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海晏城区街道地图 ===
=== 海晏县资讯概况 ===
旅游景点:海晏地处美丽的青海湖畔和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正在开发和有待开发的景区(点)有七处,其中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一处,省级旅游风景区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这里有闻名于世的青海湖;有集沙地、湖泊、湿地为一体地沙岛;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原子城,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草原,有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乡夏格日山,有俗称“西海第一神泉”的热水温泉,有历史悠久的西海郡古城遗址,有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有广阔壮美的大草原。海晏以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构成了雪域高原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全省旅游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青海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海晏县西南部,面积445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周围山峦起伏,群山环抱,湖畔碧草青青,湖面一望无际,碧波万顷,象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绚丽景色。每年春夏之季,青海湖冰雪消融,从南方迁徙来的棕头鸥、鱼鸥、斑头雁、鸬鹚、黑颈鹤等10余种鸟类共10万余只,栖息鸟岛、沙岛、海心山等,堪称鸟的王国。湖北岸的沙岛(海晏境内)是青海湖中最大的岛屿,沙岛周围沙山起伏,巍峨雄伟,顺山势眺望,黄沙绵绵,簇簇沙柳微风摆姿,并有几处水潭点缀,海鸟成群嬉戏,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实为一处海岸奇观。沙岛是整个青海湖最佳的自然风光旅游区。青海湖在不同季节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山清水秀,湖岸草原葱绿,羊群如云,奶茶飘香,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季,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适宜于开展各项冰上运动。青海湖离西宁百余公里,交通便利。早看日出,晚观夕阳西下的湖光山色或绕岛荡舟,或信步于大草原,定让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景区南临青海湖,北依金银滩草原和原子城,西望青海湖鸟岛,是青海省新兴起的一颗旅游明珠。岛内太阳湖、月牙湖、芦苇湖、天鹅湖点缀其间,金沙银沙交相辉映,海鸟成群,绿草镶翠,苇丛如画,阳光、沙滩、海浪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是一个集观光、旅游、科考、运动娱乐、避暑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这里的天格外高远明阔,这里的海分外的洁净蔚蓝,这里的沙滩特别的柔软金黄,这里的旅游设施齐备高雅,服务一流。沙岛旅游区备有各式游艇、滑沙器、沙地摩托、沙漠越野车、滑翔机、牵引伞、房车、环保车、马车等。游客可骑骆驼、乘马,可游泳,可小憩于民俗村,品尝藏式餐饮,观赏民族歌舞,领略藏区风情,别有一番风味。美丽的沙岛已敞开她柔美宽阔的胸怀,热情欢迎四海宾客观光旅游!
芦苇岛,一汪约0.5平方公里的淡水中,长着很多很多的芦苇,也许是这里有了这些长势很旺的芦苇而得名吧。在芦苇湖湖心,有不少丈把高的芦苇形成了一个芦苇岛,与北坡的芦苇形成对映。
月牙湖,与芦苇湖一丘之隔,四周的沙山围着这湛蓝的湖水、成群的鱼鸥,还有那葱绿的水草上歇息着的小鸟。看到这些,能使您兴奋不已的。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每年四、五月间,从遥远的南方,历经千险,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红头的大雁,蓝屁股的野鸡,白肚皮的鸬鹚,灰翅膀的海鸥,黑羽毛的海燕,五颜六色。
太阳湖:因为海拔在这里所有的小湖中最高,水也最透明,所以称为“太阳湖”。这也是青海湖金沙湾于银沙湾的分界处。
年钦夏格日山:位于海晏县于刚察县交界处的甘子河大草原上,海拔4100米。年钦夏格日山藏语意为戴着白帽子的山神,相传是西王母修行居住的地方。山顶有一座3米,腰围3米的石柱,就是《山海经》记载的“昆仑铜柱”。史料表明,海晏是西王母在青海湖畔建立少数民族古老王国的政治活动中心,西王母作为远古时代环湖地区的民族首领,受到了这个地区各民族的崇信和神化,同时,也倍受现代史学家们的关注,有关研究西王母的活动日趋浓烈。
热水温泉,俗称“西海第一神泉”,位于甘子河大草原。温泉县有泉眼9处,泉源暗通,水色清澈,四季喷涌不竭。水温57摄氏度,日出水量近千吨。泉水富含钙、锂、锶等各种微量元素,对皮肤病、风湿病、消化不良等有奇效,同时,也是开发矿泉水的优良水质。每逢夏秋,游人蜂拥,多来此洗浴疗养。
西海郡: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主要有虎符石匮、钱范、古货币等。虎符石匮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
原子城(核武器研制基地):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从此,这次封闭了三十年的禁区——原子城——青海省海晏县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221)揭开了她神秘面纱。这里有16.15米高的退役纪念碑、号称“亚洲第一坑”的填埋坑、原子城展馆、将军楼、爆破试验场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白佛寺: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同宝山下,创建于1593年,是环青海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有大小经堂八十九间,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珍宝繁富。寺院的雕塑、壁画、绒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生前曾两次到寺院讲经。
东大滩水库:座落在县城东6公里处的金银滩大草原上,水库于1981年11月竣工,是目前湟水流域最大的调节型水库。水库大坝横截木里沟嘴,315国道、青藏铁路沿边而过,水库南岸有长1.2公里、宽50—80米的天然草场。库面上碧波粼粼,草场上牛羊成群,各类水禽常年栖息在水库沿岸,给长期工作在城市的人们一种天高地阔、神清气爽的感觉。
错褡裢,位于甘子河乡俄日村境内,有一大一小两个褡裢状湖,呈串珠状,湖面约1平方公里,水呈湛蓝色。湖西北部分有沼泽地,五、六月份,这里是丹顶鹤、白天鹅、黑鸭、黄鸭等鸟禽类的天堂,湖滨有少量的芦苇丛,随微风摇弋,煞是好看。
包忽图听泉,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海拔3400米,是湟水发源地。这里泉水众多,汩汩有声。泉水四周牧草丰美,除有高山柳、金露梅、银露梅、高山雪莲、鬼箭锦鸡儿等植物外,还有雪鸡、岩羊等珍禽异兽。
水峡情趣,水峡两面山峰青翠,云雾缭绕,山间泉水交错,溪流蜿蜒,水中卵石光洁如玉。每到夏季,满山的松、柏、羊、桦树和沙棘灌木丛郁郁葱葱。到了秋天,一片杨黄、松青、桦红、珍珠般的沙棘相映成趣,引人入胜。丛林中不时窜出一只只黄羊、野兔、红狐,飞出雪鸡、白灵,为水峡增添了无限生机。
尕海古城:
地理位置:尕海古城是环青海湖古城池中的五城之一。于海晏县三角城同时建筑。此城选择了水草丰茂的湖滨草原。古城坐落在依山面水、平坦开阔的甘字河草原的东部腹地。历史上曾经是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属土谷文化范畴。汉武帝时期,北却匈奴,西逐诸羌。致使湟水流域许多羌人被迫迁往青海湖北部。这里羌人集聚,空前繁荣。矛盾也日增月激。草原上狼烟四起,羌人首领率兵从古城的东、南、北三道门出征,屡屡凯旋而归。听说有那么一次从西门出去,参战的将士们惨遭全军覆没的结局。为此老百姓们把西门堵死了认为这是个凶门。
古城传说:传说只要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古城东面的山顶上,偶然会出现三只金色的鸽子,在太阳的余晖中盘旋几圈后,又神秘的消失掉,那咕噜咕噜的歌声回荡在无边的云际中,耐人寻味。
考古发现:古城的形式和布局呈正方形,城池为了适应以马代步和便于操练军兵的需要,东西长435米,南北长436米,城墙宽12米,高4。8米,城门宽7米属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解放初期,有一牧民在建造羊舍取土时,无意中从城墙一出土层中挖出了一具无头骸骨,手腕骨就将近有一尺八寸,骨骼已经被冰草穿透了。可以想象出当时这位羌人那身高八尺,体格健壮的形象。当然还有从古城中发现的灰色的陶片,残破的铜镜,五珠铜钱等文物。德州墓地,位于托勒乡德州村内,距县城45公里。墓地保存尚好,系汉代古墓,墓地曾出土有陶片、铜簇等物,为卡约文化墓地。属省级文物。
科技推广:2003年,全县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实际、实用、实效的农牧业科技普及率和到位率。切实加强农牧民培训,努力培养每户一名科技明白人。到年底,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宣讲和培训,把良种栽培技术、暖棚养殖技术、牛羊育肥技术、田间病虫害防治技术、畜禽防疫技术推广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科技含量。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宣讲30余次,培训农牧民629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4份。
农业生产:2003年,全县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共育活仔畜135283头只,成活率89.48%。较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127431头只,总增率为33.96%,较上年增长0.93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27999头只,出栏率为34.17%,较上年增长1.14个百分点;共出售各类牲畜111046头只,商品率为29.59%,较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到2003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存栏牲畜374721头只,其中适龄母畜17751头只,母畜比例47.37%,较上年增长1.26个百分点。畜牧业产业继续以加快牲畜周转,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畜种质量为基点,积极推广牦牛复壮和藏种公羊本品种先育工作。三月份从大通种牛场引进含1/2野血牦牛种公牛60头,八月份从祁连县引进藏系种公糕2894只,并组建白牦牛核心群1群50头。牛羊育肥形势喜人,2003年,牛羊育肥贩运以“西繁东育”“自繁自育”的方式,加大牛羊育肥的科技含量,全县涌现出924户育肥户和20户贩运户,共育肥销售牛羊66518头只,贩运牛羊6954头只,共获销售收入2266.22万元,其中;牛羊育肥收入2033.22万元,同比增长244万元,贩运收入233.45万元。同时,相关部门牵头与草原兴发协调签订羔羊收购合同,共完成羔羊出售52871头只,实现收入598.28万元,人均增收99.65元。畜疫防治扎实有效,畜疫防治工作是畜牧业生产与农牧民增收的一个基础环节,经全县各级农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畜疫防治任务,对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两起猪W病,采取了“早、快、严、少”的灭病措施,共捕杀猪14头,果断彻底的进行焚烧深埋,消毒面积5800平方米。并对五乡一镇再次免疫注射,共免疫猪2215头,在抓好重点疫病防治的同时,继续加强绵羊痘、炭疽、猪瘟等常规的防疫工作,全县共注射各类疫苗240.65头只(次)。消毒圈舍53.81万平方米。继续坚持“防检并重、以检促防”的方针,年内共检疫各类牲畜909头(只),肉类18.1吨。不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共建成草原节水灌溉基地8250亩。支渠配套2850米,解决了1500人和0.5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草地围栏23.2亩,围栏封育18.7万亩,建成两用暖棚160幢,高标准羊用暖棚105幢,配套羊圈105处,截止2003年底,全县各乡镇兽医站标准化建设进入竣工阶段,并在2004年投入使用。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取的新进展。继续以“减粮、减油、扩草料“为思路,逐步向粮、油、豆、草多元化方向发展,年内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5447亩,同比减少7441亩,其中粮油播种面积分别为11633亩和5573亩,同比减少5019亩和180亩。推广良种作物12546亩,串换良种29.4万千克,粮油良种化程度分别达70%和79%。种植蚕豆1000亩,试种药材460亩,甘蓝型油菜1000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7471亩。建成科技示范村1个,示范户50户。2003年全县共完成各类造林任务8.6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8亩,封山育林5.07万亩。退耕还林草3.2万亩,其中造林种草1万亩,荒山治理2.2万亩,涉及三乡一镇15个行政村13个社。封山育林1.57万亩。实施“三北”防护林3.9万亩。义务植树15.2万株。人工林病虫害防疫2.2万亩。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依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