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兰考城区街道地图 ===
=== 兰考县资讯概况 ===
概况:代码:410225,拼音:LankaoXian,兰考县属于河南省。西邻七朝古都东京城开封,东毗豫东重镇民权。兰考县是通往豫东、鲁西南的重要门户,辖11个乡、5个镇,耕地面积95万亩。兰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并为之献身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兰考县享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优惠政策。
兰考风情:一、悠久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兰考县紧靠母亲河黄河,很久以前史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郭沫若认为是少昊氏一酋长)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本县红庙镇青龙岗村。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县崔林河东岸)、牛牧岗(民权县双塔东)、窦固堆(东明县境内)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迹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古时候史前时期,今兰考县境属豫州之地。西周时期,其西部属卫国,东部属戴国,为古代中原百国之一的戴国的发源地,也是华夏民族戴氏族裔的发源地和寻根问祖地。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即为:盟葵丘强齐称霸,其中葵丘即在今兰考境内。历来分别设置了东昏县和谷县,进而演变为兰阳、仪封和考城三县。今日兰考县就是由历史上的兰封(由兰阳、仪封合并)考城两县合并而成。
2011年6月1日,进行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二、灿烂文化:兰考素称“中原过化”之地、文荟之乡、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和在此为官做事的外地贤达名人,他们不但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政绩,还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同时,历代还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和传说典故,虽然大都不复存在但至今仍为人们怀念和称颂。重文资教、蔚然承传。兰考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且素有讲学之风。远在春秋之季,就有孔子周游列国,由鲁适卫至南鄙仪邑村人请见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汉代的史弼讲学,有学生数百人。杨伦讲学,弟子达千人以上。由于历代重视文化教育,培养造就了许多文人志士。据不完全统计、兰考历史上辟荐、科举的人士达1400多人,其中进士、举人就有319人。考中文状元的有王鄂(元)、考中武状元的有杨廷弼。名著佳作,通古鉴今。历史上,县内文人志士的著作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1种。这些著作由于受社会时代的局限,带有很强的阶级性。有不少著作宣扬忠君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树碑立传,但也不乏对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同情和呐喊。如:封人请见(论法、八佰)、上治河蔬(明潘季训)、谕屠牛文、催租吏、座右铭等。昔日胜迹,二十四景。勤劳智慧的兰考人民不但缔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而且还遗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名胜古迹,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名胜古迹被河水淹没,昔日的巍巍壮观荡然无存,只有空名或美谈流传下来,被后人称颂和怀念。最有名的是三景区二十四景:兰阳八景是秦台烟柳、马蹄渔唱、白山樵歌、韩陵晓月、黄河旧迹、东昏废城、留侯遗冢、陈平古庙;仪封八景是景文故宅、琉璃圣井、金花女营、归城晓月、楝宛春花、挖泥落雁、青陵樵唱、黄渡渔歌;考城八景是盟台夕照、仙观飞霞、江墓秋风、李祠雨露、傅塔明檐、梁村曲水、古道柳烟、沁河桃浪。遗迹难觅、典故长存。兰考县境内有许多古迹,大多无迹可寻,但却留下了有趣的典故,至今仍令人们难以忘怀。较有名的古迹有:请见亭、庄周故里、渡蚁桥、丁岗康王庙、老君堂、铜牙城、白茂岗、豹陵、尖冢等。
三、姓氏起源:夏商周春秋中原百国,也是中华历史上百家姓形成的主要时期。戴,戴国,戴氏,古代西周和东周春秋时代的戴国,为古代周朝分封在中原地区的王室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古时候史前时期,今兰考县境属豫州之地。西周时期,其西部属卫国,东部属戴国,为古代中原百国之一的戴国的发源地,也是华夏民族戴氏族裔的发源地和寻根问祖地。
历史名人:兰考,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在历史上,这里曾养育并造就了许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例如:池子华、陈平、虞延、虞放、张从正、张世禄、王延相、刘大谟、张囟、王鹗、张百行、梁云构、杨廷弼、蔡谟、韩干、张昱、江淹、戴圣等,而在兰考做官和到过兰考的著名人物更多,例如:孔子、张良、宋祁,治河功臣贾鲁、潘季训、刘大夏、刘天和、林则徐等,这里仅选择几个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作以介绍。
一、汉相户牖候陈平:陈平(?~前178年),字儒子,秦朝阳武县户牖乡(今兰考县)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并为巩固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陈平少年时代家境贫困,因父母早逝,跟随哥哥生活。家里有田地30亩,哥哥耕种田地,让陈平读书习文。陈平从小就有报效国家的雄心斗志。长大以后,富家女不肯嫁给他,贫家女他又愿意娶,一直到三十多岁还未娶妻,乡里有一个富豪之家叫张负,家有一孙女曾五次出嫁而丈夫不久者死了,一时无人再敢娶她。有一天,张负见到陈平甚有好感,便追随到随陈平家门口,只见敝席为门破屋断垣,但门外却有许多车辆。张负在喜,回家就与儿子商量要把孙好嫁给陈平,儿子说:“陈平家境贫寒,如果嫁给他恐怕别人笑话。”而张负却说:“只要人缘好,洒讲究贫富。”这样几经说合,这门亲事就成了。陈平娶张氏为妻后,夫唱妇随,家境日渐宽裕。不久众乡亲推选陈平为社宰,他时常割些肉均分给众乡。父老乡亲都称赞陈平办事公平,以后能有所作为。陈平则说:“如果以后我能主宰天下,我一定像均分肉一样,让天下老百姓都不受贫苦。”,秦末,项羽、刘邦起兵反秦,陈平毅然从戎投奔到项羽麾下。攻占咸阳后,陈平充楚归汉,被刘邦封为护国中尉。楚汉战争中,陈平为刘邦六出奇计,使刘邦由弱到强,反败为胜,对建立西汉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陈平先被封为户牖侯,后又封为曲逆侯,汉惠帝时封为左丞相,吕后监朝任右丞相。诸吕作乱,陈平与太尉周勃携手共谋,诛灭了诸吕,巩固了西汉政权。汉文帝二年(前178年)陈平病逝于长安,埋葬于户牖乡库上里陈宴坡(即今城关乡陈寨村)。明代尚有庙祠墓碑,后被黄河淹没。
二、宪伯醴陵侯江淹:江淹(443~505),字文通,南朝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人。一生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幼年时家境贫困,上学力求上进,平时很少说话,不喜欢与人交往游玩。但他写的文章出众。开始做南徐州从事,后来跟随宋建平王景素来到兖州,因受广陵令郭彦文一案牵连入狱。江淹在狱中上书,情恳意切,景素见其才华横溢,推荐他为南徐州秀才,转任巴陵令王国左常侍,并随景素至荆州。那时,皇帝昏庸无道,多有失德。景素又与其同流合污,江淹多次劝戒,景素不听,因为与景素意见不合,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江淹在吴兴三年,当时正逢宋亡,肖道成继位,国号为齐,闻江淹才华过人,就让他但任尚书驾部朗和骠骑参军事。不久,荆州刺史攸之作乱。江淹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平乱的策略,深得高帝的赏识,军书表记皆由江淹起草,并让他掌国史兼尚书左丞,后又任国子博士,并兼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先后提议罢免了中书令谢(fei),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庚弘远,并撤换了许多不称职的郡县官吏,一时朝野吏治大为改观。明帝即位后封江淹为车骑临海王长史,又提为冠军长史加辅国将军。四年后又升为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不久改任秘书监。到了中兴元年升为吏部尚书,二年转相国右长史。梁武帝天监元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监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当年又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后改封醴陵侯。天监四年病逝,享年62岁,死后埋葬在江墓店(即今民权县李堂乡南岳庄)。他死后武帝身穿素服哀悼,并尊称他为“宪伯”。江淹少年时文思敏锐,笔下生花,所写文章无人敢比。到了晚年由于政务繁忙,文思衰退,写的文章大不如以前,所以有“江郎才尽”之说,江淹一生著述很多,有《前后集》、《齐史志》及《江文通集》等流传后世。事实上,江淹是“江郎才尽才未尽”。
三、中原哲人王廷相: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滩川,明代仪封县(今兰考县仪封乡)人,曾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院事、太子太保。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王廷相自幼丰资秀发,聪慧奇敏,13岁补邑庠生,29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部给事中。当时正遇上北方大同边境告急,王廷相上书陈述采取权宜振刷之策,初步展露在军事上进行改革的宏图大志及非凡的才能,后来逐步迁升为山东提军副史、湖广按察史、四川巡抚右副御史、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等职。嘉靖二十年(1541年)因受郭勋一案牵连,被罢免官职回归故里。1544年病逝,埋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即今仪封乡老君营村南)。王廷相一生锐意改革,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且在教育、哲学、文学等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在山东任职期间,提介文教,改变士风,主张改革教育及科举制度,提出“学习读书当以经国济世为务”,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四、张伯行:张伯行(1651—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东)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他由县学生中举,再成进士。中进士后又返乡朝夕读书不辍。数年后赴吏部再试,补授内阁中书,历任中书舍人、济宁佥事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居官清正廉明,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清官第一”。他的最大特点是勤于供职,造福于百姓,而对金钱毫无染指。他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有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二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正因为如此,他受到总督噶礼一伙人的嫉恨。在举荐清官时,上司无一人推举他,而康熙皇帝却亲自推荐他。他在离开江苏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并称赞他:任官数年,“止饮江南一杯水”。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称公”。张伯行一生不仅政声显赫,且著述丰赡,其代表作有《困学录》、《续困学录》、《居济一得》、《正义堂文集》、《子学集解》、《广近思录》等。
五、王春觉(音):生平事迹不详,民间故事传王春觉儿时聪明顽皮,作弄私塾老师的事情。说学堂厕所里有颗树,老师蹲厕时喜欢以手扶树。?一天老师如厕时树折,人仰,细看折处,被人用刀刻树干,上书:王春觉刻树一颗。老师怒,责王春觉,其自辩:是我刻的我还会写上自己的名字吗?老师遂疑他人。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