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蛇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台上。过了一夜后,即冻成一整块,用铲或刀划成小块,搬上餐桌,其味鲜美可口,如再洒上一点糊辣面,其味就更加别致了。 酿酒: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因而形成了饮酒嗜好之一,大部分农户都能自制酒,自酿甜酒、泡酒和烧酒,但以烧酒最普遍,在苗族社会中,酒的用量是很大的,如建新房、过年过节、婚、丧、祭神、敬神、敬祖宗等,都要用酒,特别是做重活,放工时餐餐离不开酒。一般成年人饮酒居多,妇女平时虽不饮或少饮,但遇有宾客来到,或者喜庆之日,家中主妇也以酒相敬,客不饮或饮不力,主人怫然不快,客人不醉不罢休的心愿。因此,即使自家不能喝,也都自酿一缸储存待客。酿制的酒中,质量最高要数“重阳酒”为传统的窖酒。其制作很讲究,系用上好的糯米蒸熟作母子发酵成甜酒,另酿制度数最高的头道酒掺入甜酒中去泡,便成酒性纯正,酒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香味馥郁、青甜爽口。若窖在地里,时间越长,酒性更为纯正,苗族人民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待亲朋的佳品和桥梁,每逢客至,常用自酿村醪,以飨宾朋。他们感到无酒不成礼仪,菜肴即使丰盛,无酒主人则感到怠慢了客,不成敬意。俗语说:“酒吃人情肉吃味”,重酒不重菜,只要有酒即使只有酸汤菜或一碟辣椒水都行。客人喝口寡酒下肚也是满意而归。酒席间,主人殷勤劝酒,当客人接过酒碗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时,主人便喜笑颜开,热情地跟你攀谈,若客人不饮或饮之不力,主人会豁然不快,总之,来客必有酒待为贵,因而苗族人民创造发明了牛角酒、栏路酒、双脚走路酒、团圆酒、祝颂酒、交怀酒、送别酒等等独特的饮酒礼节。长辈、客人先饮是通常的礼节,交怀对饮,换盏添兴是一般规矩,劝酒时,常引吭高歌助兴,抒发彼此间的感情,或叙述族源、史实、歌唱丰收等等,有呼有应,有领有合,唱一首,对一曲,谁唱输谁就喝上一碗,彻夜不眠,通霄达旦。 规模:划龙舟的村寨,一般一寨一只龙舟,两百户以上的多是两只,或三只。放龙舟的房子形长廓,称“龙舟棚”。棚为一排七间八柱式木结构,上有瓦面屋顶,依山而建。全长约25.6米,宽2.7米,高为3.24米。经过实地测量十三个寨子的“龙舟棚”,长短高矮几乎相等。 金秋梨:被誉为梨中珍品的台江金秋梨,具有晶莹剔透、皮簿肉细,果汁充沛,口感香甜等特点,深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种植有四万亩,计划在未来几年发展到六万亩。依靠现有的基础资源优势,结合外来资金,使其规模化,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支柱产业。 特色美食:姊妹饭:姊妹饭是“姊妹节”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有五种颜色,由红、黑、黄、绿、白组成,也有带紫色的。这些将糯米染成各种颜色的染色剂,绝非人工合成的食用染料,而是由当地山上所产生的天然植物的汁染成,不含毒素,可称得上是“绿色食品”。红色的汁用苏木(一种木材,可作中药)削片泡水、色红。用以浸泡糯米,则米成红色;黑色汁用不老不嫩的枫香叶或用一种叫“乌米草”的植物舂碎泡水滤汁、泡米则成黑色;紫色用家种植物紫叶的茎和叶舂碎泡水取汁浸米而成;黄色则用一种叫“染饭花”的植物(也叫姊妹花)或大叶醉鱼草取其花和枝,水煮滤汁浸米,则成黄色;取生姜绞汁浸米则成绿色;白色则用糯米天然原色。以上由各色染汁分别将糯米浸泡染色后,取出用清水浸泡约一天,然后滤干,放入木桶状饭甑蒸熟,然后倒入簸箕拌匀,则五色杂陈,光鲜入眼,喷香扑鼻,成为五彩斑澜的“姊妹饭”了。吃时用筷子挑一大团,洗手捏住食用,有特殊香味,略带碱性,不易坏。也可与其它菜肴进食,一般各家对远方来客均赠送。姑娘们则将五色糯米饭用竹篮盛住,里藏松针、椿芽、辣椒等物,分别赠与心仪的男子,以表达自己的心意,苗语叫“藏饭(gadliangl)”,就是带给情人吃的食物。在饭中藏有松针则表示接受的男子来年在还竹篮和包饭的巾帕时要用绣花针及丝线来酬谢;藏有竹勾的表示友好可继续来往;放有香椿芽的就是接受对方,可以成亲了;如果在饭中藏有辣椒或大蒜的,那么小伙子就自认倒霉,因为寓意是不再来往了。此类风俗大同小异。现在通称为“姊妹饭”,寓意也在逐渐演变,家中的主人也可送与外来客人食用。 酸汤鱼:苗家的酸汤鱼,是在苗族地区各民族人士颇为喜爱的一种美味佳肴,它虽没有经过厨师精细地烹调,也没有费一滴油或更多的配料,但却以鲜、嫩、香、美为特色而名享天下。苗家的酸汤,有糟辣酸,著茹酸和米汤酸多种,煮鱼前,将适量的酸汤放入锅中或铁顶罐中煮开后,便把一条条活鲜鲜的鲤鱼,取出苦胆肠杂后,随即放入滚开的酸汤里,鱼还在活蹦跳,待快熟对,放入适量的盐、姜、蒜和一小点鱼香菜。吃时须蘸着放有盐、辣椒、花椒、木姜花、香蓼、葱蒜等拌好的辣椒水或把这些佐料同鱼搅拌。 舟上人员职责:舟上人员计有“鼓头”一人,锣手一人,撑篙一人,理事一人,艄公一人,他门分别站或坐在母船上,每只子船则站十六名挠手。“鼓头”身着夏布长衫,外套特制镶黑边的红色或青色的绒背心,戴一副墨镜,头上戴特制的宽边麦草帽,手提一面直径约一尽两面蒙着鼓皮的鼓坐在船的最前面,背靠龙船头,面向桡手。按“咚咚咚咚”的节拍击鼓。比赛时他负责发号施令,猛烈击鼓,催促桡手奋勇向前冲刺。锣手:坐在离鼓头1.5米的地方。锣的直径约一米;挂在一根锣竿上,竿头雕了一只小龙头。锣绳即挂在龙口中。由一男扮女装的十岁男孩担任。行舟时应着鼓点节奏敲打。全成为:“咚咚咚咚多!”的声响。他身佩银项围和精美的银饰,头戴银风冠,衣着十分华丽,这个小儿是由“鼓头”家族中选出来的。由这一老一少掌鼓击锣,有人说这象征着保公与九保父子俩。但此说不尽合理,九保是男孩,何以打扮成女孩?这可能基于苗族身居水乡,早年有男女共同泛舟的习惯,后来因江上风浪太大,舟速太快,妇女体弱不支,出现落水惨死之事,及改为男子划舟,妇女不再上舟。男扮女装的小儿即象征不忘古时风俗。撑篙:苗语称“纽富”,由“鼓头”请来力气好、识水性的人担当。管帐:每到一地,亲友送上礼物时便作记录,便于“鼓头”将来还礼。挠手:每只子船十六人,每舱四人。站着,不坐,比赛时略取弓箭步兀立。他们一律穿紫青色土布对襟短衫和阴丹士林布裤子。忌卷裤脚(意为正在求雨还卷裤脚,有怕雨之嫌,于求雨不利)。腰扎一条宽约一寸的织花钉上银泡泡的腰带。头上则戴精巧绣边的“马尾斗笠”。帽沿插着三片如同凤冠的银片。从前划龙舟时,每人都身披蓑衣,头戴纸糊的斗笠,以示祀雨,桡手的桡片长约2米,宽10厘米,手持瑞为园柱状,下水端为扁担形,最下端呈弧状尖形。艄公,苗语称“达带”,要识水性,善于应变。他以手中的长桡片充舵桨。一面掌船方向,一面发出调节桡手用桡节律号令。因此清水江的龙舟上,锣鼓只起助威、喧染气氛的作用,而齐桡的重任则落在艄公的身上。节日期间,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还属少男少女们的“游方”,即谈情说爱。而集市上的贸易也伴随进行。 地理位置:施洞镇地理位置独特优越,是周边地区交通枢纽。水上航运,地处清水江中游,是清水江的主要码头和商埠,一年四季上可通凯里市和黄平的重安江,下可达锦屏县直至洞庭湖;陆上公路有镇(远)台(盘)新修柏油公路与原省道镇(远)台(江)公路交汇于此,距镇远30公里、施秉60公里,凯里70公里,舟楫直达将建的剑河新县城25公里,处于贵州东线民族旅游的中心位置。 |
黔东南州全介绍-在水一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地点:台江县台拱镇(城关)、施洞镇、施秉县城关镇等地。活动简介:元宵佳节闹花灯,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但黔东南的一些小城镇的龙灯会,其风土民俗格外令人新奇刺激。... |
施洞镇,施洞镇旅游,施洞镇自助游,施洞镇游记攻略--旅游景点详细... 施洞,在台江县城以北35公里的清水江畔。曾为湘黔水运交通要道,山清水秀,风光优美,为历史上苗、汉文化交汇之地,文物古迹较多。建于明末清初的施洞大码头,... |
台江施洞镇-义乌旅游网 台江县的施洞镇是黔东南地区赫赫有名的龙舟故乡,同时也是有名的银器之乡。在施洞的街头看到过--个头三回娘家的新娘子(即新娘子嫁到夫家后的第三天回娘家),... |
施洞开业花篮_贵州凯里(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开业花篮鲜花... 您现在的位置:贵州>凯里(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开业花篮 贵州凯里(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开业花篮预订... |
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育儿网 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br>联系电话:5460052<br...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 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 联系电话:5460052 通信地址:贵州... |
施洞镇是苗族刺绣艺术之乡-jenl6790的日志-网易博客 施洞镇是苗族刺绣艺术之乡,jenl6790的网易博客,网易博客,...施洞镇地理位置独特优越,是周边地区交通枢纽。水上航运,地处清水江中游,是清水江的主要码头和商埠,... |
施洞镇小学教师送教下村小活动方案_施洞小学_新浪博客 施洞镇小学教师送教下村小活动方案_施洞小学_新浪博客,施洞小学,...施洞镇小学教师送教下村小活动方案 根据施洞镇中心小学教研工作计划安排,在本学期举行施洞镇小学... |
台江县 台拱镇 施洞镇 南宫乡 排羊乡 台盘乡 革一乡 老屯乡 ... 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
新鲜事_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_小学 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新鲜事列表...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 省份:贵州 城市:凯里 校区信息 学校介绍:台江县施洞镇四新小学联系电话:5460052通信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