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会宁城区街道地图 ===
=== 会宁县资讯概况 ===

教育情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会宁教育成为定西地区“干旱山区的一朵鲜花”,八十年代,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充分肯定了会宁办教育的“三苦精神”,九十年代,“高考状元县”通过中央电视台,上海《文汇报》等媒体传遍全国。进入本世纪以来,会宁学校的硬件建设从“破窑洞、土台子、泥孩子”到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校舍,围墙等都是全配套砖混结构,砖瓦房、教学楼、绿树草坪、电脑室、“天网”远程教育遍及城乡,会宁教育发展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可以说整个教育换了新颜。据会宁县教育局资料显示,就近几年来说,国家“二期义教工程”拨2000多万,两期攻坚项目拨2930万,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拨960多万等,可见,会宁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大力扶助的。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会宁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胡锦涛、温家宝、李岚清、陈至立、何东昌、刘云山等中央领导都对会宁教育给予极大关注,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甘肃历任省委书记,省长更是关怀备至,一直心系会宁教育,从李子奇、阎海望、孙英、宋照肃,到现任的陆浩、徐守盛等,都对会宁教育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陆浩曾多次考察会宁教育,2007年在考察会宁一中时当场答应拨款100万元支持一中建设,省长徐守盛联系江苏如东县对口大力支援会宁教育,国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考察完会宁教育后当即答应拨款300万元支持会宁二中建设。正是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不懈关怀大力支持下,会宁教育才能够长盛不衰,成为当地和甘肃省的一张靓丽名片。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头寨子乡校长冉树仓,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牵挂家乡在知识上嗷嗷待哺的孩子,主动要求从会宁一中调到自己家门口——中湾小学任教。当时的中湾小学破烂不堪,六间狭小的教室四间属于危房,连一块挡风玻璃也没有,刮风下雨岌岌可危,冬天又寒冷难禁。三四个孩子挤一条凳子,老师没有办公桌,为了保正学习秩序,保障师生安全,冉树仓把刚补发的1100块钱拿出来,把自家的12亩上等地拿出来,把自家的手扶拖拉机、架子车、水桶、木板、绳子、甚至柴草等所有能用得上的东西拿出来,钱不够又“狠心”卖掉自家一头耕牛、两只羊和九百公斤豌豆,还把自家四口水窖储蓄的水全部贡献出来……妻子得了重病无暇照管,父亲卧病不起无人照看,但建校期间他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学校建好了,自己病到了。为了建学校,家里欠了一身债务,常有人上门来催账要钱。电视台来采访,自己的老伴却连一件像样的可以见客人穿的裤子都没有,市领导来看他,家里门窗连风都挡不住,炕席也烂出大洞来,其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他的曲折故事感动了许多人甚至国家领导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看到冉树仓的事迹后,当夜给当时的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打来电话,询问冉树仓的情况。他的事迹报道后,上海松江供电局立即捐款,在这里建起了一坐希望小学。
会宁学子:如今从会宁走出去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会宁籍的精英遍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科研、教育、医疗、外交等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政界有60多人在正、副地级岗位上工作,有140多人在正、副县级岗位上工作,处在省级高位的政坛英才有张世珍,田学斌等,不乏其人。有9名会宁籍毕业生成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在公司上班的会宁籍毕业生达400多人。这些毕业生在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会宁本身产生了巨大效应,对缓解家庭现实困境,带动会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0年前,会宁县邮电局做过一个统计:会宁在外工作人员每年通过邮局向家中寄回的钱达到1430万元,相当于当时会宁县财政收入的两倍,而最近几年这个数字已达到了一个多亿,是县财政收入的好几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财富,补助和改善家庭的生活,供给弟妹及亲戚子弟上学,好多家庭因此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如今的会宁县城建设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与会宁教育培养的大批人才几十年来对当地经济的关心支持与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外地工作的会宁藉有识人士牵线搭桥,捐资捐物,兴学重教反哺家乡,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给家乡的资助难以统计,近六年来,仅海外援助就达16000多万元,救助贫困生19.7万人次,正如胡锦涛主席视察会宁时所说:“一个贫困县出几万名大学生,不仅为全省、全国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当地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