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福清市区街道地图 ===
=== 福清市资讯概况 ===
社会事业:2008年,福清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撤并2所初中和14所小学,加快西区福清侨中分校和实验小学分校建设进度,投入1150多万元为农村中小学校更新计算机设备,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教育水平。教育工作以较好成绩通过福州市“对县督导”评估验收。华冠光电、富鸿齐电子等8家企业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天马饲料和南少林药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2007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3.9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43%。继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光阳食品入选国家蛋品加工研发专业分中心,光阳食品、福耀玻璃等7家企业列入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清药业、恒杰塑业列入省级技术中心。积极筹建“两馆一中心”,深入开展“激情广场大家唱”、“读书月”、文化村居评选命名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暨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得到提高。
福清一中: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创办于1925年,前身是福清县立初级中学,后与私立文光中学、私立闽海初级中学合并而成,4月7日是校庆日。1980年秋,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6年成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现正在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福清一中现任校长林敦述,党委总支书记兼副校长郭成德。学校坐落在著名侨乡福清市融城北隅凤凰山麓,占地面积80580平方米(约121亩),建筑面积53641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是省花园式单位、省绿色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完备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73人,其中高级教师58人,一级教师43人,先后有3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人,福州市骨干教师18人。现有高中三个年级39个班级,学生2000余人。办学条件完备优越,拥有省级示范图书馆、先进的校园“三网”、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和集标准游泳池、球类场所以及艺术教室于一身的体艺馆等。全校师生秉承一中人自强不息、拼搏争先的精神,努力践行“严勤实活”的校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较高且稳步提升,高考成绩位居福州地区前列。学校是社会公认的培养人才的摇篮,教书育人的胜地,师生生活的乐园,改革示范的榜样,各界赞誉的名牌。八十多年来,已为高校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政界精英、科技专家、著名学者,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州市双文明标兵单位等称号。
福清二中: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创建于1891年,时跨三世,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其前身是美国美以美公会创办的毓贞、明义两所西式新学。1952年10月,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名“福清第二中学”。福清第二中学为神州、为寰宇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社会巨擘、画苑俊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元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建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司长梁劬,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画家石齐……,近几年,高考上线率高达98%以上,本科效益名列全市前茅,录取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突飞猛进。2004年吴宇洋同学的高考作文中勇夺状元卷,填补了福清市自恢复高考以来的空白。1986年国家体委、教委授予学校“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称号,1989年省人民政府授匾“福建省体育先进学校”。学校为国家队、省队输送了28名体育健儿,如“亚洲空中飞人”梁学仁、国家级教练杜辉雄、全国最佳二传手张秋萍、省男排运动员吴云铮等。学校科技“三小”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获奖。
福清侨中:福清侨中的前身是福清华侨子女补习学校系由著名侨领当时福清县副县长高至荣先生首倡、广大侨胞积极支持,创办于1955年秋,当时只有10位教师、100多名学生。1956年7月命名为福清华侨中学,1957年发展成为完全中学。人民政府和侨务部门在人力物力诸方面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先后拨款几十万,充实基本设施,并把福建师大本科毕业生优先分配给侨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一度停课并改名为“福清红卫中学”。1979年落实侨务政策,恢复原名,并于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中学。校园面积为46530平方米,有7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四千六百多人,在编教职工两百多人,现在法人代表是林修轩校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于199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更为显著,1994年、1997年两次获王丹萍教育奖。1996年经评估,以高分通过,成为二级达标校。
风土人情:春节,福清俗称“做年”。福清春节活动以“筅堂”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卅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竹技为帚,把住宅打扫干净。腊月廿四日民间定祭灶日,并在这天备好灶糖灶饼供祭灶君,送其回天庭述职,谓之送神。次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也叫接神。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岳母家,这叫送年。除夕夜,福清有守岁风俗,是夜一家老少围坐家中吃年夜团圆饭,近年福清也有举家到较高档次酒家用餐的。饭后长辈向未成家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正月初一亲朋戚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拜初二则是福清独有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来吊唁,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初一不上朋友家拜年的,初二上人家玩,也是一种忌讳。正月十五为“舞龙灯”,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常明灯,组成一条长龙队,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过,寓意新年送温暖,送幸福,保平安。婚娶习俗。福清的婚俗突出表现在轻快活泼的拦花轿,热闹非凡的“闹洞房”,谦谦礼让的避冲和亲情绵绵的请三日这四种富有特色的风俗上。新郎到新娘家去迎亲,福清叫做“邀新人”。新郎邀了新人回来,路上要有人用条椅等拦住去路,新郎要欢欢喜喜向拦轿人分瓜子糖果。现在不坐轿改坐车,遇到有人拦路,新郎新娘要唱歌给拦路人听,或向拦路人分发香烟糖果,一路上拦路人越多,越说明新娘子才貌出众。新郎把新娘邀到自家门口,先放鞭炮,通告婆家其他女眷,让她们先回避一下,叫做“避冲”。新郎新娘进了大厅后,先拜过天地,再拜祖先,接着拜公婆,最后夫妻对拜,这叫拜堂。拜过堂后由喜娘引导,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一起进新房。这时新郎要拍房门,喜娘要唱《拍门歌》,以增加喜庆气氛。新娘出嫁的第三天,娘家就派小舅子(无小舅子可由同辈亲友中挑一男孩)到姐夫家请姐夫姐姐一起回娘家,这叫请三日。按旧俗,请三日后,新郎回家,新娘留在娘家住一个月,所以旧称归宁。现在改成当日或隔日与新郎一起回来。
《福清市志》佛教:第一节传入发展:在南北朝时福清地区(未置县)建造天王寺(梁朝建)、庐山寺(陈朝建)、钟山寺(陈朝建)3座寺庙,其中以天王寺为最早。南北朝时的梁朝,佛教就传入福清。唐代,福清佛教有很大发展,兴建寺庙有黄檗寺、灵石寺、石竹寺、龙卧寺、安福寺、应峰寺、敛石寺、天竺寺、护国寺、香城寺、福山寺、香灯寺、龙山寺、园通寺等10多座。出现正干、希运、大安、鸿庥、元修、耽章等著名禅师。灵石寺,唐懿宗赐额“灵石俱胝院”,最盛时僧众达2000多人,庵堂有36个,田地千亩,山林万亩,形成寺院大地主经济。黄檗寺,唐德宗赐名“建福禅寺”,第二代住持希运禅师有嫡传弟子镇州临济义玄,阐发黄檗宗旨,建立禅宗临济宗。黄檗寺遂成为临济之道场,省内外僧人纷纷前来黄檗寺听希运禅师说法,最多时曾达1000多人,使该寺成为福建一大禅林。此后临济宗势力不断发展,成为中唐以后禅宗五大支派中最有影响的一派。唐代住持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名僧崇福、弘法和住持福州怡山西禅寺的名僧□安禅师等皆出自黄檗山门。五代十国时,福清佛教又有进一步发展。自907~960年的53年间,建造圣迹寺、鹫峰寺、佛顶寺、延庆寺、涌泉寺、重兴寺、新兴寺等7座寺院。其中建于方成里(今属城头镇)的涌泉寺,得到闽王王审知的赐额。当时有神录、月轮等名僧。宋代福清不仅整修了庐山寺、安福寺、弥勒寺和新兴寺等寺院,而且还兴建瑞岩寺、招庆寺、水陆寺、水坊寺、白龙寺、灵凤寺、香山寺、福兴寺、中涧寺、灵隐寺、嘉福寺、积谷寺等10多座寺庙。建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的招庆寺,在宋景祐二年(1035年),得到宋仁宗敕赐。元代,福清的佛教趋于衰弱。在元灭南宋统一中国至元朝灭亡的89年间,只建造万寿寺(在今县城内)一座寺院。在唐、五代和宋一直是闽中名刹的黄檗寺,这时破烂不堪。唐宋时期的福清名刹灵石寺也衰弱下去。明朝,福清的佛教又重新发展起来。明洪武年间,在大休禅师和檀越周心鉴的主持下,衰败的黄檗寺重建为“殿阁伟丽,而田产亦盛”的寺院。明万历年间,经内阁首辅叶向高大力奏请,神宗皇帝敕赐全藏计678函(时全国仅赐6套,该寺为其一),并赐书一道和黄金300两、紫衣3套(正圆、兴寿和兴慈3和尚各一套),令太监王举护送至寺中,神宗还赐额黄檗寺改称“万福禅寺”。当王举抵达寺院时,叶向高形容说:“煌煌帝命,晃耀于重岩深谷之中,父老儿童,莫不奔走聚观,以为旷古盛事,微独山灵之幸,亦吾乡之光也。”从此黄檗山万福禅寺驰名国内外。“奇绝甲天下”的福庐山,也修建起福庐寺。此外还建造瑞云寺、瑞峰寺、太平寺、灵岩寺、报恩寺、金峰寺、鳌峰寺、雪峰寺等寺庙。重修万福禅寺、灵石寺、圣迹寺、水陆寺、台丰寺、龙卧寺、香山寺、敛石寺、天竺寺、福兴寺、东林寺等10多座寺庙。僧人仅灵石寺就有2000多人。清代,重修万福禅寺、灵石寺、圣迹寺、太平寺、东金寺、观音堂等寺庙,还新建洞渊堂、九龙寺、印林寺、回龙寺等寺庙。至清末,全县有80多座寺庙。民国前期,政府对佛教不加干涉,取放任态度。后期,政府对佛教有所限制,对县城及各大镇信仰佛教的百姓横加干涉,在县城社学内倘若有人供佛像,县政府就派警察将佛像捣毁,房屋充作保长办公室或民众阅报所,禁止群众在公共场所供佛和搞迎神庙会,佛教逐渐走向衰弱。民国24年(1935年)信仰佛教98人,其中男88人,女10人。民国26年有佛事活动的寺庙只有13座,和尚45名。主要寺庙和尚人数:黄檗山万福禅寺和尚26名,石竹寺、万寿寺(县城内)、鳌峰寺(上迳乡)和尚各4名,福庐寺、香灯寺(高山围底山)、龙山寺(龙山村)、钟山寺(松潭村)、九龙寺(渔溪九龙山)、东林寺(上迳东林村)、印林寺(上迳村)和尚各1名,园通寺(县城西门城边)、回龙寺(岑兜奄山)没有和尚。民国38年,全县有寺院庵堂42个,僧尼74人,其中尼姑24人。共和国成立初期,有部分僧尼离开寺院还俗,1950年全县有佛事活动的寺庙共16座,僧尼36人。1950年土地改革时,万福禅寺的200多亩土地大部分分给当地农民。1953年灵石寺有尼姑18名,拥有田地40多亩,雇工两人耕种。石竹禅寺有4个和尚,土地改革时分到5.3亩山地(在石竹山对面),由僧人自己耕种。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日益提高,对宗教信仰日趋淡薄,宗教势力也随之削弱。特别是经过1958年“大跃进”的冲击,有的寺庙被集体或个人占用,佛教活动的场所缩小了。1962年,全县有佛事活动的寺院有11个,比1951年减少31.25%;僧尼有33人,比1951年减少8.34%。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福清有佛事活动的寺庙10座,僧尼30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寺庙的佛像几乎全部被捣毁,有的僧尼被迫还俗,佛事活动几乎停止。1978年后,县人民政府逐步落实宗教政策,保护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宗教职业者给予妥善的安置,被集体或个人占用的寺庙的房产、土地、森林等逐步落实归还寺庙。1981年,全县有和尚17名。1985年送3名僧尼到省佛教协会受戒。1987年全县僧尼增加到33名,有5座寺庙(万福禅寺、灵石寺、石竹寺、新厝乡的漆林庵和明善堂)恢复正常佛事活动,并对国内外佛教界人士、信士和游客开放。1988年全县僧尼近40人。
第二节佛教活动:一、活动仪式,佛教寺院除晨钟暮鼓,顶礼焚香外,还有经常性的集体或个人诵经、坐禅活动。规模较大的寺院万福寺、灵石寺,经常搞开堂说法,即僧人正式登上寺院住持法座时,要对僧众讲解佛经,或做偈(即用宗教语言做诗),阐发佛教教义,或表示当住持后的决心。每逢佛教节日,各寺院要进行佛忌、祈祷、追福等法会。农历二月十五日,过涅盘节(为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佛教寺院要举行涅盘法会,挂释迦牟尼涅盘图像,诵《遗教经》等。农历四月初八日,过佛诞节,又称浴佛节、泼水节或花节(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佛寺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神话传说,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并供养各种花卉;有钱的信佛者或居士搞施舍僧侣活动等。农历七月十五日,过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会、孟兰盆供、孟兰盆斋等,寺院除举行诵经法会外,还举办水陆道场(一种施饭食以救度所谓水陆鬼的宗教集会)、放焰口(对所谓饿鬼施食、念经咒追荐死者)等宗教活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过成道节,又称成道会、佛成道日、腊八(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节日),佛教寺院以米和干果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佛经知识渊博的名僧,常在本寺院或前往别的寺院讲经说法。万福寺、灵石寺等各朝代都出现过不少名僧,寺院内经常举行讲经法会,除本寺院僧众参加外,四方寺院也有僧人参加。二、佛事活动,民国18年,日本佛教黄檗宗拜塔友好访华团,专程到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拜塔谒祖。民国时期,福清佛教界组织过佛教会。民国31年前后,由瑶峰乡绅士王怀晋发起组织福清县佛教会,将原观音堂(在县城水陆街)修复为会址。是时邀请县内各寺庙僧尼及地方信佛居士开成立大会。佛教会成立后,曾举办过连续7昼夜的盛大法会,邀请各寺院僧尼和四方居士,日夜念经、礼忏、祷告,“祈求世界和平,拯救人类浩劫”。其主要活动是诵经讲道,施药济人。共和国成立后,福清各寺院的佛事活动,除1958年“大跃进”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佛事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外,其它时期各寺院的日常佛事活动和佛教节日的宗教活动都照常进行。1978年后,凡已批准恢复宗教活动的佛寺,不仅佛事活动照常进行,而且有的寺院还与外国佛教界人士共同开展佛事活动,为促进中外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日本佛教界人士对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怀有深厚的感情。1979年12月13日,日本佛教黄檗宗第一次友好访华团一行20人,到达万福禅寺朝拜。1983年11月13日,该宗第二次友好访华团一行20人,由团长、日本黄檗宗宗务总长盛井了道率领,抵达万福禅寺,代表团向寺院赠送有关资料和礼品。1984年12月13日,以森本信光为团长,富冈藤雄、铃木祥温为副团长,中村秀晴为秘书长的日本佛教黄檗宗第三次友好访华团一行21人,来万福禅寺礼佛。代表团瞻仰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圣地”的纪念碑。代表团向寺院赠送题书“异土风情共一家”、“圣塔伽蓝见丰仪,秋风吹散日西驰,大和黄檗发祥处,纪念建碑万古垂”的锦旗和中堂。上述3次日本佛教黄檗宗的访问活动,中日两国僧众都联合举行隆重的法会和谒拜仪式,共同表达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和两国人民祈望世代和平友好的心愿。日本其它各界友好人士,也多次派遣代表团访问万福禅寺。1983年11月10日,日本冈山县日中佛教文化交流会第三次友好访华团一行21人,在团长、冈山县日中佛教文化交流会会长华山惠光率领下访问万福禅寺。1985年2月11日,由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派遣的、以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洼德宗为团长,大正大学讲师多田孝正为秘书长的日本中国宗教文化研究访问团一行6人,抵达万福禅寺考察。新加坡佛教界人士也来福清参拜万福禅寺。1984年9月26日,以孙泽智为团长、汪国成为副团长的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朝山团一行16人,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妙湛法师陪同,到达福清万福禅寺。代表团与寺内僧众联合举行礼拜仪式,向寺院赠送佛像、香袋和锦旗等礼物。1985年10月17日,由世界佛教协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率领的代表团一行26人来融参拜万福禅寺。灵石寺自1984年8月开放后,仅1985年就接待国内外参观、朝拜的游客达10万多人次。香港大屿山昂平宝莲寺定戒和尚,曾向该寺赠送整套法器和部分经书。1985年,石竹山游览区接待中外游客、信士达35万人次。1986年仅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游客、信士即达5万多人次。1987年有25.3万多名游客、信士到石竹寺游览、礼佛,其中有6万名是华侨、侨眷和台湾、港澳同胞。
引: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