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察隅城区街道地图 ===
=== 察隅县资讯概况 ===
旅游景区:曲南通:意为黑水坝。坝不大,河水却很大,从山头下山的时候便听到了大河的咆啸声。曲南河源于卡瓦格博主峰,由北向南,贯穿雪山,一路汇聚诸多雪山之水,汹涌澎湃奔向怒江。河畔三角形的曲那通坝子,是天然的三角形法源宫(金刚空行母的标志),其中有猛利神铁杵三件。曲南河河水声是念诵胜乐金刚的心咒和《大般若经》、《甘珠尔》、《丹珠尔》经文的诵经声。曲南河横在行人面前,让人望而生畏,自古外转卡瓦格博行人最怕的就是过曲南通大河。不过这已经成为历史,2000年,红坡寺扎巴活佛发动云岭乡民,集资修建了一座新桥。现在这一座铁索桥横跨在大河之上,桥墩也是混凝土浇灌,行人可以安然而过。
慈巴沟保护区: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东南面的察隅县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4~29°07东经96°52~97°10,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1400,核心区面积为53200,缓冲区面积为23150,实验区面积为25050;。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7科549属1392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6属143种;裸子植物4科11属24种;被子植物109科472属1225种,野生食用菌238种。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1目4科12种;鸟类10目27科100种;哺乳类8目8科57种,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丰富的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以及其所含众多的遗传基因得以保存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存了无比珍贵的生物资源。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基本上和长沙、南昌等地在同一纬度上。可是这里山体高低相差悬殊,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高差三、四千米,最能反映这种自然特点的莫过于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垂直带谱了。如二千三百到二千五百米以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三千二百米以下是山地阔叶混交林带,四千二百(四千五百)米以下是歪高山暗针叶林与灌丛带,四千五百(四千八百)米以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此以上为冰雪带。每个森林带上分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山地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景针叶林。常绿栎树林,高山疏林,高山灌丛等八个森林植被型。其中又可分为几十个类型即:冷杉林、云杉林、铁杉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高山栎林、水青树林、樟树林、芭蕉林、旱冬爪林、槭树林、桦、杜鹃灌丛等。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高等植物有一千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六十多科,一百四十多属,三百多种。现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星叶草、长蕊木兰、云南黄莲、红椿、澜沦黄杉、木青树、长苞冷杉、黄著、黄牡丹、天麻、锡金海棠、红花木莲、楠木、南方铁杉的同属云南铁杉、八角莲的同属西藏八角莲、假人参、桃儿七、延龄草、厚朴等一十九中;古老的种类有:水青树科、樟科、木兰科、五味子科、金缕梅科、松科、柏科;经济树木有:山龙眼、胡桃、蔷薇科、漆科等。总之,从南方的芭蕉、桔子、樟、桂、栲、楠,到北方的杨、柳、槭、桦,在这里聚亲会友,共茂一林,真可谓南北松杉竟秀、东西柏榧争荣。察隅曲(河)大致呈南北方向。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食源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所以云集着南来北往的动物种群。据有关资源表明,它们属于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界动物区系。这里的慈巴沟曾于一九八二年被察隅县人民政府划为以保护羚羊为主的保护区,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近四年来珍禽兽迅速增多,羚牛已达七百多头,老虎已有五至七只,棕熊了来此地安家。进入这飞禽走兽和多种昆虫的乐园里,经常看到黑熊到树上摘果,猴子们摇荡着秋千,老虎悄悄地待食,羚牛老少静静地晒着太阳,神态自若的獐子来溪边喝水,山雀在树上为它们歌唱,山鹰翱翔在天空,鱼儿们欢快地游戏在碧清的水底,还有那蜜蜂忙于采蜜,蝴蝶飞不舞去……好一派生机勃勃的迷人景象啊!,根据察隅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的特点,目前这里重点保护着部分地亚热带地区的森林和属于国家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及其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山地亚热带森林,连绵逶迤、集中连片,主要有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山地常绿阔混交林和云南松林。慈巴沟自然保护区真不愧为是古、今、中、外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卢为色拉:卢为色拉,“卢”,是南方;“为色”,光明。是卡瓦格博圣地的南界线点。视野开阔,四方圣地都清晰可见。山顶布满经幡,有五彩缤纷的招福经幡,也有白色的安魂经幡。白色的经幡是为亡者而挂,过了卢为色拉以后,便很少再见到有白色经幡了,这里就是转山人与亡灵最后的分手地。《圣地志》中说:“从卢为色拉往北眺望,可清楚地见到卡瓦格博神峰之尊容,向南可见一座八万由旬高的尊胜佛塔。若能朝拜这座塔,等于朝拜桑耶寺。”左边的大栎树和周围的树上都挂满了衣物、饰品,大都是亡者之物。从前转山的人们,衣物紧缺,将自己身上的衣物供养给神灵,这可以说是最好最大限度的供养了。也有将亡人的衣物带来供养的,这是表示用衣物代表亡灵,让他在圣地中得到安息。供上糌粑的做法并不多见,卢为色拉山上就有。因为卢为色拉山是转山人与自己的已故亲人分手的最后一站。转山的人,因为有很大的功德,已故的亲人往往会将希望寄托给他,并随他一起转山,到了卢为色拉,亡灵因功德圆满而得到超度,但也有亡灵没能与亲人一起来转山的,还有的亲人还在饿鬼世界中遭受饥寒交迫的折磨。在这里供上糌粑,是专门给饿鬼世界中的亲人们和其它饿鬼们的供养施舍。这样,饥饿中的鬼魂们就能得到食物。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因为太多太滥,又没有形成规范化,所以也有碍观瞻。卢为色拉山的南面是悬崖,行人从西南陡峭的山路下山,约三十分钟后,到达山谷下的曲南通。
咱数塘:咱数塘意为“三根本道场”(藏传佛教中称上师、本尊和空行为“三根本”),这是河水冲刷出来的一片开阔地。可以在这里食宿。进入小坝的路口上,一块石头上有一个足印,不知出处,人们也照例作供养。咱数塘西边的大山岭,是四业坛城。(四业,是佛教密法中的四种事业,即:息灾法,消除疾病、灾害祸患等;增益法,增长财富、寿命、名望、官位等;怀爱法,获得他人的敬爱;诛杀法,摧伏甚至诛杀怨仇、魔怪)。朝拜这座四业坛城,行人能培养起成就四业的因缘。过咱数塘,顺河而下,进入匝密的原始森林。河水变得很大,水流湍急,咆啸汹涌。二十分钟后,有一小桥,桥西是一个牧点,行人不必过河,径直在东岸前进,这里叫“曲宗农”。约一个半小时后,到曲尼嘎,擦瓦龙的人们称之为“主瓦交队”,意为白桦缠绕之地。森林中空气十分潮湿,由于一年四季雨水很多,因而道路泥泞不堪。路边的大树下,都可以作宿营地。行四十分钟后,一条大河从西山上流下来,汇入山下的大河中,据说这也是一条圣河,行人大都在此宿食,却不知何名
自然地理: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边,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察隅县地处东经97度27分,北纬28度24分。她东邻云南省,北邻昌都左贡县,西面与墨脱县接壤,南与印度、缅甸交界。察隅县面积3.1万平方千米。该县地势险峻,山峦重叠,峡谷深邃。全县地势总的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度差达3600米,垂直高差悬珠。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谷地海拔南部边缘只有1400米,而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为6740米的梅里雪山。全县平均海拔2300米。察隅县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软县和西藏的察隅县交界处,地处横断山脉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之腹地。它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位列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它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冰峰接踵,雪峦桓亘,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察隅县地势向南倾斜,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沟谷直接伸入。有着以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和怒江为主体的几十条大中河流。察隅依山处谷,对面也是一座差不多高度的大山,两山之间一条河流向东奔泻而下,名为察隅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云南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怒江州地处濒临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奇异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怒江全境沟壑深切、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景观;境内群山横立、江河纵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由北往南纵贯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以及云岭山脉,切割出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大峡谷,被人们称为怒江大峡谷或东方大峡谷。怒江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第二大峡谷。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5000多米高的高黎贡山(傈僳语称曲果),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4000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
历史沿革:1912年设县,察隅,系藏语音译,意为片岩石地。这里过去是中印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一段,解放前,还有许多商队、马帮从这里去印度作生意。此路段路面基本上是岩石碎片,使过往的人和骡马难以行走,所以被叫做“察隅”。吐蕃时期这里就有了官衙建制。清末,赵尔丰的清军曾经过此地,离县城不远的温泉源头的巨石上有清军刻的诗文。公元1371年帕竹政权的释迦坚赞当政后,宗址设在科麦。清代设科麦县。民主改革前为西藏噶厦政府所辖,此处设立的桑昂曲宗归朵麦基巧领辖。1912年设县,察隅,系藏语,意为“察”人居住地。1960年改设桑昂曲宗县,县府驻下察隅的赤通拉卡。1966年5月改称察隅县,县府驻竹瓦根镇,属昌都地区行政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划属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察隅县辖6个乡,96个村委会:竹瓦根镇、下察隅镇、上察隅镇、古玉乡、察瓦龙乡、古拉乡。1997年,面积31653.9平方千米(包括印度占领区),实际控制面积19278.5平方千米,人口2.6万(其中城镇人口0.4万)。辖6个乡:竹瓦根乡、下察隅乡、上察隅乡、古玉乡、察瓦龙乡、古拉乡。县政府驻竹瓦根乡吉松村。(根据《政区大典》整理)竹瓦根乡(ZhuwagenXiang)县政府驻地。1960年成立竹瓦根区,1972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区,1980年改乡。人口0.3万,然察公路过境。辖吉公、竹瓦根、日东3个村委会。下察隅乡(XiachayuXiang)1960年成立下察隅区,1972年改乡,1978年复置区,1984年改乡。位于县政府西南,距县政府61千米。面积0.1万。然察公路通达。辖察隅、沙玛、巴安通、扎巴4个村委会。上察隅乡(ShangchayuXiang)1960年成立上察隅区,1972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区,1980年改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政府117千米。面积0.3万,有公路通达。辖木宗、松冷、格拥3个村委会。古玉乡(GuyuXiang)1962年成立古玉区,1972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北,距县政府80千米。人口0.3万,然察公路过境。辖古井、闪龙、措珠3个村委会。察瓦龙乡(ChawalongXiang)1960年成立察瓦龙区,1972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区,1981年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南,距县政府250千米。人口0.7万。辖格日、扎恩、目巴扎那、瓦堡、门空6个村委会。古拉乡(GulaXiang)1960年成立古拉区,1972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距县政府120千米。人口0.4万。辖扎西、次朋、阿巴、温玉、萨堆、扎巴6个村委会。2000年,察隅县辖1个镇、5个乡。总人口25939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竹瓦根镇5138人、古玉乡2824人、下察隅乡5150人、上察隅乡3031人、古拉乡3214人、察瓦龙乡6582人。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