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新河城区街道地图 ===
=== 新河县资讯概况 ===
社会发展:县城交通便利,308国道穿越城区,神无、新辛两条干线也连通县城,已经建成的青银高速公路距县城不足4公里。县城建成区主要道路五横四纵。五横:堂阳路、新华路、振堂路、新东西路、南环路。四纵:迎宾街、富强街、裕华街、滏东街。已建成道路总长10.64公里,道路红线控制宽度25-50米不等,路网格局基本合理,供、排、照等配套设施健全,路阅良好。其中,新东西路、南环路正在建设。县城功能分区明确,工业区主要位于县城东部、西部,正在建设的工业园区位于县城西南部;县城内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已有一定规模;文教卫生事业较发达,有中学五所,卫生学校、职业中学一所、小学若干所,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防疫站等单位。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均为两层以上楼房,建筑物造型优美,布局合理。
历史沿革:新河县在历代凡三变;汉至唐称堂阳县,以地处堂水之阳(河北为阳)为名;后晋更名蒲泽县,以地近漳滏、低湿产蒲而名;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因漳河几经更迭,俗有“新河”之称,新河镇即以濒临新河而得名),即以镇名(治所)为县名(据《新河县志》)。新河县境,春秋时期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国辖域。秦代属钜鹿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堂阳县,治在今城关;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9年),析堂阳县地置新市侯国(新莽时称市乐。元光四年国废,元凤五年复封国),均属冀州钜鹿都。东汉时,新市侯国省入堂阳县,又析置经县(今广宗县)。堂阳县初属冀州钜鹿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隶冀州乐城国(延光元年改名安平国,中平元年改郡)。三国、魏时,堂阳县属冀州安平郡。晋代,堂阳县隶属冀州安平国(太康五年改名长乐国)。北魏时,堂阳县为冀州长乐郡。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省扶柳县(今冀县)并入堂阳县,景明元年复置。到北齐时堂阳县废置。隋代,于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设堂阳县,仍治今县城,初属冀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改属信都郡。唐代,堂阳县属河北道冀州(龙朔二年冀州改名魏州,咸亨三年复名冀州,天宝元年罢州为信都郡,至德二年废郡复为冀州)。五代,于后晋时堂阳县改名蒲泽县,属真定府(天福七年改为恒州);后汉时蒲泽县复名堂阳县,隶镇州(恒州改称,不久即改为真定府);后周时堂阳县还隶冀州。宋代,于皇祐四年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故城在县西十五里),省南宫县并入新河县,同时堂阳县亦省入为镇(称堂阳镇,即今县城关),属河北东路冀州。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复设南宫县,而新河县省入。元代,于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析南宫县地复设新河县,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因水患故城冲毁,遂迁治于今城关,届真定路冀州。明代,新河县隶于真定府冀州。清时改属直隶省冀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8月创建冀南区。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此时,新河县为冀南区之十一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河县改属冀南区四专区。1947年初,新河县改名振堂县(为纪念董振堂烈士),仍属冀南区四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振堂县复名新河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河县仍为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新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新河县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石家庄专区,新河县境即随宁晋县归石家庄市辖。1962年3月27日,复设新河县,还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继辖新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行政区划:新河县辖2个镇、4个乡:新河镇、寻寨镇、白神首乡、荆家庄乡、西流乡、仁让里乡。
新河镇:镇政府驻三街村。面积57.1平方千米,人口4.05万人。辖43个村委会:三街、东关、南关、西关、挽庄、望腾、六户、子林、马圈、护驾、北刘家庄、南赵家庄、北郑家庄、南宋家庄、大贾家庄、后保居庄、前保居庄、郜宋张砖、郝苗张砖、车张砖、葛赵庄、朱家庄、宋亮庄、尹家庄、芦家庄、李家庄、齐家庄、池家庄、魏家庄、安家庄、侯家庄、杜家庄、王家庄、邢家庄、贾家园、大田庄、南张化、东张化、北张化、白穴口、八里庄、五里铺、沙圪塔。
寻寨镇:镇政府驻寻寨村。面积54.6平方千米,人口2.64万。辖25个村委会:寻寨、桃园、南庄、董夏、南阳、东小漳一、东小漳二、东小漳三、南王家庄、南安家庄、南魏家庄、沙里王、牛家庄、殷家庄、刘家庄、西马庄、郎家屯、耿秋口、信秋口、郑秋口、邢秋口、周家尧、寻湖路、南杜兴、北杜兴。
荆家庄乡:乡政府驻荆家庄村。面积66.6平方千米,人口2.45万。辖19个村委会:荆家庄、西小漳、平头楼、北陈海、中陈海、南陈海、阎仙庄、盖家、贾家、埝城、王府、仙庄、曹庄、大塔则口、小塔则口、西李家庄、大周家庄、小周家庄、西杨家庄。
白神首乡:乡政府驻白神首村。面积41.4平方千米,人口1.84万。辖26个村委会:白神首、张神首、夏神首、付神首、付兴庄、来远庄、李家寨、聂秋口、刘秋口、吴秋口、西小屯、芝芳头、尧李庄、暴地贾、官李庄、尼家庄、西小铺、后葫芦湾、前葫芦湾、西葫芦湾、西郑家庄、菜园、沙井、尧头。
西流乡:乡政府驻西流村。面积66.9平方千米,人口2.86万。辖28个村委会:西流、田村、城召、东铺、西铺、河沟、故现、西董、东董、苏田、苏章、安庄、邢彦、梨园、陈村、九门、苗家庄、许家庄、杨家庄、申家庄、毛家庄、冯家庄、吕家庄、白杨林、亭则头、南马庄、齐果照。
仁让里乡:乡政府驻仁让里村。面积76.6平方千米,人口2.71万。辖28个村委会:仁让里、台家庄、董家庄、黄家庄、袁家庄、雅家寨、东高庄、西高庄、后沙洼、前沙洼、徐十户、杨十户、北冯召、南冯召、南小寨、张家尧、宋家寨、九柳、辛章、和艾、后良家庄、前良家庄、中良家庄、东良家庄、西千家庄、东千家庄、西边仙庄、东边仙庄。文物古迹,20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西汉堂阳候错银铜虎符(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为西汉时期调兵之物,西周时期的烽火台遗迹;七十年代出土的汉朝双系罐、隋朝五嘴壶,制作工艺精妙,构思独具匠心,充分印证了新河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皇庄净业庵的大铜钟、东关十方院的人头幢(现存于河北文物管理处)铸造雕刻工艺精湛,昭示了新河县古老的制造工艺相当发达。此外,境内出土的历代文物25件保存完好,均经考古学家鉴定。
脱脱丞相墓遗址:
元代贤相——脱脱丞相墓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东董村东侧。墓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58米,墓基高于地面2米。墓碑刻有“元太师右丞相脱公子周彬故里墓”。此墓地左侧实为元朝右丞相脱脱之墓。元朝末年,脱脱带兵征讨红巾军,被奸臣假传圣旨杀害于淮安,家人费尽周折将其尸体运回故里董村埋葬。
光武台遗址:位于县城西4公里白神首村南侧,为汉光武帝刘秀的点将台。据史书记载,刘秀曾在这里筑台拜将,操练军马。元、明时期当地人在这里修庙,名“光武庙”,后人视光武庙为神首庙,将光武台改为神首台,附近8村亦改为神首村。
董氏墓: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西李家庄村北,系著名红军高级将领董振堂烈士祖茔墓碑,立于民国22年(1933年)。1967年开挖滏阳新河时,按设计路线需将董氏祖茔迁移。此事报至中央后,经毛主席、周总理特别批示,将河道向北绕行一里而过,使此墓地得以保存至今。
慈明寺:位于县城南四公里故现村西,原名慈明庵。据记载始建于隋朝时期。高僧(智者禅师)启建净宗道场(慈明庵),于隋开皇十四年归天台宗。后由唐代高僧(慧璿禅师)启建藏经阁,化银万余两,唐大中八年(854)。唐咸通八年(867)高僧(义玄禅师)建塔。宋代战乱毁藏经阁,后由清光绪十三年重建藏经阁,化银百余万两。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游此寺时,曾赋诗一首:“慈明古刹气浩然,古柏丛林遮蔽天,大藏经楼观宇宙,令人一览不愿还”。明万历年间高僧(无边禅师)刺舌血写法华经七卷封石中藏于藏经阁顶楼之中。至康熙年间,有高僧(达天禅师)就曾受康熙帝拜访。极盛时期香火旺盛,楼阁殿宇,亭台塔像数十,占地几百余亩。乾隆皇帝御赐《慈明寺》金匾一块。至后数百年亦高僧云集,道场庄严清静。摄化众生无数,响应海内外。可惜现已被毁,面目全无,在原址又新建寺院一处,规模僧尼都不能与以往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田光:田光(?—前227年),战国时期“邑之东鄙人也”(即新河县西千家庄人)自称“节侠”,晚年留居燕都与荆轲交往甚厚。秦灭赵之后,燕国形势危急,燕太子丹便寻求侠客刺杀秦王。太子丹的师傅鞠武便推荐田光,说田光“智深勇沉”,可当此任。太子丹见过田光并说明了自己意图后,田光对他说:“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田光以年迈为由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太子丹对田光说:“我与先生所议之事,希望不要泄露。”荆轲临行前,田光为表示严守机密的承诺,并激励荆轲,便伏剑自刎。
颜良:颜良(?—200年),堂阳(新河县)闫仙庄人。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颜良、文丑同为冀州牧袁绍的部将,骁勇善战,英勇绝伦。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屯兵官渡,袁绍准备攻取许昌,命颜良统兵进驻白马坡,与曹军对垒。颜良连败曹操几名大将,曹非常惶恐,遂使关羽与颜良交战。关羽未经通报姓名,突然袭击,颜良猝不及防,被关羽所杀,袁军大败。战后,袁绍将颜良厚葬于颜良的菜地(今新河县菜园村东南)。
董振堂:董振堂生于1895年,是河北籍红军最高将领。早年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后参加北伐战争,思想日益倾向革命。1931年12月,在宁都率部起义参加红军。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2年,董振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中,董振堂任军团长的红军第五军团,屡立战功,声名大振,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授予的红旗勋章。1934年,他率部参加长征,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铁流后卫”。1936年10月,他率部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1937年1月20日牺牲。
庞炳勋:庞炳勋(1879—1963年),字更陈,新河县南阳村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毕业东北测绘学堂。1935年4月,庞炳勋在国民党四十军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部在津浦线姚官屯拼命抵抗,坚守阵地,1938年初,被任命为第三军团军团长,奉命防守临沂城,浴血奋战两个多月,阻滞了日军坂垣师团的前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1939年10月,庞炳勋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初,接替鹿钟麟任河北省主席,后驻守河南林县。1943年5月,投降日军,任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8月庞炳勋转而又为蒋介石卖力,阻止八路军进城对日军受降。解放后,携眷渡海到台湾,1963年1月12日病死于台湾。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