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南召城区街道地图 ===
=== 南召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猿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直立人阶段第二处人类已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白河两岸及鸭河、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流域,共有十多处。禹定九州,本县属豫州之域。殷商仍属豫州为谢国封地,周为申国地。春秋属楚,战国后期曾一度归韩,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前292年)]秦大良造白起攻韩拨免,县境遂属秦。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始置雉县。两汉、三国两晋皆为雉县。南北朝属雉阳郡,置向城。宋、元裁县,并入南阳县,设三辖巡检司。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县,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以"南召"名县,清顺治十六年(1613年)再废县,并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复置,南召县,县名至今未易。1947年11月4日解放,11日建立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县城迁移李青店,旧邑改为云阳镇。南召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县境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历史上称为"北扼汝洛,南控荆襄"的咽喉,为历代兵家所必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风暴中,刘秀自南阳起事,"于雉衡山获雉",留下汉帝遗踪。明末李自成起义大军曾屯驻南召,留下将军战垒。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曾数年在此浴血战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1930年首建南召第一个党支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党为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据地,陆续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和鄂豫边工委三条线上的共产党员云集南召,与地方自治派结成牢固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抓武装,搞军训,筹募捐,大宣传,如火如荼。此时南召县被誉为"小陕北",李青店为"小延安",现代中学为"小抗大"。南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惊恐,蒋介石令驻豫的汤恩伯部派兵"清剿",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500多人,杀害40多人(其中当场枪杀15人)。遂之,1945年侵华日军践踏南召。但是南召的党和人民并没有屈服,保存组织,隐蔽力量,坚持抗战,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1947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陈赓兵团挺进豫西。4日,南召解放。8日在云阳镇南召店召开的陈赓兵团前委扩大会议上,确定了解放战争中举国闻名的"豫西牵牛"作战计划。南召解放之初,李青店曾为中共豫西第六专暑,六分区驻地。11日,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南召人民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社会经济:经济数据: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14.8%;第二产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9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8亿元。商品出口总额381.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662.8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00元,人均现金支出1413.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6.3亿元。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工业立县更加突出。工业增加值完成19.9亿元,入库税金7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入库税金4100万元。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云钢厂顺利交接。三属企业民品开发再创辉煌,成为工业立县的骨干力量。
“三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县参与文明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移民新村创建的村达到278个,占总村数的80%以上,又有1.3万人摆脱贫困,“三村”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林、蚕、牧、渔、菌”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6.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投资完成1亿多元,县乡村网络进一步形成;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4%;干线公路与乡村公路建设同步推进,投资5.3亿元,改建干线公路129公里,修建乡村公路70多公里,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朵山景区引资600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观光索道,南召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1600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全年共洽谈项目143个,总投资19.75亿元,到位资金4.29亿元。碾坪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回龙电站进入调试阶段,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方解石公司等项目建成投产。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