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情况: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788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8万元,财政总收入424.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00元,全年粮经作物总播种面积2166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2971亩,粮经比例为69:31,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蒜、烤烟、辣椒等作物。这里是唐朝时期大理地区著名的邓赕诏遗址;这里是云南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的洱源县邓川工业园区所在地;这里是洱源县的经济贡献区,创造了洱源工业总产值的85%;这里是全国重点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之一;这里平畴沃野,稻香鱼肥,果香万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梅果之乡”;这里是云南省乳制品加工的主要基地和乳牛饲养的重点区域之一,是久负盛名的“乳牛之乡”;这里有规模仅次于大理三月街的农历八月十五日物资交流会--渔潭会(嫁妆会);这里有来源于“火烧松明楼”传说火把节,吉祥幸福希望的火把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激情点燃;这里区位明显,交通便利,214国道、大丽路、大丽高速公路横穿全境,是连接丽江、大理、迪庆三大旅游景区的枢纽地带。邓川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白族历史文化古迹有唐·邓赕诏遗址,年代最早的有元明白文碑——段信苴宝摩崖碑;白族歌舞文化有霸王鞭、大本曲、打歌、唢呐、三弦、洞经古乐、吹吹腔、邓川汉调等;白族饮食文化有乳扇、雕梅、炖梅、生皮、凉宵、凉粉等以及白族的本主文化、服饰文化、民居建筑文化等。还有石窦香泉、邓川镇阿氏五世墓表碑、邓川乡贤坊、旧州三塔(旧州塔、象鼻塔、镇风塔)等。1994年邓川被列为全国重点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2002年8月大理州经贸委批准建设邓川工业园区、2003年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省级乡镇企业园、2004年3月被选为云南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几年来,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园区经济与城镇规模在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提劲、和谐交融。 城镇化建设:紧紧围绕德源山经济开发区现已形成的工业、商贸、居住、旅游“四区一体化”的良好发展格局,坚持把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以加快工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建设以蝶泉乳品公司和骏马工贸集团为龙头的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努力实现把邓川建成洱源下片中心城镇的发展目标。近几年内要在进一步完善德源新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化、亮化、美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使城镇管理工作逐步走入法制化轨道;同时,继续走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市、促进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城镇化率。 文物古迹:德源城为邓赕诏所在地。该城由邓赕诏主皮逻邓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蛮书》卷五载:“邓川城,旧邓川也,南去龙口城(今上关)十五里,……城依山建、东距泸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诏战败后,阁罗凤及异牟寻皆填固增修,作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邓川州志》又载:“德源城,唐邓赕诏之城。开元间南诏欲吞五诏为一、因星回节莛五诏火之,令各妻寻夫骸以归、初,邓赕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铁钏绔其臂。至是寻钏获夫之骸,南诏嘉其有慧,欲强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岂敢轻嫁’,乃坚闭其城,南诏发兵围之,三月食尽而亡,南诏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德源城遗址周长1.2公里,四周筑有夯土城墙,于城址内北面的台深七十公分处,曾出土过方型青砖,有字瓦,布纹瓦、陶质水管。l981年,大理州文管所和洱源县文化馆联合试掘过该遗址,结果是:地下出土文物较混杂,既有南诏时期的陶片,也有明、清的钱币等物。最后绘有该遗址的地形图。整个遗址虽未正式发掘过,但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在耕作土层30—50厘米以下.即为古代遗址。 生物资源:1、梅子资源。现有梅树面积2033亩,主要品种有盐梅、苦梅、珍珠梅、杏梅、大青梅、双套梅、桃梅。2、乳畜资源。邓川现有黑白花奶牛存栏3000头、年产鲜奶2500吨,生猪存栏8615头,羊存栏3500只,其中奶牛兼为品种优良的改良邓川乳牛。3、大蒜资源。邓川镇大蒜种植面积达1800亩、产量达3000吨,主要品种有无公害高原早熟独头蒜、珍珠蒜、丫蒜、三丫蒜。水生生物资源,邓川镇境内水域面积有1822.3亩,水库面积236.3亩,苴河、罗时江、永安江穿越全境,全镇的生产、生活、农业用水水源充足。有右所鱼种厂、邓川水产品开发公司,有文笔湖、银桥村、三道桥等成片的养鱼示范基地和养鱼示范户,各种商品鱼成批交易。水产品主要品种有邓川弓鱼、鲤鱼、武昌鱼、高背鲫鱼、鲢鱼、螺丝、海菜、莲根、茭瓜、茨菇等。 民族宗教:民族:邓川镇是白族聚居地,2006年末,境内有白族10906人、汉族5294人、傣族55人、纳西族29人、回族47人、苗族4人、傈僳4人。(1)白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明清以后,汉语称之为“白家”,纳西语称之为“勒布”,傈僳语称之为“勒墨。1956年11月正式确定以“白族”为该民族的统一族称。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语文有两种说法,一为白语文,二为彝语文。历史上,白族接受汉文化较早,白、汉两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白语中汉语词汇较多,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是白族习用的通行文字。历史上白族人民曾借用汉字标记自语,称为“汉字白读”。白族源流有土著说,汉人迁来说,焚人迁来说,哀牢九隆族说,多种民族融合说,氏羌族源说,西寨白蛮说等多种,而以后两说的赞同者较多。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农村姑娘常系白围裙,小伙子喜穿白汗衫。山区大人小孩喜披羊皮。20世纪30年代以前,内地城镇妇女多有缠足者,后废止。80年代后,白族服饰也向着更有利于生产、更美观大方的方向发展。现今,境内白族已基本被汉化。白族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平不同,具有多样的建筑形式。镇内农村白族人民多居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城乡多有钢混结构的房屋。白族住房院落宽敞,照壁建筑和谐优美,门楼建造精巧,独具风格。白族民居基本特点:封闭式院落;布局严谨,有一主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进而有六合同春等组合;石基土墙木屋架,瓦顶覆盖,石灰粉墙青砖包墙角;一坊房屋多为三开间二层楼;大门豪华,门窗装饰讲究。白族婚姻奉行一夫一妻制,除同姓同宗不婚外,在本民族内部或与其他民族通婚均不受限制。现结婚程序大多汉化。家庭组织以小家庭为主,少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财产继承男女平等。白族普遍信仰佛教和道教,也保持着比较古老的巫教崇拜,还信仰本主。采用木棺土葬。节庆主要有“过年”(春节)、“二月八”、“火把节”、“渔潭会”等,和汉族一样,也过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节。白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创世纪》、《火烧松明楼》、《鸟吊山》等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为白族人民世代传诵。白族人民勤劳勇敢,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2)汉族:远在公元前4——5世纪,邓川即为滇藏古道的必经之地,蜀、楚、粤商贾沿途留居下来,成为境内汉族的先民。此后诸葛武侯南征入益州邵,诸葛亮南定益州后,派蜀汉官吏,通过各族贵族统治己定地区,又有一些汉族进入境内。唐时,邓川是南诏统治的腹地之一,统治者曾破成都,掠回“数万子女工技”。天宝年间,唐王朝3次攻伐南诏又遗留一些汉族官兵。元初忽必烈“留三百军户”时设立有浪寄、德源两个千户所,使得不少汉人留居境内。明代,汉人大量涌入县境。西千侯沫英请置勋庄,以籽粒为国赋,招来以汉族为主的庄民。云南平定之后,随征大军中的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兵,连同妻小奉命留住,成为现在邓川魏军屯等地汉族居民的祖先。清代,因实行绿营兵制,境内设置的关、塘、哨、汛多个,这些交通要道上派驻的兵士大多是内地汉人,兵士一面完成军事任务,一面就地屯垦,兵制的改变又拓宽了汉族的居民点。现邓川建有工业园区,各地客商络绎不绝,镇内汉族人口逐渐增多。邓川汉族,因长期与白族等其他民族朝夕相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相互影响,许多汉族人都听得懂且会说白族话。(3)傣族:明洪武元年(1368),“车里作乱”,威远州(今景谷)深受威胁,世居威远州的傣族贵族刀哀父子被迫率亲族及兵士避难于老挝,继又迁移到楚雄元谋县,后迁到邓川州羊塘里定居。明洪武十六年(1383),都督沫英、征南将军傅友德与元右丞普颜笃、土官高大惠大战于佛光寨,经年不下。刀哀及其长子阿这、次子阿世英率羊塘里的戎兵“投军效”,协助沫英攻破佛光等寨,擒获高大惠,为平叛立下汗马功劳。刀哀“未封而卒”,阿这和阿世英分别被授为邓川州土知州及罗川土千户。阿这被封为世袭知州后创州治。部分傣族人迁往旧州。后因阿氏世袭邓川知州,族人在当地得以繁衍生息。阿氏授封知州13代,袭职12代。从《阿氏族普》来看,阿氏傣族的后裔在镇内的主要居住地有:旧州、百岁坊、德源村。为保持傣族风俗,阿氏的前八代土官都只在本族内联姻,不与他族通婚。后因当地白族及其他民族势力较大,被称为“摆夷”傣族从第九代土官起开始与其他民族联姻。同时许多傣族已从羊塘里迁往邓川其他地方,同当地人民同生活共劳动,并逐步融合在当地汉、白等族中,自认汉族或白族了。现居境内的傣族也并非阿氏家族的后裔,而是近代才从西双版纳等地迁来的,其生产生活习俗与当地白、汉等族相近。(4)回族:蒙古成阳王赛典赤开发云南时,有千余名回族留居邓川旧州。明成化年间,泥石流冲毁旧州城及附近一些村寨后,回族便搬到士庞村居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本民族内使用阿拉伯文讲阿拉伯语,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通用汉文,讲汉话及白族话。回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早年仅在本民族内通婚,近年可与外族通婚,但只有在新人同意加入伊斯兰教之后,婚礼主持人才按回族的仪式为其主持婚礼。回族采用白布裹身土葬方法。节庆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5)傈僳族、苗族:我镇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属机关单位,并没有单独的聚居地。 |
洱源县邓川镇 索引 号:532930-003879-20081129-0001 发文日期:2008-11-29 名 称:2008年邓川镇人民政府镇长社会承诺完成情况 邓川镇人民政府镇长承诺事项及完成情况 ... |
邓川镇自来水厂 法人名称:邓川镇自来水厂 地址:邓川德源山 行政区号:532930 邮编:671204 电话:0872-5385268 注册资金:40(万元)营业范围:自来水,生产,供应... |
[游记]邓川镇,票价查询 邓川镇是洱源县东南4个乡镇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是苍山洱海的尽头,山垂海错,有水运码头,是邓丽公路 的起点,滇藏公路穿镇东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
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个体工商户|中国农业网|普通会员 地 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腾龙银桥 邮 编:671204 电 话:0872-5385122 传 真:-联系 人:高晓峻 公司主页:... |
洱源县邓川镇腾龙卫生室|医院-多多育儿网 洱源县邓川镇腾龙卫生室,医院地址: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腾龙村委会... |
邓川镇旅游概况 邓川镇旅游概况 2008年10月24日 11:34 邓川镇距洱源县城对公里,古为邓赕诏地,境内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邓川。明成化年间设邓川驿,崇帧十四年(1641年),邓川州城由... |
邓川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医院-多多育儿网 邓川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医院地址: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新州村委会...多多育儿网育儿家庭生活社区 首页>医院>邓川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邓川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更多图片|... |
邓川镇旅游 邓川镇旅游攻略 邓川镇旅游介绍-酷讯大理旅游网 ... 酷讯大理旅游网为您提供全面的邓川镇旅游景点信息,各大城市出发的大理旅游线路,具体包括邓川镇旅游介绍,邓川镇旅游指南,邓川镇旅游图片,邓川镇旅游攻略,大理自由... |
邓川鲜花预订_云南大理洱源县邓川镇鲜花预定鲜花速递,鲜花... 其中奶牛兼为品种优良的改良邓川乳牛。3、大蒜资源。邓川镇大蒜种植面积达1800亩、产量达3000吨,主要品种有无公害高原早熟独头蒜、珍珠蒜、丫蒜、三丫蒜。.... |
邓川镇地图_旅游频道_西祠胡同社区-城市生活社区门户 邓川镇距洱源县城对公里,古为邓赕诏地,境内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邓川。明成化年间设邓川驿,崇帧十四年(1641年),邓川州城由旧州迁到此,更名新州后,... |
邓川镇水管站-水利企业大全-企业大全-环球水网http://www.... 邓川镇水管站-环球水网-水处理的学习天地,提供水质标准、水质检测、水质分析、学术论文等资料的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