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德安城区街道地图 ===
=== 德安县资讯概况 ===
经济状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60.5:24.3调整为12.9:65.9:21.2,第二产业比重达65.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工业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2.7%,提高5.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首次突破二亿元大关,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增长16.3%;其中增值税1460万元,增长36.8%;营业税3158万元,增长29.7%;企业所得税721万元,增长22.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9.8%,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1.2%。全年财政支出3.29亿元,增长36.2%。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作物播种面积24.47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23万亩,比上年减少1.1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9万亩,增加0.2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8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46万亩,增加0.17万亩;年末果园面积1.68万亩,新增0.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66万吨,比上年下降9.5%。油料产量3324吨,下降19.3%。棉花产量4767吨,增长3.6%。蔬菜产量3.11万吨,增长14.6%。水果产量3749吨,增长17.2%。全年肉类总产量5950吨,比上年下降0.1%。生猪出栏5.30万头,下降7.8%,生猪存栏4.19万头,下降9.2%。水产品产量5023吨,增长7.3%。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42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6.44千公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83个,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硬化村内主干道22.2公里、村内便道38.4公里,改水3002户,改厕2483户,新栽绿化树、果树3.2株,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51.9%和98.5%。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8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5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6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水泥产量76.18万吨,增长16.5%;轮胎产量75.34万条,增长31.7%;纱产量4.08万吨,增长92.3%,分别比上年提高9.5、28.6、72.8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2.07万度,增长8.9%。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72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192万元,实现税金总额506万元,施工房屋面积25.4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36万平方米,从业人员949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5.57亿元,增长27.5%,农村投资7276万元。非国有经济投资快速增长。城镇以上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1.76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10.48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6.4%。工业投资继续加大。全部投资中,工业投资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采矿业投资0.86亿元,制造业投资8.94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商品房竣工面积11.8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75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占24.1%,期房占75.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578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5.6%。其中公路9956万吨公里,增长71.2%;完成旅客周转量21151万人公里,增长9.1%。公路客运量269万人,增长11.6%。货运量139万吨,增长104.1%。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856公里,新增通路里程29公里。德白路县城至聂桥段、105国道杨桥段2.7公里接线改造全面完成;316国道德安段改造全线铺开。新修农村水泥公路122公里,通畅率达97%。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618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10万元,增长1.2%;电信业务总量5708万元,增长11.5%。移动电话用户达6.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200户。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部/百人。
六、金融、保险业和国内贸易: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62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96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8亿元,增长26.3%;现金支出87.14亿元,增长26.8%,货币投放3432万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4459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697万元,增长5.9%;人寿保险费收入3581万元,增长0.8%。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1096.82万元,下降16.4%。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489.02万元,下降27.3%;人寿保险赔付金额给付607.8万元,下降9.7%。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增长15.1%。其中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31亿元,增长38.9%,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76亿元;批发零售业增幅继续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8亿元,增长15.2%;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销售快速增长,消费品零售额达4.33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75.9%。出口总额1059万美元,增长124.8%。引进县外资金金额18.5亿元,增长18.4%。
七、教育、文化和卫生: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7所,小学2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3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24人,在校生10744人,毕业生2697人;小学专任教师797人,在校学生12825人,毕业生14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专任教师24人,在校学生1089人,毕业生259人。优质高中项目建设、县实验小学项目基本完成。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文化事业呈现亮点,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1千册,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不含个体机构),其中医院5个,床位数400张,其中医院253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4人,其中医生228人。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总量在控制内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60492人。其中非农人口52636人,占总人口的32.8%。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82812人,占51.6%,女性为77680人,占48.4%,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88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37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3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年末城镇在岗职工1692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962元,同比增长19.2%。城市面貌发生变化,生活环境改善。全年城市建设投资1.02亿元。雁家湖综合治理、义峰山公园一期、高速公路口景观改造、园区110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源水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曾家洼路网、田园都市等工程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新安装路灯127杆,新栽绿化树5100棵,新增绿地面积14.9万平方米,新铺设人行道彩板1.7万平方米。
九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7.24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258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处于调控指标以内。全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03.5万元。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分别达到1.57万人、0.97万人和1.0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5万人,全年共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707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659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679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5442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基金487.45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501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基金147.13万元。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94137人,农民参合率达90.5%,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年共发生等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8起,比上年减少2起,刑事立案数474件。年末,全县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2个,收养人数352人,提供床位374张,全县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个。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11万元。
人口民族:德安山水分布均匀,东南有湖泊,西北有山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从唐朝开始,不断地有外地人来德安落籍谋生,其中,由政府组织迁入的就有好几次。明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下令从南昌、吉安等府向德安大批移民。建国以后德安人民生活安定,人口逐年递增,1955年—1956年两年从上海迁入4809人(后来大多数人回上海),1969年从浙江新安江迁入4050人。到2004年末,全县共有16万人。德安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的情况在县志上没有记载。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畲族、回、壮、土家、侗、苗、满、彝、蒙九个少数民族。截止到2002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400余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畲族,共228人。畲族主要公布在邹桥乡石门村161人,车桥镇义门村67人,均是1969年由浙江新安江移民到此。其次是回族,主要居住在县城一带。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