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来:骆驼街道以桥得名。《宝庆四明志》载:骆驼桥始建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相传骆驼街沿河,史称慈东后江。出慈城东门观庄桥起至骆驼,有大桥六座,骆驼即“六大”谐音。1932年始建骆驼桥镇,1936年与长石乡合并称长骆乡。1950年撤长骆乡,建长骆、长石、骆驼三个小乡。骆驼乡辖东一、顾家弄、双林、借邑江、庙西、骆驼六个村,1956年2月并入骆驼镇。1958年10月成立骆驼人民公社。镇范围缩为九个选区。1959年12月骆驼镇与骆驼管理区合并为骆驼镇管理委员会,辖骆驼、早作等5个生产大队和东盛等九个居民区。1961年10月建骆驼镇人民公社,1963年5月,清河公社的清湖、勤劳、四联三个大队划归骆驼镇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撤团桥公社,并入骆驼公社(1963年4月17日成立骆驼居民委员会,辖四个选区,原九个选区并为四个选区隶属骆驼公社),1968年10月28日成立了骆驼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辖24个大队和一个居民会。1969年2月到1970年5月建立了骆驼人民公社党的核心小组,1970年5月骆驼人民公社改名为骆驼镇人民公社,1980年11月成立骆驼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镇乡合并,原长石乡、汶溪乡并入骆驼镇,2001年9月份后改为骆驼街道。 革命历史:骆驼系革命根据地,大革命时期,建有中共支部,后遭破坏,1927年9月中共宁波市委派周宗元重建党支部,有党员22人,同年11月,浙江地区进行武装暴动,周为骆驼地区武装暴动负责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沿山区委和中共庄市区委均在此开展敌后活动,建立民主政权和民兵武装,发展党的组织,多次支援主力部队,打击敌伪军。1934年9月,中共地方武装得到200多名民兵的配合,于刘杜地方痛击汪伪镇北保安团部,击毙伪军10余名,生俘130多人,缴获步枪100余支。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庄市区委特派员沈宏康等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敌后工作,为重建当时慈镇县党政组织和武装力量作出贡献。 环境:公路有329国道线自北向南穿街而过,南至宁波西北直达杭州,还有一级省道线—骆亚线在街中心与329国道线相交并向西与汶骆路相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距栎社国际机场、北仑港区、宁波市区、镇海港区及杭甬高速公路均在20公里以内。80%以上的村都有水泥路与公路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