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庙堂乡,位于巫山县东北部,地处高寒山区,与湖北神农架接壤,平均海拔1735米,人称“重庆小西藏”。全乡5个村,648户2308人,特困户402户,特困人口1642人,占全部人口的71.1%。全乡一共出了2名本科生,3名大专生,27名高中生,10名教师,2名医生。庙堂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万亩,仅有3000余亩陡坡耕地。村民大多在1000米至2400米的中高山上耕作。有金钱豹、香獐、金丝猴、娃娃鱼等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 经济建设:一是在调地进行生产安置的同时,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安置移民的办法,鼓励有条件的移民自主出社投亲靠友,自谋职业和农业安置。调地进行生产安置,使移民社的移民和非移民平均享受土地,淹没土地的补偿由全社共有,用于发展移民安置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使群众的心理平衡了,邻里关系更加和睦。移民自主出社安置,降低了就近后靠安置容量的压力。二是努力夯实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五难问题。几年来,全镇共修建移民村社道路25公里,整治堰渠3.5公里,整治山坪塘60余口,29个移民社实施了农电改造工程,电话、闭路畅通工程。移民安置区水、电、路、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水平大大提高。三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镇共计种优质龙眼2000余亩,枇杷80亩,高标准柑桔园3000亩。发展移民生猪养殖户500户。睦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无粮村”、“生态移民示范村”,并被确定为重庆市“千百工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2006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睦和村视察工作。四是大力实施移民“头脑武装”工程,充分让移民的观念“新”起来,行动“快”起来。几年来,全镇各类技能培训共计培训移民2500余人次,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努力解决移民就业问题,有的移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使全镇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移民社实现了水、电、路、宽带电视、电话五通,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移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98年的2147元增加到2006年的3448元。 三、“一人带头、三户带动、多方联动”加快搬迁进程:如何更好更快的实施搬迁,尽快克服部分村民对补偿期望较高、选择地址和住房盲目攀比、顾虑和惧怕心理等搬迁难题,全乡干部深入走访、算账对比,加大政策宣传和正面引导力度,突出重点,以当地名人、外出务工人员、学生等人群为突破口,采用“一人带头、三户带动、多方联动”的方式促进搬迁。“一人带头”即每一个村干部主动带头搬迁、一个学生带动一家人、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带动一家人、一个已搬迁的庙堂人感染一群人。“三户带动”即一户带动三户亲戚、邻居或朋友、三户再分别带动多户的几何倍增搬迁方式,产生连锁带动效应促进搬迁。“多方联动”,即协调县级有关部门、迁入地政府和村委会等各方力量协助搬迁,主动帮助、对口联系、积极帮扶搬迁户,努力改善生活环境,使他们尽快熟悉当地环境,早日实现安稳致富的目标。如庙堂村7社村民姚世才搬迁至巫溪县上磺镇后,通过宣传带动,有8户村民陆续搬到巫溪县;庙堂村吴应宝搬迁到骡坪镇后,利用小鸡孵化场的带动效应,先后也有13户村民搬迁到骡坪镇;协调县扶贫办加大投入着力改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制定与迁入地的联系机制,平河乡燕子村、陶湾村等村社干部主动对接帮扶搬迁户,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有效支持搬迁。截至目前,庙堂乡已累计完成搬迁240户806人。 城镇建设:2008年来,骡坪镇以提升城镇辐射带动力为主线,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文明诚信水平为内涵,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加快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乡镇发展:庙堂乡自实施整乡搬迁以来,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分类安置、逐步推进、安稳致富”的搬迁原则,结合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1+3+N模式促进搬迁。 一、完善一个规划,突出一个中心,东西推进,城镇容量明显增大:一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及建设地方特色的原则,对骡坪城镇规划进行总体编修,扩大了城镇区域范围,规划区面积增至2平方公里,容纳城镇人口1万人。二是突出骡坪场镇中心,东向楚阳场镇和高速公路互通,西向鸳鸯生态观光农业园推进,壮大城镇规模。成立了骡坪镇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对镇内闲置国有资产经请求县上同意划转给镇管理、处置、综合开发利用。确保国有资产大幅增值。仅在政府院内,规划改扩建房屋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成功与梁平建筑集团公司合作,使政府资产由评估67万元增值到150万元。增值部分用于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配套。现新增城镇房屋面积8000平方米,规划区外新建房屋面积7000平方米。三是实施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移。2008年全镇镇域经济飞速发展,城镇第二产业逐步壮大。全镇新增石厂、砖厂、预制厂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0户,引进禾薪总厂建设1个,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人,。四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凡进镇定居、创业、就业的人员一律按场镇居民对待,享受场镇居民同等权利,承担居民同等义务和责任。此举极大的刺激了农村人口,转移新增城镇人口达到400人。二、强化五项措施,突出城镇形象,场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得到提升:城镇建设重在突出城镇形象,形成独特城镇文化,提升城镇知名度。为此,骡坪镇政府强化五项措施,大力提升城镇形象。一是规划实施灯饰工程。以十字街为轴心,以直径3公里为辐射区,全面改造街道路灯,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格规划布局和设置。重点单位、较大超市、规范化服务行业,除在管理区域内合理设置灯饰外,在体现标志性建筑部位,重大节日期间装点彩灯,增加节日庆典气氛。二是规划实施地下管网工程,塑造宁静天空。合理规划,涉网单位共建,逐步将电网、水网、电讯网、电视网从天上转入地下。三是规划实施白改黑工程,打造清洁街道。拟对场镇规划区域的街道全部进行沥青油化改造,改造后在场镇的进口处设立洗车场,禁止带泥、带尘、带污染的机动车辆进入场镇。四是实施美化工程,创造舒心居乐环境。政府已投资4万余元,购本地白腊树210株,盆景1000个,组织居民实施城镇绿化、香化工程。城镇绿化树木共达300余株,实行居民认养管护,培植花卉、盆景1200盆,实行居民分户培植于屋顶,并把绿化、香化工程作为评选文明居民的重要依据。另与林业局共同完成月亮湾异地移民小区绿化工程,现已载植苗木120株。同时着力改善公益设施,重点对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边贸市场、文化广场和车站等作出建设规划,其中垃圾处理场已完成征地30亩,年内可动工建设。 相关措施:一是科学定位发展思路。将烤烟、中药材种植、山羊养殖、茶叶、冷水养鱼等项目定为庙堂乡的骨干产业,确定种植烤烟1000亩,发展中药材3000亩,山羊养殖3000头,茶叶500亩,板栗核桃2000亩,冷水养鱼20000尾。二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与北碚水土镇就发展冷水养鱼和中药材项目签订了意向性的合作协议;与安徽亳州中药材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供销合同,种植地黄、丹参等中药材500亩。三是努力创新工作机制。鼓励干部带头租赁、承包撂荒地,采取多种方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目前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干部筹资30万元,种植药材400亩;干部与农户合作,干部出资,农户出地、出工共同合作经营,种植药材100亩,500亩中药材基地已整理完毕。 |
巫山县庙堂乡人民政府的简介及联系方式--中国企业信息黄页 巫山县庙堂乡人民政府的联系方式-中国企业信息黄页...地 址:庙堂乡人民政府 电 话:57855000 行政区号:500237 经营范围:... |
视频:重庆三峡库区巫山县庙堂乡 开始整乡搬迁-搜狐视频 2008年02月02日...内容简介:【东方卫视《新闻联播》】近日,重庆三峡库区巫山县庙堂乡,开始整乡搬迁。详细内容请看本期视频。... |
庙堂乡 当阳乡 竹贤乡 三溪乡 培石乡 笃坪乡 邓家土家族乡 ... 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
重庆市巫山县庙堂乡天桥村 邮政编码查询-邮编库 www.... 请直接在下面留言,本站核实后会马上进行修改,以便给后来浏览者更好的帮助。关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堂乡天桥村”的留言:目前暂无留言... |
重庆市巫山县庙堂乡邮递员王安兰:20余载生死邮路_中国消费网 2010年08月20日...重庆市巫山县庙堂乡邮递员王安兰,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巴山里,取邮包、送邮件,行走了20多年。因为路险,有两任邮递员都在这里牺牲,人们称这条邮路... |
重庆巫山庙堂乡邮政编码 重庆巫山庙堂乡电话区号 023 重庆巫山庙堂乡邮政编码:404710 重庆巫山庙堂乡电话区号:023 重庆巫山庙堂乡邮政编码 重庆巫山庙堂乡电话区号 023... |
庙堂乡成动物天堂 乌鸦灶头觅食野猪街头散步_区县·校园_大渝网... 2009年03月17日...庙堂乡成动物天堂 乌鸦灶头觅食野猪街头散步...近日,巫山县庙堂乡生态扶贫整乡搬迁已经接近尾声,搬迁之后的庙堂乡人去楼空,生态环境逐渐好转,这里成为了... |
反映巫山县庙堂乡搬迁-重庆新闻 反映巫山县庙堂乡搬迁_搜视网tv吧_新闻报料,时事,影讯,电影电视剧剧情早知道,明星主持人最新信息。... |
巫山县庙堂乡卫生院 法人名称:巫山县庙堂乡卫生院 地址:重庆巫山庙堂乡 行政区号:500237 邮编:634711 电话:营业范围:疾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