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源景区:位于黄山南麓的蜀源村,四面环山、古木参天,一水环绕似玉带贯穿全村,因地形酷像四川盆地,故名为蜀源;又因村口观音山上遍植昙花、桃花,故有“优昙谷”、“小桃花源”之赞誉。蜀源村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兴于隋唐、盛于明清。大自然的千古沧桑为蜀源造就了人间仙境般的风光,悠久的文化历史又给蜀源留下了观为叹止的文物古迹。其中罕见的“古全景西湖图”门罩砖雕堪称绝佳精品。还有古桥六重形成的“小桥、流水、人家”之意境,和尚寺、尼姑庵、都天庙、天灯阁、虎栅、观音庙、仑麓泉、板桥仙迹等又为蜀源增添了一份神秘。村内至今还存有乾隆年间刘镛的墨迹,历代文人名士迭出。建国以前,七品以上的官员57人。建国后,大学生114位。民风日盛,普通百姓的书法造诣都让人赞叹不已。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一代蜀源人,近年以“黄山二创”为契机。狠抓环境整治,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景点工作,发展休闲养生游。蜀源休闲养生中心现已成功接待来自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游客近千人次。游客对蜀源村的生态环境之佳、服务质量之高、村风民风之淳朴都赞不绝口。 人居环境:潜口镇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2%,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潜口镇境内小(二)型水库4座,蓄水量110万立方米,有日供水200吨自来水公司一个;平畈区平均海拔180米,无霜期226天,年均温19℃,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生活、工作地。境内有中学一座。距潜口21公里的市府有全日制高等院校一所,中等职业、技校等教育学校近百所,师资力量雄厚,可提供各类水准和教育和适用性培训。 潜口明宅:潜口明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此地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门厅建于明中叶,原为潜口镇汪姓众厅六顺堂残留部分。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为明代嘉靖年间(1552~1566年)郑绮所建。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始建于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原坐落于歙县许村杨充岭石道旁。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建于明中叶,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众厅,因族中老人常娱乐议事于此,故又称“耄耋厅”,二进3开间,无楼。北面毗连着“曹门厅”,建于明嘉靖年间(1554年),原为潜口镇汪氏后裔的支祠,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门(1495年),原坐落潜口村,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吴建化宅,建于明中叶,系普通民居,原坐落潜口村,始建时为3层,后改为2层,仍保留明代建筑特征。方观田宅,始建于明中叶,原坐落歙县坑日乡沦潭村,一进2层3间两厢式。方文泰宅,始建于明中后期,原坐落在坤沙村,为3开间两进、上下对廊结构的2层民居。苏雪痕宅,明中叶遗构,原坐落歙县郑村,一脊翻两堂逆向式3间二进2层砖木结构。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首先,潜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从建筑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从宅主看,有商贾、豪绅、谏官、进士,也有普通农民,值得称道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议事娱乐的“乐善堂”,大家旺族的众厅。其次,潜口民宅颇县典型性。这里有雕饰精美,能体现徽雕技艺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砖本结构建筑之一的“司谏第”,亦有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华宅”。这里,可以见到明宅起居方便,简易而富有实用价值的营造法,从天井设水池去体验聚水如聚财的哲理。再次,潜口民宅有统一的艺术风格。移人的建筑,大都取自潜日村,布局上又参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以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再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古镇集萃:荫秀桥:入山庄大门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始建于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乐善堂,建于明中叶,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众厅,因族中老人常娱乐议事于此,故又称“耄耋厅”。该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乐善堂天井两侧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横梁雕刻精细,整个建筑气势不凡。 曹门厅:乐善堂北面毗连着“曹门厅”,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原为潜口镇汪曹(其先人曾任宋代漕运使)后裔支祠,此厅檐罩高悬,九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八根献柱整齐划列,庄严肃穆。建筑宏伟,为一般视祠堂所不及。司谏第,穿过曹门厅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原坐落于潜口村,系明永乐初进士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为明厅式的文化型建筑。第内设天井。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直通正厅,厅上设石座寝室,供奉神位,该第构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梁、斗拱雕刻精美,显示了明代建筑风格。此第原是明永乐初进士、谏官、吏部给事中汪善的孙辈,为祭祖所建的家祠。方观田宅,位于山庄北侧,始建于明中叶,原坐落歙县坑日乡沦潭村,是一座明代徽州普通农民住宅,该宅为一进二层三间两厢式,小青瓦、马头墙、楼厅、天井、栏板均采用护缝制装饰,楼下青砖铺地,大门有门罩保护、门内罩饰有霸王拳,专家认为此宅是徽州普通农民住宅的代表。 |
黄山徽州区潜口镇充分利用“电视上网”平台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 专稿:近日,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结合2009年度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各村利用“电视上网”远教平台,... |
潜口镇新农村视窗 潜口镇新农村建设视窗 潜口镇新农村建设魅力... 搜索:潜口镇新农村建设概况... |
潜口镇鲜花|潜口镇鲜花店|潜口镇鲜花速递|潜口镇鲜花预定|潜口... 专业为您提供潜口镇鲜花服务,潜口镇本地实体鲜花店,最快捷的潜口镇鲜花速递,您可以在这里订鲜花,也可以在这里潜口镇鲜花预定... |
潜口镇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紫霞风,潜川情-搜狐博客 5月28日上午,潜口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省第四批选派干部、省选聘生、各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党小组长或联络员、部分老年协会代表,全体机关干部116人... |
潜口镇蛋糕店_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蛋糕店蛋糕速递,蛋糕... 4、特色资源:潜口镇不仅是一个农业示范大镇,也是生态旅游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充申报地唐模和华东休闲养生游第一... |
徽州街道 岩寺镇 西溪南镇 潜口镇 呈坎镇 洽舍乡 杨村乡 ... 近日,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
春风行动系列报道之四徽州区2011年“春风行动”在潜口镇拉开... 1月11日,徽州区2011年"春风行动"在潜口镇拉开帷幕。在此次活动主题是:"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进就业转移,扶持返乡创业",突出"更贴近农民,更加丰富多彩,... |
新华乡 新丰乡 永丰乡 徽州区 徽州街道 岩寺镇 西溪南镇 ... 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
潜口镇澄塘高标准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农业科技>>黄山农网 近年来,潜口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菜农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大力发展高效、无公害生态农业,农民致富步伐不断加快。... |
黄山徽州区潜口镇创新三种方式做到“两个结合”发挥党员远教...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创新三种方式,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在不断完善站点播放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签订管理播放责任状,强化管理员、播放放员的责任,... |
徽州区潜口镇土地整理项目监理招标公告-招投标-中国建筑装饰... 工程名称:徽州区潜口镇土地整理项目监理招标公告 建设单位:所在省市:安徽 招标类型:工程监理 开始时间:2011-3-22 截止时间:2011-3-29 资质要求: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