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大关城区街道地图 ===
=== 大关县资讯概况 ===
大关县概况:位置面积大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的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3度43’一104度07’、北纬27度36’一28度15’之间。总面积1,724,77平方公里。其中河谷区占13.1%,矮二半山区37.3%,高二半山区33.9%,高寒山区15.7%。东西横距43.7公里,南北纵距73.2公里。东北与盐津县接壤,东南与彝良县毗邻,南面和昭通市接界,西北与永善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地翠华镇,距省会昆明市534公里,距地区行署驻地昭通市69公里,距四川省宜宾市221公里。1984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5人。
领导班子:中共大关县委书记赵海仙中共大关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王宏,中共大关县委副书记田文,中共大关县委副书记郭品,中共大关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杨德琳,中共大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富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文庄,中共大关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杨立新,中共大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廷臣,中共大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徐美松,中共大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孟文坤,中共大关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丁永旺
大关县经济:概况:大关政通人和、百业俱兴。虽然因基础性、资源性和素质性等贫困因素的制约,大关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全省全市后列。但大关县委、县政府敢于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加快推进和谐小康新大关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百业兴盛。“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保持11%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稳步提高。
数据: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62亿元,增长2.7%,扣除水麻公路实现9.45亿元,增长12.3%,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3.9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2.35亿元,增长32.7%;第三产业3.18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1:25:34。农民人均总收入达3224元,同比增加949元、增长41.7%;人均总支出达3010元,同比增加544元、增长22.1%;人均纯收入达1962元,同比增加403元、增长25.8%。农民现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更新,带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4.55%,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旅游:县内的主要旅游资源为黄连河景区:位于大关县城东南侧5.5公里处,紧邻213国道,面积42平方公里,于1993年对外开放,先后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级旅游区。其主要以密集型瀑布群为资源主体,更有天然大滑板、鸳鸯瀑、水帘长廊等绝景奇观,在核心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大小瀑布47条,是罕见的瀑布群奇观,素有“瀑布之乡”的美誉。门票:30元。
桐城市大关镇:简介:大关镇是桐城市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蛋鸭第一镇”。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年9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并成大关镇。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6°,北纬31°,北接舒城,东邻庐江,206国道纵穿南北,桐(城)、庐(江)省道横贯东西,卅(铺)、孔(城)公路连通东南,直通枞阳县,合九铁路跨越东部。全境三面环山,中部为丘岗,大关河、界河、兴店河、木桥河、大沙河源流其间。大关镇处在安徽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1988.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3.8千伏/平方米,年平均温度15.9℃,大于0℃积温5842.5℃,大于10℃积温5202.6℃,无霜期234.5天,适宜工、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的生产与发展。全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7.1万余人,辖15个村,644个村民组,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集镇居民2万人。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工业立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文明建镇”为战略出发点,立足镇情,扬长避短,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形成制盖、彩印包装、铸造、工程建筑、蛋鸭、茶叶、绿色食品、优质粮油加工八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工农互补共进”型经济格局。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000万元,社会投资总额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15个村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基础设施:发展中的大关镇区位优越,位于合肥、安庆两个省辖市的正中,全程高速,车程均为一小时,属“江淮一小时经济圈”。作为桐北的卫星城,镇区建设日新月异。350KV的电力、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100MBPS的宽带网、省内五星级的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以卅铺大道为龙骨,经华大道、卅兴路、206国道为侧翼的“丰”字型街道网络,将镇区打造成集工作、休闲、购物、康居、美食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都市。依托省级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卅铺工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面积1200亩,入园企业38家,其中省级骨干企业1家,安庆市骨干企业3家,共完成投资1.8亿元。以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的工业园二期工程规划面积1500亩,“一平五通”基础建设即将完工,正在迎接八方客商的到来。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500余亩的蛋鸭交易大市场生意火爆,享誉大江南北。立足镇区,连接15个村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柏油化”。新农村建设生机凸显,大关街、龙头街、王集街、甑山街为支架,10余个中心村庄为扩展,与镇区建设相得益彰。
特色经济:桐城小花茶、大关水碗、大关松花蛋、好运板鸭、卅铺珍珠米、大关茶干、胡埠香糕、歧岭粉丝等特色品牌,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家乐”、“乡村一日游”的开发,“红色”的欧家岭、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寄母山、美丽的五岭湖等知名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