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烟叶、生猪是全乡两大支柱产业,黄阳坪村是全省种烟状元村。生猪生产声誉卓著,是湖北仔猪生产第一乡。 历史文化:尖山乡,境内有座山脉,称为“尖山”,为文县八景之一,其山势独特俊秀,峰顶尖若笔锋,尖山乡因此而得名。尖山独峰秀岭,明清之时已是人们旅游区,为历代文人墨客赋诗赞咏,尤以“尖山卓笔凤来鸣”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清代诗人肖籍《尖山卓笔》诗曰:万山深处一峰圆,翠抹丹涂画里妍。鬼斧削成真似管,神工造成疑如椽。雨来喜见珠矶落,霞起争夸绵绣翻。中夜遥看明月过,恍从云外写婵娟。随尖山沟向南,翻八盘山,过关家沟,可进入文县县城,曾为近百年人行要道。 经济建设:尖山乡党委和政府立足本乡实际,主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良种示范推广。(一)是狠抓粮食增产措施,三年共完成地膜作物9850亩。(二)大搞农田水利,兴建1个社管引、1个社水渠、5个社河堤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0亩,保护农田350亩。完成吉山、山根、铁古、河口、高峰、木元、核桃坪、尖山、老爷庙等9村18社人饮工程,解决2100人、500头大牲畜饮水难问题。兴修梯田330亩,坡改梯2500亩。(三)是林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规模营造经济林、薪炭林6300多亩,涌现出2户造林大户。全乡退耕还林461亩。(四)是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果,发放扶贫贷款34万元、小额信贷8万元,确定的6村28社3460人基本解决温饱,全乡基本实现整体脱贫。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尖山木元吊桥已动工建成,尖山大桥已动工修建,尚家山公路已修通近4公里,高峰、杨家山6.5公路已动工。乡政府投资6、5万元,建成花园2座、计生服务站2间、石拱桥1座、厕所2间,配置了办公用品,改善了办公条件。三是加强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打"普九"攻坚战。全面清理了历年来超生遗留问题,落实了分村包片责任制,加大了计生投入经费,投资1、8万元新修了2间计生服务所,配备了计生器械,全乡10个村建立了计生活动室,经省地抽查,基本达到"三为主"。建成了尖山中心小学教学楼,新修校舍3间,维修校舍5间,添置课桌凳70多套,解决县聘民办教师报酬6000多元。全乡办学硬件建设水平提高,普九四率基本达标,通过了地县验收。四是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调解30多件民事纠纷,收缴枪支91支,偿还上届政府欠帐4万元,查处山根村私种大烟户,维护了一方平安。 白龙江和洋汤河从乡境内流过。全乡自然条件差,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素有"五山五断头,十沟九不流,耳听人说话,半天难碰头"的谣谚。气候干燥,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春旱秋涝,夏季冰雹和暴雨多。境内虽有白龙江和洋汤河,但由于川坝地少而利用率不高。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纹党、当归、花椒、核桃、蜂蜜、生漆等。高山林区有桦、椴、松、漆木等优质林木。国道212线穿境而过。境内白龙江畔的苗家坝有修建水电站的良好坝址,已经水电部勘测,规划修建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水电站。尖山乡因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曾是全县最贫困的乡之一,1986年与临江片其他乡一起被列入省扶贫困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乡党委和乡政府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坚定不移地走"抓水整地增粮,营林种草兴牧,多种经营取胜,采矿加工致富"的路子。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兴水修渠,筑堤护田,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粮一起抓,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组织和带领农民大力发发展以花椒和党参为主的多种经营。涌现出如草芽村等营造经济林果园治穷致富的典型,全村建起了亩桔园,户均亩,柑橘最高年产量达15万公斤,产值15万多元,成为治穷致富的先进村。经过历届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努力,尖山乡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也有了发展,尖山小学建起了义教工程教学大楼。 教育状况:全乡有学校24所,其中初等中学1所,全乡在校学生7574人,其中小学6426人,中学1048人,教职工215人,入学率97.8%。全乡有党员741人,党支部16个,村党总支6个。全乡有团员4728人,团委2个,团支部26个。 2、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基本概况:尖山乡地处鄂西南边陲,与重庆市黔江区山水相连,地域犬牙交错,是湖北出入西南的重要门户。全乡辖30个行政村,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684人,总面积301平方公里。尖山资源众多,物产丰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独特。 3、云南镇雄县地方特产:基本概况:云南镇雄县尖山乡尖山乡位于镇雄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4°56′42″,北纬27°36′18″,东接果珠,南连板桥,西邻芒部,北抵大湾。尖山乡辖尖山、尾坝、长安、仁厚、田湾、布丈6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共8487户、38269人,国土面积84.5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177亩,其中水田105亩,旱地30062亩,土地利用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