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全镇以工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为辅,年工农业总产值1.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800余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82万元,第二产业1901万元,第三产业112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5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元,年财政收入达450余万元。全镇农业总产值2600余万元,粮食年产量4300余吨,年水果产量300余吨,年生猪出栏1.8万余头,羊出栏1000余只,小家禽出栏50000余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镇党委、政府"本着群众自愿,业主开发,大户带动,政府服务"的指导思想,面向农民大力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该镇建设成为生态、畜牧、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专业镇搞好辐射带动,现己引进年宰生猪5万余头的肉联厂、养殖蛋鸡3万余只,日产蛋量1吨的养鸡厂各一座,带动了全镇种养殖业的发展,现已发展年出栏50头的养猪大户5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大户一户,500头以上的2户,建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村2个口从而带动了种草养畜的发展。全镇现己种植以紫盲宿、鲁梅克斯、宦宦草为主的草场500余亩。同时,借助退耕还林政策这契机,狠抓水果、干果、茶园建设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推动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上,依托丰富的煤炭、矿石等地下资源,已开办煤矿企业8个,井口23个,年产原煤8万吨,原广旺矿务局旺苍煤矿、白水煤矿坐落到镇境内(两矿人口1万余人),地下企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地面企业现己发展机械化洗选企业3个,焦广6座,年产精煤10万吨,焦煤4万吨,办有一个年产页岩机砖1100万匹砖厂一座,国家四级建筑企业一个,已引进年产值40余万元的纸厂一座(重庆一企业在该镇投资1000余万元的灵芝生产加工企业正在筹建之中,已进入土地征用阶段,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小城镇建设己初具规模,服装市场、蔬菜市场、牲畜市场、批发市场已形成规模,现正在开发面积达20余亩的西坝市场,城镇人口1.1万余人(含两个社区),己列入省小城镇建设开发重点城镇。 白水镇白水街:白水街是白水镇区的主干道,连接白水镇政府至南溪公路,全长1公里,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米,路面宽7米,中桥一座,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资金由镇政府筹措解决。白水街的建成通车,沿街两侧规划商住房100座,可拓大白水集贸区域一倍,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加强城乡沟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和聚集小城镇功能,同时,又为白水大桥的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行政区划:白水镇下辖村:席家亭村赵衙里村喜善村湘江村竹山塘村新屋塘村石山村七星村烟塘村火冲村石龙村升级村花桥村菜园村岗强村西洲村文武村老窖村普济桥村新春村渔塘村上凉村向阳村木梓村护国村柴塘村青丰村先锋村少白村坝上村龙塘村万家冲村成功冲村里丫塘村刘福桥村朱家桥村三湾头村岩门村温村村廖村村冷水铺村福田村井水冲村两江口村联江村洲上里村沙子岭村铁炉村人和村联盟村三江村三丰村新中村毛家村联丰村湘湖村杨桥村东川本委会桥口村仁冲村小湖村花广村唐家村铁龙村仁亲村珠陵村珠玉村屯山村金塘村横塘村上马村 文化教育:白水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截至2007年,在校小学生6188人,中学3177人。2007年1-6月免除杂费和补助经费1520210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445800元,补助人数达2803人,巩固率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2007年镇初级中学600分以上的考生达13人,6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名列全县乡镇中学第二名。 白水西凤——郊边路段改建:西凤--郊边路段系县道白佛线(龙海白水至漳浦马坪)的白水路段,该路段是龙海市和漳浦县两地的交通要道。原路段始建于1988年,为等外公路,简易砂土路面,路基狭窄、坡陡、弯急,路面破损严重,公路技术状况不适应现有的交通要求。2002年11月镇政府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全线总长3公里(其中西凤段1.7公里,郊边段1.3公里),水泥路面宽6米,路基宽7米,投资210万元。2003年5月改建完成,2003年6月试通车。该路段的改建,提高了龙海及漳浦的货物运输能力,改善了龙海及漳浦境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投资条件,拓展了周边地区与闽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互动。同时完善了我省交通战备干线公路网络,对加强国防战略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