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交通地图 > 佛山交通地图 > 顺德交通地图 > 杏坛交通地图
=== 顺德杏坛交通地图 ===
=== 杏坛资讯概况 ===
民间故事:(1)掘尾龙拜山话说逢简,古时候有个读书塾的学童,上学路上在田边拾到一条形状异常的小虫,回私塾后悄悄地放在抽屉里,每日从家里带回一个饭团来喂养它。小虫得到照料,惭惭长大。孩子每日喂的饭团不够饱,只好等到夜间出去觅食。小虫食量惊人,闹得私塾邻近人家常常失窃小牲口和农作物,却又不知何为。邻近人家一起商量,决定派出几个更夫守夜探查。等到深夜,几个更夫发现空中有一团云气飞来,云气缓缓地飘落在私塾的院子里,他们觉得奇怪,便悄悄跟踪到私塾,打开塾门,入内察看,但又没有发现什么。第二天早上,塾师逐个抽屉检查,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里盘着一条鳞光闪闪的怪虫,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龙。塾师大吃一惊,恐为神物,不敢触犯,于是追问学生怪虫来历,要学生立即放回田野。学生逼于师命,只好抱着小虫,到了田野,抚摸着小虫,恋恋不舍。忽然间这学生生出日后与小虫相见的念头,于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虫一点尾巴,以作记号。刚一松手,小虫立刻腾上空中,身躯骤然变大,成为一条巨龙,向孩子颔首作别,转身向天空飞去,瞬时间天空风起云涌,龙不知所踪。传说龙是在天上的,因为这条龙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泽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风暴雨,毁房屋,折树木,伤路人。每年四、五月间,每遇到这样天气,人们就说这是是掘尾龙拜山。但是大风暴雨从不为害逢简地方。传说因为这里有一间祠堂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当年养掘尾龙这个学生就是他。每年清明时节,祠堂的神案前有时铺着一层厚厚的树叶,很象是拜垫,有时门外的大灯笼,挂在庭前的树上,人们就说是掘尾龙前来拜祭了,以报答当年养育之恩。(2)秀才对联斗气在杏坛村,自古以来住着黄、苏、罗三姓人家。苏罗两姓位于村东,平时团结共事。黄姓位于村尾,少与村头人接触。一天,三姓秀才聚集在一家酒坊里饮酒作乐,有人提议吟诗作对以助雅兴。苏罗两人早就想抵诿姓黄的,于是串通一起,出了一副上联,要姓黄的对出下联。罗两秀才的上联为:“苏罗敲起叮当响,吓得黄狗嚎嚎叫。”黄秀才一听,知是抵诿之言,略一思忖,也不甘示弱,慢条思理地说:“黄虎下山真勇猛,打烂苏罗嘭嘭响。”苏罗两秀才一听,无言以对。自此,苏罗两姓再不敢欺负黄姓的了。(3)风水宝地的马宁山古时候的马宁是不分东马宁与西马宁的。马宁历来被誉为“神奇的风水宝地”,尤其是马宁山,是远近闻名的名胜景地,本地有民谚形容为“上有龙头、月角、下有马鼻、金牛,左面鲫钱滩,右面百花岩,三村六市十八镇,九井十三坑”,可见当时名胜古迹之多,风景之美了。据当地人传说,马宁山有九十九个山头,这些山头是由一位神仙在一夜之间从很远的地方一个一个地搬过来的。她一只脚踏在均安的一个山头上,另一只脚就踏在马宁山上。这晚正好从远处一个一个山头搬过来安放在马宁大地上,已经搬了九十九个山头了。正当他搬到第一百个山头时,即最后一个山头时,天将亮了,他已经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了。突然间一只雄鸡高叫了一声,这位神仙在昏睡中被吓了一下,双手一松,山头跌落到均安的某一处,所以马宁只有九十九个山头。传说如果有一在个山头就可以出奖元,故马宁极其量都是出到进士。而今马宁山北面山脚,在一块山石上面,有一个凹槽,大约70厘米长,30厘米阔,形状似一个只脚印。脚印凹入的地方,积水终年不干,曾经有人将水戽干,但很快又再满,当地村民称之为“神仙脚印”。人们传说这个脚印就是当晚这位神仙搬山头时一只脚踏住的地方。(4)龙潭龙母庙与水乡节每年的五月初八日,龙潭村民都兴高采烈地举行水乡节活动,划龙船,拜龙母,敲锣打鼓,彩旗飘飘,远近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龙潭村缘何在这天举办水乡节活动?原来位于龙潭墟中心,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龙母庙,已有几百年历史,这座龙母庙流传着一段神奇的故事。话说在西江上游悦城龙母庙内的龙母娘娘,有一天站在江边望着滔滔东流的江水,不由得感到有点寂寞空虚。心想,何不乘着西江水飘流而下,观赏一番呢?想到这里,正好飘来一块木头,于是龙母娘娘将身缩小,跳落木头上,随着西江流下肇庆,经水藤,入三槽,过勒流,直向容奇水道而去。可能是流速太快,沿途景物闪逝得眼神疲惫之故吧,在游过了北水涌口之后,龙母娘娘就悠悠然地睡着了。她乘坐的木头,随着冲入的河水,流入了龙潭涌。当时龙潭已定居了不少渔民,陈德公也是其中一个,他在涌边搭了个竹架,支起鱼缯捞鱼。这天他每次用力把鱼缯曵起来时,除了木头之外,缯内一点鱼虾都没有,他反复把缯内的木头丢向涌心,但这块木头始终流回鱼缯里,德公捞不到鱼虾,不禁焦急起来,随口说:“木头啊,木头,如果你有灵,就保佑我缯缯有鱼虾,我会把你摆上神位,天天用香烛供奉你。”说完就把木头拾起来,放在身边。再说,躺在木头上睡觉的龙母娘娘,连续被德公向涌心抛了几次,早已醒来,睁开龙眼只见身处小涌,环顾四周,又见地形平整,涌堑纵横,鱼塘桑基遍布,不禁叫绝道:“嘿,果然是块地杰人灵的好地方,莫非人们早知我长年信中悦城,十分寂寞,不如在这里尽享人间香火。”于是便立即召来虾兵蟹将。将水族中犯了死罪的鱼虾,押解到鱼缯内。再说,德公祈祷完刚把木头放在身边,曵起鱼缯,缯内便有许多鱼虾了,不上几缯,鱼篓早已装满。德公欢喜得合不拢嘴。当晚,德公特地备了酒肉果品,把那块木头安放在家中的神台上,点上香烛,对着木头,虔诚叩拜,拜完又开怀畅饮了一番,带着几分醉意上床睡觉,半夜里梦见家中厅堂上坐着一个头戴凤冠,身穿绫罗锦绣的妇人,只听她启齿道:“德公,我乃悦城龙母,偶游到此,龙潭乃得天独厚的地方,我也想在这里建一座行宫,我要你帮我打点一切,至于建行宫的匠人,材料到时自然会有。”哪妇人并告知德公,行宫要在五月初八日她的生辰日前完工。德公惊醒,尤觉异香扑鼻,知是神灵显圣,于是焚香向东方跪拜。过了几天,果然有艘大船,满载着砖瓦木石,及数十名工匠,到了龙潭圩里,船主找到陈德公,说:“我受东家所托,来建龙母庙,请你指点开工。”德公也不推辞,尽心尽力建造龙母庙,果然在龙母诞辰前就建成了一座壮观的龙母庙。庙门口有“正中宏化育,柔顺启文明”对联一副,横批是考通殿。宫脊塑有双龙戏珠,墙头布满灰塑的人物群,鸟兽及山水图,玲珑逼真,栩栩如生,横梁、神台等木雕工艺精湛,金碧辉煌。大殿正中,端坐着龙母娘娘,两旁四大金刚站立。庙的左右又各有副庙,左为五龙庙,右为天后宫,后座则是龙母娘娘的梳妆楼。工程完工那天夜里,德公又梦见龙母说五月初八定会来。第二天,德公就找乡人写好神榜,四处张贴。告知如乡仁人善士,五月初八那天是龙母的生辰,龙母在那天会到来,广施恩泽,望大家诚心领受。于是,五月初八,各乡龙船,纷纷前来为龙母祝寿,新造好的龙船也划来“点睛”。这种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解放后,当地村民把这天改名为“水乡节”。(5)甘竹滩龙神庙甘竹滩,是顺德的一条主要航道,它一头通往广州,一头连接西江。滩口狭窄,暗礁密布,每年洪汛到来之时,洪水汇集滩口,形成瀑布,直泻滩下,势如万马奔腾,闷雷灌耳。来往船只十分危险,稍不小心,就遭触礁沉没之灾。以前滩下两岸堤围单薄,历任官府乡神不理筑堤修坝,一遇堤围崩塌,洪水泛滥,两岸百姓便无家可归。由于对官府修堤坝失去了信心,村民只好在两岸建起各种庙宇,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人间百姓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神灵。某日午夜时分,很多人看见甘竹滩上闪烁两盏明灯,夹着奔流的滩水,直向滩口奔泻而来,当时渔民见此情景,大惊失色,纷纷跪拜,只见一条三丈来长,身披鳞甲,形似大蟒的巨形怪物冲向滩上,瞬间即逝。不几天,有一村民在离滩口不远的象山脚下,捡到几片碗口大的鳞甲。当时象山是各村民放牧之地,经常失去耕牛。百姓猜测,失去的牛一定是被当晚现形的蛇魔吞食,一时人心害怕,便在象山脚下筑起一座庙,取名为“伏魔庙”。一天半夜,庙顶上空出现满天彩虹,方圆二三十里都被光亮照得如同白昼,村民纷纷出来观看。忽然间一阵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有一条长龙直冲上天,不久又恢复了平静。这样一来,村民慢慢相信,那天晚上出现的不是怪物,而是一条神龙,于是把原来的“伏魔庙”改名为“龙神庙”。说也奇怪,自此之后,甘竹滩两岸,除偶尔间丢失条耕牛外,再也没有失窃牲口了,水灾也减少了,百姓过了一段很长的安稳日子。
桑麻村委会:桑麻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区北2.5公里,东临顺德支流,面积3.58平方公里,桑麻公路通杏龙路。下设慈光、总社、西社、仁厚、北街、东一、东联、东四、埠南、中心、丰沙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883人。村内有广东省绿色食品“黑毛节”出名。
商贸业:目前,杏坛镇已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高潮区,遍布城乡的商贸网络,全镇现有商贸服务业经营户近1500家,相继开设了农副产品、塑料、家电、建材、服装等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商贾云集、货如轮转、购销两旺的集镇。2004年,全镇商业销售额达18.4亿元。农业全镇农业用地面积9万多亩,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8.9亿元。近年来,杏坛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基塘整治,已整治基塘超5万亩。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养结构,重点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目前,全镇“三高”水产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以养殖鳗鱼、甲鱼、鲈鱼等优质品种为主,是珠三角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积极推广“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逐渐形成了以东方甘竹罐头、保利食品、龙昌烤鳗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水乡风情:杏坛——文明古镇,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自从隋唐开科取仕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广东九名文科状元中,杏坛占有其二;杏坛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考察的生态环境基地,也是岭南水乡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里的民俗文化令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礼乐之乡、琴瑟缭绕、粤韵悠扬,舞龙狮、赛龙舟,品香茗、尝小吃、听粤曲,忙里借闲;逛超市、走河畔,生活多情趣。名人陈克侯字士鹄,顺德杏坛古朗人,嘉靖三十七年(1518年)中举,累官知县,知州。以善治边境著称于时。克侯为官深得民心,任永福知县时,正值大灾之年,他竭力赈济,终使县民安渡难关。任云南腾越州知州,克侯采取一系列举措,从土匪手中收回矿山,让州民复业。大地震中,他亲到现场组织抢救,下令"救得一人,赏银三两",终于将数百名矿工全部救出。当边境有大批缅甸土匪骑马拥象杀奔过来时节,克侯与驻守将领商定用疑兵之计迷惑敌人,拖延时间等待救兵,保护了边民安危。上官赏识他的才干,调任大理府丞,但边民舍不他走,一再联名换留。当克侯蒙冤时,数万人集结为他鸣冤,直到真相大白,官复原职。克侯又是一位诗人,著有《南野集》。黄应龙号珠江,顺德杏坛右滩人。举人出身,历任武昌知县,户部主事,户部郎中,保守知府,四川兵备副使。应龙为政廉悍而能保民,在老百姓心中拥有较高威信。在武昌时,他发现地方豪强大多瞒产逃税,于是采取强硬措施,堵塞了漏洞。不久发生大灾荒,他竭力奔走劝赈减免赋税,又创建常平义仓,积谷平卖给贫民,使县民安渡难关。应龙为人精明,善于断案,上官经常委派他协助审理。但在兵备道任上,他曾压过四川起义人民,被朝廷推为平"乱"诸将中最有胆识的人。罗应许顺德杏坛罗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中举,历任云南司理,户曹主事,临沅兵备,云南按察副使。应许为官廉正,不畏权贵。办案十分认真,最能恤念无辜,多次平反冤狱,被百姓尊称为"罗佛子"。而对为非作歹的恶人,他总是依法严惩。一次,他负责审理布政使亲戚犯罪的案件,上司畏惧权势,不敢通过判决。应许迳直找到布政使据理力争,终于使案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应许居官精明强干,政绩显著。在战时非常出色完成押运军粮任务,朝廷给他记了大功,按例规,粮储官只能任一年,而他破例连任三年。离任之日,据说夹道远送的人达数千之多。黄士俊(1570~1655年)字亮垣,号玉仑,降庆四(1570年)出生于顺德甘竹右滩一个中落的书香之家。明万历十五年中进士,廷对第一。万历三十年(1607年),北京举行三年一度的全国科举会考。士俊殿试一举夺魁、成为顺德建县后第一状元。在朝历任国史馆修撰、太子洗马、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读学士、五牒馆总栽、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一度入阁担任宰辅。一生为官多近宫廷,前半生尚能洁身自好,颇获"清正"好评。任礼部尚书时,因不袒护权贵而受到朝野的赞扬。八阁参预机务后,能破除陋习,纠正差错。对国事也能量力进谏。入仕三十年,曾三次辞官,其中两次均属"独善其身"性质。明廷倾覆后,士俊终不能保晚节,剃发易服,惴惴躞蹀于清将李成帐下。后受人责难,深为痛悔,策动李成栋反清。清军大举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随军转移,孑然退隐山林。顺治七年,士俊回乡隐居,"足不下楼数年。"终年八十五岁。其黄氏宗族祠堂仍存于杏坛右滩村。黎应南字见山,号斗一。顺德杏坛昌教人。客居苏州。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参加顺天乡试,得中举人。道光年间任浙江丽水、平阳知县,能推行德政。黎应南不仅精通算学,而且有所发明,被著名文学家龚自珍誉"大师"、"奇才"。黎应南平生精研算学,是算学专家李锐的入室弟子。李锐的《开方说》未完稿由他续成。自创"求勾股率捷法"。他还自创"求勾股率捷法",受到同道的赞扬,但有关的他的生平,记载极为简略。咸丰《顺德县志》只记他的里籍和中举年代。黎应南身怀绝技而一生落拓清贫,不为世人重视,终于悒悒以殁于杭州。苏仁山(1814~1849年)字长春,别署静甫、夤珊、寿庄、七祖、栖霞、菩提、再生尊者、杏坛居士、顺德砚农等。嘉庆十七年(1814年)出生于顺德杏坛马齐乡一个读书人家。清代岭南名画家。仁山自幼资质聪颖,他醉心书画艺术,厌恶八股文章,两次应考生员(秀才)都没考上后放弃举子业而专攻书画。仁山具备真正艺术家的气质和才情,作画纯粹出自创作激情和灵感意兴。他的画作、人物、山水、花卉俱佳。构图、笔法恣肆古朴。画人物喜用线条,不多作渲染。画山水几乎不用皴、擦和点苔,充分运用线条的粗细和运笔的轻重,钩勒出淡远奇拙的意境。书法篆、隶、草、楷、行均所擅长,行、楷尤胜。仁山还精于书法和篆刻。篆隶兼备汉印的厚朴天然及清人印派的温雅文静,章法结构奇特自如。仁山给予世人最深刻的影响是兀傲不群的思想性格,其次才是书画艺术。他是封建礼法的叛逆者,自少年时代起就藐视传统的观念和秩序,热烈追求个性解放。仁山言行惊世骇俗,触忤权贵,人称"画怪",因抨击礼法而被拘捕,病死狱中。黎兆棠(1827~1894年)字召民。顺德杏坛昌教乡人。出身贫家,少年苦学。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以爱国御侮著称于时。其故居仍存于杏坛昌教村。梁耀枢(1832-1888)字冠祺,号斗南,晚年号叔简。广东顺德杏坛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1862年中举人。清同治十年(1871)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1873年,嗣任顺天乡试同考官。1875年调任湖北正主考官。次年,改任湖北学政提督。1880年后,历任会试磨勘官、北京南书房当日讲起居注官、左右中允、翰林院侍讲和侍读。中法战争时,力荐冯子材、方曜等将帅。1885年补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次年,到东陵任会试同考官、山东学政提督。旋补任詹事府少詹事、正詹事。1888年病故。梁耀枢中状元后,并不甘心居于文学侍从、宫廷弄臣之列,而主张"近臣"应该负起谏言之责。中法战争中,他大力保举冯子材、方曜等率兵作战。张之洞督粤时,西江北江泛滥,朝臣大都对这位封疆大吏隐忍缄默,梁耀枢首先撕破情面,犯颜启奏。连专横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认:"南书房翰林曰梁耀枢,金玉君子也。"从此,京城人士大多尊梁耀枢为"梁金玉"。2002年广州市档案馆会同越秀区档案馆,在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出自应元书院的广东状元---梁耀枢题名其上的金榜。专家解释,金榜就是皇帝御批的中考进士的名单,开头仍然是那句"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因用黄色纸张书写,故称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这张金榜,是1871年同治皇帝御批的。虽已缺了一角,但仍可清晰看到,排在第一甲第一名的便是广东顺德县人梁耀枢。梁耀枢的"状元及第"牌匾今天仍完好地收藏在中山市南区曹边侨联内。陈华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顺德杏坛东马宁乡人。13岁时在佛山米店做工,后以找钱为业,故有"找钱华"之称。陈个头高大,天生神力,对武术十分痴爱,39岁时,拜当时佛山有"咏春拳王"之称的梁赞学习咏春拳,先由木人华(李华)代教,1889年李华病逝后由梁赞亲自教授。陈悟性颇高,对梁赞所传之技苦练不缀,故得其师衣钵真传。他不仅能武,且能善医,在随师学艺其间同时习研医术,1895年梁赞年老时还代师坐堂诊治病人。陈华顺在佛山的门徒甚多,除传技儿子陈汝棉外,有雷汝济、陈锡侯、何*建、黎厚培、陈孔大、吴小鲁、何汉侣、吴促素、叶问等。1911年,陈华顺因中风回乡养病,1913年病逝。何藻翔(1865~1930年)字翙高。顺德杏坛马宁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兵部主事,为官刚正。甲午之战中,清朝海陆军惨败,藻翔联同礼部主事罗凤华(顺德大良人)抗疏弹劾兵部尚书孙毓汶,历数六大罪状,为倒孙先声。工诗学,著有《邹崖集》。所编《岭南诗存》以精审见称于世。尢列(1865~1936年)字少纨,号小园。顺德杏坛北水乡新基坊人,同盟会元老。青年时代与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并称"反清四大寇"。协助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总部。后奔走日本和南洋各国,联络华侨支持民主革命。民国成立后,隐居香港教书行医为生。其故居及宗族祠堂仍存于杏坛北水村。黎六禾(1872~?年)名国廉,字季裴。顺德杏坛昌教乡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官至福建兴泉永道道员。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在肇庆联同国民党人成立军政府讨袁。后隐居香港终老。工填词,擅灯谜。著有《玉蕊楼词集》、《玉蕊楼春灯录》。黄节(1873~1935年)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顺德杏坛甘竹右滩人。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成立后加入南社,长居北京,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一度出任广东教育厅厅长。以诗名世,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著有《蒹葭楼集》。作品兼见唐诗的文采风华与宋诗的骨格峭健,人称"唐面宋骨"。对先秦、汉魏六朝诗文颇多精当见解,有《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风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等专著行世。麦孟华(1874~1915年)字孺博,号蜕庵。顺德杏坛吉祐乡人。康有为弟子,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长期在海内外主持维新立宪派报刊笔政。政论文颇得康、梁神髓。诗词风格绵丽沉郁,诗人陈三立认为,康门弟子能以诗鸣者,只有潘若海和麦孟华二人。著有《蜕庵集》。陈吉顺德杏坛逢简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夏,顺德在广东天地会起义风暴中,也掀起了壮阔的波澜。起义军一举攻占县城,屡次挫败官军的反扑,斗争持续了八九个月才被镇压下去。1854年7月29日,陈吉等人也率众在龙眼乡举义,并被公推为首领,于8月1日攻进城内,不到半个月,起义军就控制了县内大部分地区。但就在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以陈吉为首一班领导人很快就显露出自私狭隘的本性,他们和县内统治阶级勾勾搭搭,预为日后形势变坏时寻找个人保护伞。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形势恶化,陈吉竟从意志消沉堕落到出卖起义大业的泥淖中。策划招搅省城的官军来顺德,由他充当内应,全军献降。后来由于被人发觉才没有实现。后来,陈吉在率领部众撤离大良不久就脱离了队伍,溜回县内,并得到清政府的"宽贷"。据《风城识小录》记载,陈吉"七十馀岁后,家计萧条,不时到大良求殷户接济,亦未尝不应其求"。伍宪子(1881~1959年)名庄,字宪子,又字宪庵,号梦蝶。顺德杏坛古朗乡人。早年随康有为受业,后加入保皇会,历任《香港商报》、《南洋总汇报》、《国事报》主笔,鼓吹君主立宪。民国初年,任广东、湖北内务司司长及冯国璋总统府参议,并与徐佛苏合办《国民公报》。1918年后,相继在京、港主办《唯一日报》、《共和日报》、《平民周刊》和《丙寅》杂志。1927年,与梁启超、徐勤等创立中国民主宪政党,并赴美国三藩市主办该党机关报《世界日报》,一度出任该党主席。1935年,在纽约创办《纽约公报》。1941年,在香港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胜利后,中国国社党与中国民主宪政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当选副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委员,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央主席。其后,定居香港著书讲学。著有《梦蝶文存》等。黎葛民(1894~1978年)号逸斋。顺德杏坛昌教人。早年留学日本,从高剑父、陈树人学画。40年代任南国画院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为广州市文史馆馆员。擅画山水花鸟、虫鱼兽畜,笔墨清隽雅淡,风格新颖而不失古法。何漆园(1899~1970年)名家访,字渭贤。顺德杏坛东马宁人。早岁从高奇峰学画。工释道人物、飞禽走兽、山水花卉,善用水墨,画风浑厚圆润,雅秀高逸,兼具西洋画重透视、重焦点之长。历在佛山、广州、香港美术院校任教。朱杰勤(1913~1990年)顺德杏坛古粉村人。历史学家。1936年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相继受聘于广州美术学校和中山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到云南转攻中外关系史,曾供职于重庆的南洋研究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50年,奉调到云南军区司令部参议室,主持东南亚研究工作。1952年调返广东,历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著有《中西文化交通史料译粹》、《亚洲各国史》、《中外关系史论文集》、《中国古代史学史》等。梁钊韬(1916~1987年)顺德杏坛北头乡人。历史学家。早年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留校任教人类学课程。新中国成立后,转到历史系,从事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率先考察粤北马坝猿人头骨。80年代初,促成中大恢复人类学系,任系主任。当选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梁銶琚(1903-1994),广东顺德杏坛北头人。梁銶琚博士生前曾任恒生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1959年任香港恒生银行董事,创办恒昌企业及任大昌贸易行副董事长,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富丽华酒店有限公司、Milford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董事,恒生商学书院校董等。梁銶琚博士早年在穗、港、澳等地经营银号和贸易,为大昌贸易行创办人之一,为工作经常住返国内各大商埠及海外大城市,或开设分行,或推广业务,并与合伙股东制定运作规章,积极培育人才;梁銶琚博士领导华商参与国际贸易,并于六十年代协助香港政府重新厘定米业政策,对香港的安定繁荣有卓越贡献。多年来,梁銶琚博士对家乡顺德的地方建设,科技教育,医疗事业亦大量资助,其中包括捐资成立国家级重点中学梁銶琚中学,中学的科学楼并增置教学仪器,北头学校,梁銶琚图书馆及图书,增设杏坛医院二百三十张病床、独立手术室及分科设备仪器等,杏坛康乐活动中心,北头大会堂及北头老人康乐中心,北头乡每户开建水井一口,修葺北头主路及河道两岸,北头乡蚕房四座,梁銶琚夫人保健中心(即妇产幼儿医院),梁銶琚夫人幼儿园及梁銶琚福利基金会,捐资助建顺德体育中心等等。1987年梁銶琚先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90年被广州中山大学聘为名誉顾问,1992年获顺德市颁授为首位荣誉市民,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更批准清华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同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梁銶琚博士题词"热心公益,发展教育",以赞扬其贡献。1995年6月21日,香港大学向已故梁銶琚博士追授名誉法学博士文凭。在海外方面,梁銶琚博士亦曾捐助英国牛津大学,苏格兰Aberdeen大学医学院与加拿大多伦多颐康护理中心。梁銶琚博士1994年11月10日在香港病逝,享年九十一岁。王梁洁华顺德中杏坛北头管理区人,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名誉主席、广州美术馆名誉馆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顺德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广州市荣誉市民。王梁洁华教授是已故的香港著名金融巨子、慈善家梁銶琚博士之爱女。王梁洁华教授凭着勤耕苦学的精神,达至出色的艺术成就,获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颁授荣誉教授,清华大学颁授顾问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颁授顾问教授。1994年,梁銶琚博士仙逝后,王梁洁华教授继承父亲遗志,恪守父亲"造福乡梓,作育英才"之庭训,德高品洁,桑梓长怀,竭诚襄助家乡的教育及福利事业。近年来,连年不断捐输:1994年先后捐资成立杏坛梁銶琚中学及杏坛北头小学奖教奖学基金会,捐资助建天主教堂。1995年捐资兴建杏坛中学梁銶琚纪念礼堂。1996年捐资兴建梁銶琚职业培训中心,捐资兴建杏坛北头幼儿园,捐资给市梁銶琚图书馆,捐资给市教育基金百万行,并亲自参加全程活动。1997年捐资给市职业培训中心。1998年捐资兴建市艺术创作室。捐资助建顺德名胜宝林寺。为表彰她对祖国及家乡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的杰出贡献,顺德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她"顺德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广州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胡宝星顺德杏坛右滩人。香港著名学者、律师、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任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法律顾问,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及法律顾问,顺德市荣誉市民。胡宝星博士早年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法律学院,获伦敦大学法律学院院士名衔。1959年,胡宝星先生凭着优异的才学成为英国律师公会律师。六十年代,胡宝星先生返回香港闯一番事业。1963年,34岁的胡宝星与合伙人创办胡与关律师楼,开始走上创业之路。经过10年的努力,胡与关律师楼不断发展壮大,跟李与罗律师楼合并为胡关李罗律师行。胡宝星博士不但在法律界蜚声海内外,而且在商界亦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精明的经济头脑,加上对香港社会经济状况的熟稔,深谙经营管理之道,成为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恒基地产、新邦发展等多家有限公司的董事,亦是骐利企业、骐荣财务、芳芬企业、芳芬财务、多宝诚等有限公司的主席。胡宝星博士一向关心内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特别是家乡顺德各项事业的发展,更予悉心关注,鼎力支持。199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胡宝星博士首次携眷回乡,桑梓情深的胡博士即捐资125万港元,对其先父在1979年捐建的杏坛右滩胡兆炽学校进行重修扩建,并劈山建造了一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999年又捐资300多万港元扩建杏坛职业中学。令人称道的是在上海博物馆庆典之际,顺德市领导应邀出席该庆典活动,才得知胡博士捐赠300万美元巨资支持上海博物馆设立胡宝星青铜馆。这种为善不甘後人又不为名利的高风亮节,令人钦佩不已。龙文化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顺德方言称之为"扒龙艇"。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赛龙舟是顺德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过去,由于顺德河涌水道纵横交错,以农业耕种、种植业、饲养塘鱼为主,顺德农民习惯了"开门见山、举步登舟"的生活,逐渐演化成赛龙舟的习俗。每逢农历端午节,各乡各镇击鼓游龙,在庆典节日,更举办"五人桡"龙舟竞赛,场面热闹欢腾。顺德的男女龙舟对实力显赫,响誉国际,十多年赖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勇夺桂冠。水乡杏坛,入杰地灵。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孕育了水乡源远流长的水文化。龙文化,是杏坛水文化的精髓。步入杏坛社区或村落,一股浓烈的"龙文化"气氛便会扑面而来:全镇所属30个村(居)委会,都可见到造型精美的龙船,古建筑龙母庙更是别具一格。尤其是民间大型庆典活动、重大节假日和各种重要纪念日,"龙文化"更是五彩缤纷。划龙船、造龙艇,陆上舞龙、"九丈九"长龙、5人桡龙艇、50人坐的大龙船,应有尽有。水乡杏坛,陆上舞龙经多年培育和发展,也富有特色,特别是以"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诸如布满彩灯的灯龙(金龙、银龙)、用纺纱织造的纱龙、用草编织并插上燃着香火的大火、由数十名青少年模拟组成的人龙等众多的技艺精湛的表演队伍,无不活灵活观,令人赏心悦目。说唱龙舟等表现民间传说形式的表演,将"龙文化"、自然资源、水乡历史和入文环境有机地结合。早在清初年间,北水村就有舞龙的习惯。1952年光华村独创舞人龙成为独树一帜的民间技艺,虽因文革停止过一段时期,但1995年镇村筹集资金35万元,重新组建舞人龙队伍,去年应省文化厅邀请获得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民间广场歌舞"山花奖'大赛资格。北水村舞龙队活动更是远近闻名,经常被市里邀请参加各种大型表演。水村女子舞人龙队被称为顺德市女子体育"四杰"之一,《中国体育报》曾作专题报道。杏坛的舞龙队曾代表顺德市参加了广东省首届舞龙大赛。龙舟、龙艇队员参加国内外比赛曾为杏坛夺得不少奖牌。此外,杏坛锣鼓柜、说唱龙舟已有300多年历史。镇村领导和文化部门在想方设法保护和扶植划龙艇、舞龙.锣鼓柜、柜饰、说唱龙舟等杏坛传统艺术的同时,还发展了舞渔灯、划旱船等表演艺术,使杏坛的"龙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龙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杏坛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地推动了各行各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龙舟需经过「开光」仪式才可使用,因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都请地方首长祭拜水仙尊王,并提笔在龙舟的龙眼上点眼睛,此即称为「开光」。初五龙舟下水前,还要敲锣打鼓,抬龙舟到河岸,沿路都有民众烧香礼拜及放鞭炮,巡行后龙舟便入水比赛。龙舟竞渡发展至今是一种训练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的方式。又可学习谙水性,发展上肢胸背运动,龙舟竞渡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民俗体育活动。依老一辈的说法,龙舟竞渡所使用的舟,尚无龙的造型(早期的斗龙船多使用民间摆渡用舢板或小鱼板参加角逐)。于舟之首尾加龙首、龙尾,让整艘船犹如一条龙飘浮在水面之上的造型,则是在民国以后的事。现代的龙舟可分为龙头、龙尾、龙身、龙骨、桨、舵等几个部份。龙头为龙舟全身神态表现的重点,通长选完整的桧木雕刻,才能表现整体美,以增加灵气;也有人以樟木造船体,较不易腐朽。据民俗说比赛之前的农历四月初一、十五及五月初一会领先举行打龙鼓、烧香及点火。五月初一请道士随着龙船在淡水河口或关渡举行迎神仪式,称为「请神」,亦即「请工」。之后将船摆在空地,当日连续掷茭数回,以此来决定炉主及头家,他们就必须准备各种事项。初一「起龙船」必须以绳绑紧,初二「龙船会」,准备扒龙船之各种计画。选手互相讨论,以及修理船、出纳等会议,此均于炉主家进行。端午除了划龙船、吃粽子外,还有洗龙舟水的习俗。据说用龙舟划过的水洗,可去病健身。虽然都知道这样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大家还是想办法用"龙舟水"洗洗手脸,以寄托良好的愿望。划过龙船后就是吃龙舟饭了。在村里的祠堂中或者河边的空地上摆起家乡宴席,全村老少一起入席,有时席数多达百围。据闻:吃过龙舟饭,便会"龙精虎猛、顺风顺水",所以每年这个节日,村民们都会聚集起来,一齐吃龙舟饭。与过年、清明、重阳等比较,高兴之情,尤有过之。因为在这节目期间,在外打工的以至外嫁女们都会返回村中。讲究的"龙舟饭"里有道主菜称为"龙舟菜",用料是辣椒、黄豆、豆角、芹菜和猪肉丝。据老人家说:由于扒龙舟会被水花溅湿身体,因此"龙舟菜"可以"驱湿气"。其它菜式包括寓意"红皮赤肚"的烧肉,与及鸡、鹅、粉丝等,共有10个菜。讲到粉丝,从初一开始,每次吃"龙舟饭"之前,村里的长辈都会把一些粉丝、虾米及一些瓜菜分给小童,寓意他们"快高长大"。至于小童们,虽然不能作为龙舟手出赛,但在吃龙舟饭前,都可坐上龙舟充作"桨手",过过扒龙舟的瘾。旧时的习例,龙舟饭不止吃一天,由初一至初天,除了初五正日人人在家煮外,由"起龙"、"采青"到"藏龙",一连5、6天,天天都会摆"龙舟饭"。整个端午赛龙活动结束后,村人再择个吉日,把龙舟埋藏在浅河的淤泥中,称"藏龙"。埋在淤泥中的龙舟不会腐烂,反而因隔绝空气而受到更好的保护,来年"起龙"后一样崭新如昔,勇往直前。年年元宵月正圆,龙灯花鼓不夜天。去年被评为广东省民俗文化之乡的杏坛镇,元宵晚会热闹非凡,别开生面,连广东电视台也特派摄影队前来拍录成特辑,好把杏坛人喜庆欢腾的独特风情与全省全国人民共享。开场锣鼓响起来,杏坛润苑幼儿园的小运动员们表演的《金龙银龙童子闹元宵》上场了,天真浪漫的孩子们舞动两条长龙,表演了出龙宫、追龙尾、钻龙节、双戏龙、反绕身缠龙、合壁赛龙夺锦等自选套路,不但生动形象,姿态优美,技巧难度也不小,基本符合省级舞龙大赛套路编排的特点。这两条活泼可爱的"童子龙"一下子就带起了晚会的第一个高潮,全场五千多观众给他们鼓掌喝彩,最激动的当然莫过于孩子们的家长和教师了。自古以来,中国的元宵佳节均以"龙"、"灯"为特色,杏坛的这台元宵晚会从"童子龙"开始,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麦村小学的孩子们在重现北京申奥成功时欢乐心境的舞蹈"圆梦"中,表演了"灯串龙";齐杏幼儿园的娃娃们表演了有趣的"板凳龙";北水村农民在压轴的"双龙献瑞"中表演的金龙(男龙)、银龙(女龙)分别由几十名男女舞动,龙头龙身都是闪闪发光的小灯泡,煞是好看。就这样一龙接一龙的表演,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欢乐高潮。当晚最为精彩的超水平表演,是获得过广东省龙狮大赛第四名的杏坛职中的《盛世腾龙》。只见三条彩龙在声遏行云的唢呐锣鼓齐鸣中,翻飞滚旋,穿缠盘绕,一会儿矫健嬉游,一会儿砌字造型。运动员们狂奔跳跃,时卧时伏,有时还要叠罗汉,技巧难度很高,直看得人人热血沸腾。最后高声呐喊的舞龙人砌出"中国龙"三字,激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几乎掀起了体育馆的穹顶。舞龙是杏坛最为突出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体育传统项目,光是北水村就有4条大龙(成人队)、8小龙(少年队),过去有的自梳女甘愿把养老金都捐出来做舞龙的经费,非常感人。由于场地关系,去年在五万多人围观的元宵大巡游中表演的香火龙、草龙和百多人接驳的"人龙",今次都未能表演,看来观众只能在去年的录象片中去欣赏了。除当晚的舞龙节目之外,还有高赞村著名的锣鼓柜表演《鼓乐升平》、唱咸水歌的旱船鱼灯舞,表演龙舟鼓和霸王鞭的少儿舞蹈《我们也要饮灯酒》等,极有顺德水乡民俗情趣,也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原先在杏坛工作的黎先生带着家人专程回来观看,同来的广州朋友一家人,都说开了眼界,非常开心。杏坛元宵晚会结束后,来自各村各厂校的表演队伍兴犹未尽,敲打着龙狮锣鼓,把欢乐撒向依然人潮熙熙攘攘的街头.
路涌村民委员会:路涌村民委员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南1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金登公路途经该村。下设有东安、朝阳、南约、耀龙、元昌、龙头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44人。
顺德市杏坛镇齐杏小学_小学
顺德市杏坛镇齐杏小学,顺德市杏坛镇齐杏小学联系电话:7383298通信地址:广东省顺德市杏坛镇河东路53号邮政编码:528325...
佛山杏坛镇西登水闸附近酒店宾馆_同程旅游网
同程旅游网为您提供佛山杏坛镇西登水闸附近酒店详细介绍,价格,地址,点评,图片的查询,佛山杏坛镇西登水闸附近酒店当天最新房价,2-7在线预订佛山杏坛镇西登水闸...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诚成塑料厂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诚成塑料厂 你的位置: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诚成塑料厂-首页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诚成塑料厂 联系 人:周舟(经理)联系电话:86 0757 27682831 ...
杏坛镇政府公交站-口碑网佛山公交网
杏坛镇政府公交站...感谢您对口碑佛山公交频道的支持,以上经过佛山杏坛镇政府的公交线路资料仅作参考,可能因实际杏坛镇政府公交线路情况变化而有所差异,敬请谅解。...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至丰塑料厂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至丰塑料厂 你的位置: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至丰塑料厂-首页 本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份,专业从事塑料增韧剂的开发研究,本公司拥有2台双螺杆机生产...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顺企塑料机械厂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顺企塑料机械厂地处珠江三角州黄金水道南岸,中国料城杏坛东壤 东莞、深圳、香港、北临广州,向西、向南分别接壤江门及中山....
杏坛镇政府_佛山杏坛镇政府公交站_佛山公交站点_佛山公交查询
欣欣厦门公交查询网提供佛山杏坛镇政府公交站点相关详细信息,包括佛山杏坛镇政府周边站点和换乘信息,可查询经过佛山杏坛镇政府的所有公交线路...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添恒塑料厂_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添恒塑料厂 你的位置: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添恒塑料厂-首页 本公司主要经营水瓶破碎PC、透明PC,PC等。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
佛山杏坛镇政府公交_杏坛镇政府公交线路查询_杏坛镇政府公交...
同程旅游网为您提供佛山杏坛镇政府公交线路的详细信息,方便您的出行。您还可以在线2-7折预订佛山杏坛镇政府公交站点附近酒店,入住后点评同程网另返还5%房费。...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溢丰塑料厂_
本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经营各种清洁的环保进口废塑料,加工及贸易。以hdpe、pp、pet等中空料为主,有原色牛奶瓶片,杂色中空料,胶头水口破碎料及其再生粒等。我厂...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安亚塑料五金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安亚塑料五金 你的位置: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安亚塑料五金-首页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安亚塑料五金 联系 人:苏领强(经理)联系电话:86 757 ...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