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勤劳,该镇地处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邑民养成质朴、勤劳的性格。“男务耕猎,女事蚕桑”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农忙时节,男女老幼全家出动,披星戴月,劳作不息。农闲时节,积肥整地,饲养猪牛,少有空闲。年逾古稀者下地耕作屡见不鲜。年少的割草拾柴,放牧牛羊,帮做家务习以为常。农妇尤为辛苦,做饭洗浆,喂养猪羊,下田劳动,终年不息。民众对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者多有微词,说“不知他是个弄啥的”。这种勤劳的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该镇人,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节俭,该镇因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来民众虽勤劳不息,但生活仍难获温饱,故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节俭,从不浪费钱物,养成了节俭的风尚。在饮食上农忙时吃稠些,农闲时吃稀些,一些可食用的植物采集加工和粮食搭配食用。在衣着上平时穿旧的差的,节日走亲或赶集才穿好些,破了的衣服补好再穿,大孩子不穿了的衣服改裁后给小的穿。花钱上精打细算,有用才买,不花冤枉钱。八十年代以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多数家庭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节俭的风尚犹存。互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该镇人为克服天灾人祸和生产生活中一家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养成了团结互助的好传统。民国时期,农民为摆脱高利贷的盘剥,不少人自愿组织“纳钱会”,推举会首主持会务。会员中谁有大事要办但资金困难时,由会首主持会员按股纳钱,共同出资帮其解决困难,全体会员轮流过完即告结束。类似此种性质的还有“孝义会”、“渠会”等。在日常生活中,准家有婚丧大事,基建盖房,打墙安磨等,只要主家打个招呼,邻里都会不计报酬热情相帮。新中国成立后,旧有的民间组织虽是不再存在,但该镇人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仍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该镇人尊老爱幼风气浓厚,多数家庭虽不富裕,但老幼之间相处和睦,生活和谐。青年人多能体谅老年人辛苦一生不易,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在生活上尽量给以照顾,好吃的好穿的先让老人,做事说话注意分寸,不惹老年人生气。谁虐待父母必会受到众人指责,也难在社会生活中和大家交往相处。群众中流传着一名俗语:“少连那连他大(父母)都不认的人来往”。老年人也能体谅青年人的难处,儿子结婚时多将最好的房子作新房,而自己却住差些的房子。宁可自己穿旧些,也要给儿女穿好些。有好吃的饭菜时不忘给儿孙留一些。在社会生活中青年人对老年人多称“老者”,以示尊敬。老年人和青年人交谈时开口常说“好娃哩”,以示亲切。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生争执时,劝说的人对青年人常说,“人家是老者嘛,你倒犟啥哩”。又对老年人说,“你是老者嘛,倒连娃们争啥哩,你承让些。”一场风波也就很快平息了。重情守法,该镇人诚实厚道,仗义宽谅,看重人情。亲朋好友中不论哪家有婚丧大事或人情酬酢,只要知道必行礼仪,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要托人行情。在社会生活中不论对当地人或外来人,在交往中重感情,讲义气,多诚实,少欺诈,朋友有难,能尽力相帮,故多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融洽。信奉“仁义值千金”的古训。该镇人在重情的同时还重视守法。旧志载“邑民安分守己”,如有纷争“一经官断,无不允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互相告诫“犯法的事可不敢干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建设,群众学法守法之风日盛。 区位优势:富水镇是陕西东南边陲出豫入陕第一关。富水古称“阳城驿”,有史以来是兵家屯兵蓄锐、商贾云集的名镇。312国道、西南铁路横穿而过。在谢家店村陕豫交界处建有秦豫亭。 自然条件:富水镇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充沛,年平均光照时间长,平均温差不大。宜耕、宜林、宜牧资源丰富,据近年统计资料表明:全镇拥有25度以下的农耕地1.6万亩,有林面积达8万亩,宜林荒山达3.9万亩,宜牧草坡面积达5.2万亩。 旅游景点:生龙寨是富水镇的一座小山,山不高,因李自成曾在此安营扎寨、娶妻生子而成了商南有名的旅游胜地。从富水镇大街沿富新公路向南行3公里路,生龙寨独出群山。从寨顶往下看,富水秀丽的景色尽收眼底。生龙寨上的千佛寺内常年香火不断,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玩。沿寨顶向南行走,就到了点将台。当年闯王率兵东下,行至富水王家庄时,村中一财主见闯王义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又见闯王身边无妻女,于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闯王。第二年娘娘生子,闯王高兴,宴请群臣始改山名为生龙寨。在生龙寨周围还保存有闯王留下的地名,将军营、擂鼓台和王贵妃墓至今完好无损。富水镇投资38万元修建莲花禅寺和闯王行宫,生龙寨已形成了富水镇的特色旅游品牌,正在开发修建的“生龙寨八景”将成为富水镇新的旅游景点。生龙寨东边山下,如今有两个大村庄,北边叫王家庄,南边叫王家楼,各住十户人家,至今还流传着李自成与王夫人的一些遗佚事。前几年平整土地,在湖田中间,挖得古墓一处,人们纷传这就是王夫墓。1982年有人在生龙寨上挖药,又掘得宝剑一把,箭簇一堆,经过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就是当年义军的遗物,“剑”与“簇”现存县文化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