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朝时:淮浦先属刘宋。南齐建元元年(479),以东海郡属冀州,称北东海郡,侨治连口(在今涟城附近),次年于北境置襄贲县,属北东海郡。建武二年(495),并淮浦入襄贲。梁时,仍隶北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改北东海郡为海西郡,北齐改为海安郡,襄贲县先后属海西、海安郡。隋开皇三年(583),废海安郡,以襄贲县属海州。五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因境内有涟河而得名。大业三年(607),涟水属东海郡。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21)置涟州,在县治北30华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827)废涟州,并金城县,以涟水县属泗州。总章元年(668)改属楚州。咸亨五年(674)还属泗州。乾宁二年(895),杨行密袭取滨淮诸州,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德四年(957),周世宗拔楚州,唐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县归附于后周。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涟水军,属河南道(《太平寰宇记》)。熙宁五年(1072)军废,仍为涟水县,隶淮南东路楚州(见《元丰九域志》)。元祜二年(1087)复为军。南宋建炎二年(1128),楚州宋臣朱琳降于粘没喝,涟水被金占领。三年(1129),宋将赵立守楚州,收复涟水。四年(1130)赵立战死,涟水又被金占。绍兴元年(1131)宋又收复涟水,以盐城为属县。三年(1133)又与盐城分隶楚州。五年(1135)降涟水军为县。十一年(1141)割予金。金皇统二年(1142)以涟水县属海州。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魏胜收复涟水县,次年复升为军。旋没于金。绍定元年(1228)归宋,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端平元年(1234)复为军。开庆元年(1259),涟水被蒙古军占领,景定元年(1260),夏贵破李松寿于城下,南宋收复涟水3城。三年(1262)改为安东州。魏胜以后,涟水时属宋,时属忠义军李全部,时属金,时属蒙古军,归属不定。元至元十二年(1275),安东州归附元,改立涟州。旋复称安东州。二十年(1283),安东州隶属淮安路,二十七年(1290)划归山东路。二十九年(1292),改隶淮安路。至正年间,安东州为赵君用和张士诚占据,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军下淮北,张士诚部将史文炳弃城去,安东州隶属淮安府。明洪武二年(1369)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民国初年撤府,安东县直属省辖。民国3年(1914),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称涟水县。同年5月,江苏设五道,涟水属淮扬道。民国16年废道,涟水隶属省。民国22年3月,江苏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3个区,涟水属第十一区(淮阴区)。同年12月,全省改划为9个区,涟水属第八区(东海区)。民国23年8月,涟水从第八区又划归第七区(淮阴区)。民国24年,全省改划为7个区,涟水属第六区(淮阴区)。民国26年4月,全省又改划为10个区,涟水属第七区(淮阴区)。民国28年3月1日,日军侵占涟城,成立治安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徐州办事处。同年5月19日,伪办事处改为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涟水属其管辖。民国29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3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下设6个行政督察区,涟水属淮阴督察区。民国35年12月16日至37年7月6日,涟水城及部分村镇被国民党占领,属国民党政权淮阴专区。民国29年(1940)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涟水县民主政府在农村成立。同年10月成立涟东行署。民国30年2月,以盐河为界,将涟水划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是年5月,淮阴县、涟水县撤销,成立淮涟办事处。12月,淮涟办事处撤销,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置。民国34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署合并,成立苏北行政区。涟水、涟东两县为其直属。7月17日,淮海、盐阜两行署改为专员公署,涟水、涟东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临时委员会成立,辖8个行政区,涟水属第六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民国37年7月6日,涟城解放。民国38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下设6个行政区(不久改专区),涟水县属第六区(淮阴区),涟东县属第五区(盐城区)。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为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1983年元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2001年淮阴市更名淮安市,涟水属之。 楚汉时期: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兼淮南,此时涟水属楚。汉初,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此时涟水境属韩信封地楚。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二国,以淮南为荆国,淮北为楚国,此时涟水属楚国。景帝时,吴楚反,国除。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分朐县南部地,始置淮浦县,属临淮郡。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光武帝时,将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封子衍为下邳王。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4),以临淮故地为下邳国,领淮浦。 高沟酒(今世缘):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尤爱高沟美酒,曾在高沟的天泉槽坊留下了“天赐名手,地赐名泉;高沟名酒,名不虚传”的诗句。唐代诗人韦应物游花果山途径高沟镇时,闻高沟酒香,即开怀畅饮,并写下了“三月开翁香满城,甘露微浊醍醐”的佳句。原淮阴市为江苏省著名的酒乡,曾经以“三沟一河”(双沟、汤沟、高沟、洋河)闻名全国,涟水的高沟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高沟酒厂改制后成立的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成功打出了“缘”文化这一品牌,成为江苏省政府接待用酒。 涟水特产:高沟捆蹄:捆蹄是高沟传统名特优产品,始于清道光年间,采用猪蹄膀精肉配以二十多种名贵佐料,猪小肠衣捆扎,经老汤浸泡、高温蒸煮、真空高压灭菌等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色泽酱红、鲜味浓郁、,咸甜适中、荤而不腻、嚼后生津等特点,其整个制作工艺繁复,有二十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工艺口味勘称天下一绝,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先后在国内多次获得大奖。 历史文化:涟水历史悠久,从青莲岗和三里墩两处出土的文物看,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涟水居住,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淮浦县,是涟水建置的开始,距今已有2120年。淮浦,就是淮河入海的地方,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2000多年来,这儿曾设过郡、州、军等较高的行政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叫涟水县,因县境北有一条河叫涟水(或叫涟河)而得名。涟水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妙通塔、月塔等佛教古迹。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五岛公园八景远近闻名。历史上,美丽的涟水城,曾弓l得无数墨客骚人留连忘返,诗兴大发,现存的历代咏涟诗词多达200多首。宋代大诗人苏轼《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中词曰:自古涟漪佳绝地,绕廓荷花,欲把吴兴比。 |
涟水县河网中心小学-首页_ 涟水县河网中心小学作息时间表 2010年河网中心小学第二学期总日课表 rewrewrew 运用几何画板旋转空间 椭圆的几何性质 学生活动 家财百万却总哭穷,苦难教育?... |
涟水县涟城镇 涟水县涟城镇...2011/06/06 2011/06/03 2011/06/02 2011/06/02 2011/06/02 2011/06/01 2011/06/01 2011/05/31 2011/05/30 2011/05/30 工业经济 2011/05/19 ... |
江苏省涟水县工商系统:“岗位大练兵”推进创先争优 2011年05月30日...活动中,江苏省涟水县工商系统开展“创满意单位为红盾添彩”主题实践岗位大练兵活动,推 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创建“红盾服务创业示范岗”... |
媒体曝涟水县教育局扣发助学款-无标题文档 2011年05月16日...该报道还援引涟水县教育局工会副主席童玉芳的 话说,两位客商确实在去年捐了现金11万爱心助学款,考虑到一次性发,学生会乱花,才分批 发放。... |
涟水县地图 地图加载中,视网速情况可能需要1-2分钟左右,请稍候.涟水县地图 涟水县地图 相关地图:涟水县地图... |
涟水县高沟捆蹄厂-高沟捆蹄,小磨养生粥,涟水鸡糕,天然草鸡蛋-... 是高沟捆蹄最忠诚的承诺。地 址: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今世缘路2号 邮 编:223411 联系 人:张羽(先生)电 话:86-0517-82422949,13852247060 传 真:... |
涟水县财政局 涟水县财政局...今天是 通知公告 专项工作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2011.05.31 2011.05.11 2011.05.05 2011.05.04... |
涟水县旅游景点推荐,涟水县景点介绍_51766旅游网 涟水县旅游景点频道,提供涟水县旅游景点的介绍和攻略,并可以通过景点类型、出游类型、交通方式、浏览项目、地理位置来选择适合您出游的旅游景点。... |
淮安涟水县二手买卖网,淮安涟水县二手交易,淮安涟水县网上购物-... 城际分类网淮安涟水县二手买卖频道,为您提供免费的淮安涟水县二手交易发布查询平台,是淮安涟水县网上购物、网上开店的免费平台。... |
网易同学录|涟水县中学 中国最好用的同学录/校友录,提供留言,照片,通讯录,联络方式。... |
涟水县第四中学_互动百科 涟水县第四中学-涟水县朱码镇涟水县第四中学是一所江苏省淮安市的学校。位于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朱码镇地处涟水县城城郊,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坐落在朱码镇军民居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