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大龙潭明设兴衣乡置巡检司;清为兴衣头、兴衣尾两乡;民国建立后为兴衣乡;民国23年(1934)属第四区清平、谧安、双河3乡地;民国27年(1938),3乡合并为谧安乡;1949年属中心区为谧安乡;1950年为第三区谧安乡;1952年为第三区的司城、各雪、塔克冲、法吾、绿溪、以他斗6乡地;1958年属富冲公社;1960年属富良棚公社;1961年始由富良棚公社分出设各雪公社;1962年改为各雪区,1963年改称第五区;1969年改五区为红星公社。1981年更名为大龙潭公社,1983年分设为大龙潭、迭所两个乡,1984年两乡合并改设大龙潭区,1988年改大龙潭区为大龙潭乡。辖司城、各雪、绿溪、以他斗、班德、鱼塘、迭所7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61个自然村。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兴水治旱为着力点,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供应正常,提高群众的饮水质量。做好大木箐、麦冲箐2个小坝塘的除险加固和鱼都母、子母厂、土嘎等组的人畜饮水工程。以“乡村公路等级化”为目标,加快全乡公路建设,争取绿溪至攀枝花水泥路建设尽快开工。做好草坝、大木箐、河口、麦冲箐、塔克冲等5个组的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和大吉等组街道硬化工程。抓好以他斗片的基本烟田建设。加强城镇管理,做好停车场、客运站、拉圾填埋场的可行性论证及开工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人口卫生:大龙潭乡辖7个村委会,57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等9个民族。2006年末,全乡总人口12979人,其中,男6566人,占总人口的口50.59%,女6413人,占总人口的49.41%;农业人口12342人,占总人口的95.09%;非农业人口637人,占总人口的4.91%;少数民族人口10221人,占总人口的78.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人。有乡级卫生院1所,病床1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人。村级卫生所7所,乡村医生20名。传染病发病率54例/10万人。“四苗”覆盖率98%。已婚育龄妇女2424人,已落实节育措施2143人,节育率88.41%。领取独生子女证41户。完成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个。成立了大龙潭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298户11936人,参合率97.27%。共有2100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5户473人享受低保。 (一)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产业。:巩固烤烟支柱地位。烤烟是大龙潭的支柱产业,是致富之本、发展之基、财力之源,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推进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是实施“烤烟富乡”发展思路的具体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大龙潭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乡种植烤烟11400亩,收购烟叶149万公斤,实现交售收入1600万元以上,税收350万元以上,平均单价11元以上。加快畜牧业发展。以生猪、家禽和草食牲畜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和养猪合作社的中介作用,促进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实现畜牧业产值1550万元。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高粱800亩、除虫菊400亩、油菜3500亩、辣椒500亩、魔芋100亩。抓好秋冬农业开发,抓紧低热河谷地区的冬早、春早、秋季蔬菜产业开发。全面完成57个村民小组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引进种植膏桐、核桃等经济林果。 概述:大龙潭乡位于玉溪市西部,峨山县西北部。东经102。01´~102。10´、北纬24。23´~24。32´之间。东连甸中镇,南接富良棚乡,西与双柏县安龙堡乡隔江相望,北与易门县十街乡毗邻。辖区面积21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112公里,距省会昆明市203公里。全乡辖7个村委会(司城、各雪、迭所、鱼塘、班德、绿溪、以他斗),5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乡共有3721户,12979人,其中,农业人口3404户12342人,占总人口的95.09%;非农业人口317户637人,占总人口的4.91%;乡内居住有彝、哈尼等少数民族8种10221人,占总人口的78.75%。耕地面积20921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70亩。2006年,全乡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837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90.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21元,人均储蓄存款2158元。大龙潭乡境内群山环绕,峰峦重叠,溪壑交错,既有低热河谷又有温凉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属温凉山区,绿汁江流域和扒河流域沿岸属低热河谷区,光热资源丰富。最高海拔橄榄甸尖山2284米,最低海拔峨腊沙坝970米。年均气温15.7℃。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主产烤烟、稻谷、蚕豆、玉米、小麦、甘蔗。特产有花椒和干巴菌、鸡枞、羊肝菌等菌类。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各族人民以农业为基础,真抓实干,紧紧围绕“生态立乡、烤烟富乡、畜牧兴乡”发展思路,念好“山字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搞好资源开发,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个私经济,着力搞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全乡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均产粮由1978年的322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480公斤;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86元提高到2007年的2585元;人均储蓄由1978年的7.38元增加到2007年的3444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的99.0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20.3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685.1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7806万元。2007年全乡通车里程达315公里,实现村村组组通电通公路。开通了1463部数字程控电话,建设了46个电话村,电话普及率45部/百户;于2001年6月19日建成开通了移动通讯网络,2003年1月15日开通无线接入CDMA信号(联通);有线电视入网户778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8%和95%。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逐年提高,乡小集镇建设迅速发展,建设规模已初具端倪。 |
大龙潭乡开业花篮_云南玉溪峨山县大龙潭乡开业花篮鲜花速递,... 云南>玉溪>峨山县>大龙潭乡开业花篮 云南玉溪峨山县大龙潭乡开业花篮预订 花朵朵鲜花店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有配送店,如需提供偏远地区的开业花篮,鲜花订购,... |
傻目录-大龙潭乡衡器及其零件网络档案 大龙潭乡衡器及其零件,shibodianqi,济宁市市中区恒锐工程机械配件销售处,... |
攀枝花市大龙潭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四川新闻网攀枝花频道 攀枝花市大龙潭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新村组的张绍春给攀枝花市文物管理所来电,称在自己家中捡到了几块石头,可能是文物。... |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莲花村小学-育儿网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莲花村小学,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莲花村小学<br>法人...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莲花村小学 法人代表:宁永政 联系电话:2912946 ... |
617008攀枝花市大龙潭乡邮政编码,617008攀枝花市大龙潭乡邮编,... 617008攀枝花市大龙潭乡邮政编码,617008攀枝花市大龙潭乡邮编,...攀枝花市大龙潭乡邮政编码 617008 省份:四川省 地区:区、县、市:仁和区 邮政编码:617008 ... |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小学-育儿网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小学,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小学<br>联系电话:...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小学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小学 ... |
攀枝花市仁和区龙潭松香厂 大龙潭乡干坝子村_670024_... 攀枝花市仁和区龙潭松香厂,四川,攀枝花,,,13508222618,大龙潭乡干坝子村,670024,...电话:13508222618 传真:邮编:670024 地址:大龙潭乡干坝子村 网站:... |
大龙潭乡蛋糕店_云南玉溪峨山县大龙潭乡蛋糕店蛋糕速递,蛋糕... 大龙潭乡地处东经l02 O9′一102 19′,北纬24 23′一24 32′,海拔1676m,全镇土地总面积为321,53KM2,人口密度为41人/KM2;耕地面积占22973亩,占土地面积的4.76%;... |
大龙潭乡百余农户开建过渡房,要闻,攀枝花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大龙潭乡百余农户开建过渡房,在大龙潭彝族乡,随处可见水泥、砂石等用于过渡房建设的材料,一些农户已搬进过渡房内居住。目前,该乡正积极指导帮助受灾群众建设过渡... |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计生站|医院-多多育儿网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计生站,医院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裕民... |
大龙潭乡拉鲊村村民日子越过越亮堂_新闻滚动_大成网_腾讯网 2010年02月14日...大龙潭乡拉鲊村村民日子越过越亮堂...大龙潭乡拉鲊村村民日子越过越亮堂 http://pzh.newssc.org 2010-02-1412:24:10来源:四川新闻网-攀枝花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