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卫星地图 > 玉溪卫星地图 > 元江卫星地图 > 澧江卫星地图
=== 元江澧江卫星地图 ===
=== 澧江资讯概况 ===
发展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澧江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活镇、生态靓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热区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物资源创新开发,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不断开创新局面。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8亿元,财政收入达17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63元,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历史文化:元江古称惠笼甸,早在东晋宋齐时期,便是梁水郡(今红河、玉溪两地州连接处)西南的城镇,名“宣城”。唐天宝两爨时期又称为“步头”,后又有“萝般城”之称。澧江镇,自元以来曾经是路万户府,总管府、府、直隶州、县政府驻地。清朝末年实行里甲制,以城内的德化坊(节孝牌坊)设“德化里”。1929年实行乡镇保甲制,以康熙52年建于文昌宫的澧江书院得名“澧江镇”。明初及清嘉庆道光年间为历史上兴盛时期,有“盐茶之贾驮运舟载者辐辏于市埠”的记载,“迤南雄镇”。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元江直隶州设元江县,辖因远分县,猛烈行政委员,及7个行政乡,澧江镇属于城区(原大水平乡和澧江镇、羊街乡、浦贵村委会等辖部分地区)。1928年改为一区(城区),1939年改为澧江镇,1949年8月元江解放,划全县为东北、元中、东南、西南四个区,澧江镇属于元中区,1950年3月至8月,四个区划为八区一街,一街为澧江镇的红河街,八区中的朝明区,区委和区政府驻地设于现澧江镇的沙沟头。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为适应征粮剿匪,减租减息斗争,八区一街合并为四个区,武山区、朝明区、红河街并为二区,1952年10月至1958年7月,剿匪工作基本结束,社会秩序较为安定。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搞好建设,将四个区划为七个区,澧江镇被设为六区(元江坝及边沿地区的11个乡、街)。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划全县为9个人民公社。1958年12月至1961年3月,红河、红光、甘庄三个农场与附近人民公社合并,实行两块牌子(国营部分称农场,集体部分称公社)一套班子,全县有十二个公社,澧江镇属于红河公社。1963年1月至1966年5月,全县的13个公社合半为八区一镇,大水平区为一区,一镇就是城关镇。1984年5月,改“城关镇”为“澧江镇”,1987年撤区建乡,改“大水平区”为“大水平乡”。2000年2月,撤销大水平乡、澧江镇行政区划,合并建立澧江镇,驻地澧江镇澧江路50号。2002年10月,撤销澧江镇澧江村委会、澧江居委会、漫林村委会、划出大水平村委会的西门村、大路新寨、高坎、双高、新村等村民小组归社区管理,城区设立5个社区居委会。2002年澧江镇辖桥头、大水平、那整、龙潭、南,洒、南昏、莫郎、江东、澧江、红河、玉河、凤凰等12个村(居)委会,117个村民小组,66个居民小组,89个自然村。中国建国前,1948年澧江镇的人口不到3000人,建国后,由于社会稳定,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1953年,形成了第一次人口高峰期,澧江镇总人口达1169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越困难越生,形成了第二次人口的高峰期。1982年,澧江镇人口达29750人。1982年后,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因人口的增长上有周期性和惯性,“文革”期间出身的人,20世纪80年代末为婚育高峰,1990年自然增长率为10.92‰。至2002年,澧江镇辖区总人口45441人,其中:男23664人,女21777人。镇属人口28595人,其中:男13588人,女15007人;农业人口25262人,非农人口3333人;农村劳动力15192人,其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4363人,占总劳动力的28.7%。少数民族人口23968人,占总人口的83.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2‰,人口密度为132人/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1.元江古塔:座落在城东南七公里文笔山上,距者嘎村约一公里,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至1722年)。为密檐式砖塔,分九台,因被雷击毁两台,现有七台,高20米,是县文物保护重点,1996年,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邀请大理古建队进行维修,再现了元江的“南岗塔影”。2.大明庵:位于城南天宝山东侧山腰,离县城约10公里,建于明永历年,间(公元1647年至1661年),为明朝末代永历皇帝朱由榔流亡驻跸之地。前人记曰:元江为滇南炎缴,而天宝山实炎缴中之清凉界也……山原清矿,林木葱葱,更有清泉出于石壁,清凉异常,有大明石刹、石室、山间月影,足资助逸兴,信宿留连,乐而忘返,携游者极多,是元江重要避暑胜地之一。3.万寿桥:在澧南门外,跨清水河。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元公1976年修河改道,筑堤引水,将石拱桥改建为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单孔双曲拱桥。4.梓潼观:在澧江镇文化馆、图书馆、工人俱乐部内,其内长满荷花,是一个清幽的地方。总兵许名臣战死于池内。民国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云南督军蔡锷,于池旁立碑一方,上刻“前明总兵许名臣将军成仁处”,后国家民委拨款兴建纪念性建筑,在省地县的支持下,于1983年对莲池进行修整,并仿照苏杭园林设计,在池内新建殿堂一幢,长廊两排,游亭三座,并用回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经过彩画,更增添了中国传统的古色古香韵味,游人极多,川流不息,成为元江主要游览胜地。5.碧波洞:位于元江东岸、栖霞山半山,洞长、宽各8米余,清代士绅曾修理,凿宽洞壁,砖砌地面。解放后长期失修,2002年7月重修。6.普陀岩:位于县城3公里的玉台山上,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洞,在普陀岩下鸟瞰元江坝,眼界大开,两岸尽收眼底,洞内有斗大楷书“普陀岩”三字,下有对联和地舆志短文,为清光绪间玉台寺道人和知州所题书。7.红河谷—世界第一高桥风景区:位于国道213线高速公路上的世界第一高桥旁的红土坡山上,风景区占地500亩,离县城3.8公里,在景区内仍保留着中国大陆最后一战的作战战壕,站在一览八桥的风景区观景台上,一眼可看到不同年代的不同风格的八座大桥。其余尚有万寿寺、兴福寺、澧江土城、文庙、元江铁索桥等古迹,均因历史变迁有所毁坏或仅存遗址。
人口概况:澧江镇总人口30358人,其中农业人口26625人,占88%,非农业人口3733人,占13%。生活着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傣族人口14141人,占46%,彝族人口7454人,占,25%,哈尼族人口1488人,占5%。人口密度为91人/平方公里。澧江镇派出所20位民警和16位联防队员担负着全镇的社会治安。镇武装部设12个民兵营(连),共计民兵708人。澧江镇耕地面积32627亩,其中:水田11530亩,旱地21097亩,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07亩。由于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栽种稻谷、甘蔗、蔬菜、芒果、香焦、茉莉花、芦荟等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澧江镇行政区划_云南玉溪元江县澧江镇概况
1.自然概貌 澧江镇位于元江县境内中南部,总土地面积3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2475亩,复种指数110%: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327米,气候属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3.8...
元江县澧江镇澧江路75号 中国银行ATM自动取款机|ATM存款款机-...
元江县澧江镇澧江路75号 中国银行atm存款机,元江县澧江镇澧江路75号 中国银行atm取款机,元江县澧江镇澧江路75号 中国银行atm网点...
澧江镇-云南文化交流网
联系电话:0871-6066698` 澧江镇-云南文化交流网...
元江县澧江镇
简介:澧江镇是元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该镇山川敏秀,物华天宝,古有“滇南雄镇”盛名,今得“天然温室”、“红河谷中的太阳城”等美誉。全镇国土面积335...
云南元江县澧江镇|中国农业网|普通会员
http://ids.zgny.com.cn/ids/xxzt/ztdoc/20110406001/lnzhushu/index.html 会员编号:19380 云南元江县澧江镇 对不起!没有您想要的数据...
澧江镇傣族分类
澧江镇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境内主要有傣、彝、哈三个民族聚居。傣族人口1424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9.82%,澧江镇的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元代称“金齿”,...
元江县澧江镇人民政府
主办:元江县澧江镇人民政府 承办:澧江镇人民政府党政办 系统运行维护:元江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服务电话:0877-6019561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
玉溪市元江县澧江第二小学
兴致勃来到澧江镇小学部在澧江二小举行的澧江镇小学领导班子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胡局长首先听取了澧江一、二、三小校长的工作汇报,在听汇报中胡局长认真倾听作记录...
中标公示:元江县澧江镇凉水箐土地开发项目D标段_中国建设招标...
地区:云南 详细内容:会员服务细则 招投标助手 使用招投标助手请先登录 产品与服务 元江县澧江镇凉水箐土地开发项目D标段...
【澧江镇第二中学】图吧_地图
图吧为您提供澧江镇第二中学相关信息详细介绍,并包含澧江镇第二中学附近交通、周边生活与商业场所,等地图信息查询...
元江县澧江镇官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_...
元江县澧江镇官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元江县澧江镇官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当前文档信息...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