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经济概述:200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744万元,比上年增7.2%,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0968万元,比上年减25%,工农业总产值(现价)3720万元,比上年减22%,其中:工业总产值1761万元,比上年减41%;农业总产值1959万元,比上年增12%。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1万元,比上年减34%,财政支出513.38万元,比上年增8.0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万元,比上年减22%。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21.9公斤,比上年增1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94元,比上年减440元;人均存款1420元,比上年增7%。主要农产品及产量:粮食678.32万公斤,比上年减0.5%,甘庶35831吨,比上年增19.9%,烤烟31.08万公斤,比上年增76.16%,油料总产4.29万公斤,比上年减4%,水果总产31.82万公斤,比上年增27%。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烤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走科技兴烟、提质增效的路子,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烤烟总量、质量、效益每年都有新增长。2005年,全镇烤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烟叶收购总量达54.78万千克,适销对路烟叶47.86万千克,烟农种烟收入达703.2万元,烤烟财政收入达112万元。水果资源丰富:橘子已形成规模和特色,二是甘蔗生产快速发展。认真实施“两推广两提高一完善”措施,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协调服务,调动蔗农生产积极性,甘蔗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48万亩,甘蔗产量5.5,蔗农收入770万元。引进镇外资金开办花卉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三是高效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发民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作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55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2500亩、花卉基地368亩,产值1051.5万元。四是畜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强畜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动物防疫,有效控制禽流感的发生。生猪、肉牛、山羊出栏数量和活禽、禽蛋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畜牧业总产值达2418万元。 (三)节日,火把节: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元江的彝族都要欢度“除灾迎吉祥”的火把节。关于这个节日,元江的彝族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田肥地肥,家家户户过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有个无良心的魔鬼,不愿让彝族过好生活,在庄稼快成熟的时节,放出数不清蛆虫来咬噬庄稼。人们看到庄稼被遭踏的惨景,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去消灭,但始终消灭不完。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生活越过越艰难。山上能吃的野菜、野果采光、挖光了,到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人们天天烧香求神,可是,神没有保佑,也没有思赐,年年都有庄稼颗粒无收。有一年,彝族山寨的老老少少携带行装准备流浪到他乡谋生,正要离开村寨时,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夜间点着火把在烧蛆虫。大家走近一看,只见老人者用松香撒到火把上,那燃起一团团火焰,把庄稼的蛆虫灭尽了,传说这个日子是六月二十四日。为了纪念它,每年的这天,人们燃着火把欢度“火把节”。节日早上,各家各户要在正堂屋的供桌上燃起香炉,点上若干柱香,虔诚祈祷,敬请祖宗回家过节。早饭后,男女青年成群结队,聚集到附近山上,弹起四弦、烟盒,吹起笛子,围成大圆圈,欢跳彝族传统的“乐作舞”。午饭后,各家各户均要献食,菜肴要六至八碗,传说这叫“六福八圆”。“六福”,即“六六有福”;“八圆”,即“团团圆圆”。晚上,小伙子们又用松柴或细栗柴扎成火把,到村口集中后,齐向村外、田边游转,不断向火把上撒松香,示意烧死害庄稼的蛆虫。有的玩得高兴了,还用火把为“武器”,相互“开战”,“战”者各自用松香撒到火把上,让火舌喷射对方(其实这是一种娱乐,人是不会受伤的),直娱乐到筋疲力尽,才高高兴兴地走回村寨。中年人一般聚集在土楼上,谈笑风生,有的鸣放火药枪来取乐。直到现在,火把节在彝家山寨越过越热门。老者们借节日良机,激励青少年勇于奋进,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彝家山寨奋斗不止。但属迷信活动的献祭,已被彝族人民抛弃了 (一)生活方式,1、饮食:青龙厂镇的彝族,常年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蔬菜以青菜、白菜、山芋和瓜类为主,多产于雨季,食鲜后剩余部份制成咸菜或干菜,以备枯季食用。肉食以猪、牛、羊、鸡、鸭最普遍,食鲜后剩余部份则制成腊肉、干巴或酸肉。农时一日三餐,平时一日两餐。现今,提倡“以电代柴”,不少彝族家庭已使用电炉、电沙锅、电饭煲。喜欢用水清火、解暑、消食的香芒麻棵叶当饮料。中年男子爱烟酒。农闲季节,青壮年男子常上山狩猎、捕鸟。猎物肉多用来制成干巴,作待客及下酒的美食。在蔬菜的枯季,妇女们常上山采甜菜、蕨蕨菜、树花、鱼腥草等,经过加工后,用来炒吃、煮吃或做凉菜。青龙厂镇的彝族还喜欢将红薯及玉米磨成面粉,做成窝窝头或煎成粑粑吃,味道十分可口。2、服饰:青龙厂镇彝族男子服饰多穿青黑色右开襟短上衣,青布或蓝布缠头,长衣短裤。到中华民国晚期,已改装与不寻的汉族服饰相似,现代仍着汉装。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异。旧时,聂苏妇女的衣裳均是长尾衣,上下两截。上截用自织的青蓝色土线布制成,袖长及腕,以银币或大银珠奖大襟扣于右腋下,银光闪闪,其样式十分美丽。下截用白布或其他布料缝合而成,在上衣后摆下面有块尾巴,两股飘带,飘带上绣满花、鸟、鱼、草等图案吉祥图案,装饰十分精美。胸前束带围腰带,缀五色缨络,刺绣得特别美观。头饰喜欢把长发编作一条独辫,辫稍结着两长串银珠,随同发辫缠绕于头顶,用一条宽约20公分的青布做“包头”,沿着发辫外围向后包去,并将包头两端交叉别于脑后。未婚或未生育的女子在大辫两侧再扎两股小辫。3、居住:青龙厂镇彝族村寨,多坐落在开阔明朗的山坡或山梁上,一个村寨一般有几十户人家。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的楼房,俗称“土掌房”。房顶用土筑成平面,既可防火,又可作阳台晒场。妇女们喜在阳台上做针线,老年人乐于在阳台上养神、吸烟。房屋结构一般是正三间两耳房,为上下两层,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下有下厅,构成一幢四合院。住房建筑的清规戒律很严,两耳房的高度不同正间一般高,如果地基高度一样,在建盖时也要把耳房的地基挖低一些,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可明显地看出“父房”、“儿房”。旧时,正间堂屋供置着一个用木料雕成的“神桩”。“神桩”呈小木人状,捆上一种特用的稻草,再给小木人穿上衣裳,作为祖先的神位,上面写有祖先的姓名、年龄、生卒时间以及成婚年月等。祖先的“神桩”三五代后集中火化、埋葬或置于岩石洞中,意为对祖先的孝敬和崇拜。在“神桩”下面,还摆着一个香炉,有的常年累月地烧香,有的逢年过节才烧香,这是彝家崇拜祖先的一种祭祀方式。 城镇建设: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目的意义: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目的是广泛动员城乡广大干部群众自己做起,共同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形成清洁城乡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我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反映了“生态富镇”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活力青龙厂、生态青龙厂、和谐青龙厂”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生态繁荣富强和谐新青龙厂”具有重要意义。 |
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中学-学校公告-青龙厂镇中学20072008... 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4)、引导教师认真填写报告册,每月检查一次,考核结果列入学校津贴考核。元江县青龙厂中学教务处 2007年9月... |
青龙厂镇-云南文化交流网 联系电话:0871-6066698` 青龙厂镇-云南文化交流网... |
青龙厂镇介绍_云南玉溪元江县青龙厂镇行政区划 1.自然概貌 青龙厂镇位于元江县东北部,总土地面积48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7733亩,复种指数58%,最高海拔2117米,最低海拔452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干热河谷... |
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学-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校友-校友... 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学...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学 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学地图 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学校友交流 校友发布 欢迎校友,请保护隐私并守法,将记录IP(qq,qq群最好,... |
元江县青龙厂镇干坝华侨小学|学校-多多育儿网 元江县青龙厂镇干坝华侨小学,学校地址: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甘庄华侨农场... |
王志新到青龙厂镇调研山苏安居房建设改造情况 2011年03月07日...正在加载评论列表.评论表单加载中.王志新到青龙厂镇调研山苏安居房建设改造情况... |
元江县青龙厂镇阿不都小学-育儿网 元江县青龙厂镇阿不都小学,元江县青龙厂镇阿不都小学<br>法人代表:普增发<br...通信地址: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青龙厂镇阿不都... |
元江县青龙厂镇青龙厂村民委员会电话_元江县青龙厂镇青龙厂村民... 元江县青龙厂镇青龙厂村民委员会地址: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青龙厂镇 元江县青龙厂镇青龙厂村民委员会电话:标签: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 |
元江县青龙厂镇红砖厂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元江县青龙厂镇红砖厂青龙厂办事处 邮政编码653307 办公电话6075076... |
“十一五”期间青龙厂镇经济社会取得平稳较快发展 是青龙厂镇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形势最复杂、面临挑战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镇村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镇党委... |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青龙厂镇_企业黄页网...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青龙厂镇。中国企业黄页网免费为您发布中国企业基本信息,企业资料;公司产品、公司介绍、地址、电话、联系人及电子地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