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村:门头沟区首富村,冯村用15年的时间,走完了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30年才能走完的道路。据《宛署杂记》所述,冯村在明代已经成村。听村里的老人讲,虽然冯村最早由山西移民过来的冯家得名,但后来村里的冯姓不多见,有名的却是“看坟人李家”。李家原本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过来的,凭靠看坟地,慢慢发展起了家业。*冯村的古庙很多。冯村西原有始建于辽代的宝林禅寺,内有三重大殿,如今在制药六厂的院子仍有遗址。村北的天台山原来还有一个天山祖庙,现在也只留有废墟。 旅游资源:永定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境内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到新石器晚期出现多处先民村落,先民从事渔猎和农耕。春秋战国时期,先民能烧制质地较好的夹沙灰陶、夹沙红陶。秦汉时期,永定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栗元庄一带有较大的汉墓群。唐代析幽都县设玉河县,当时永定地区属于玉河县。永定镇境内有玄真观、月严寺、石厂村过街牌楼等寺观古迹几十处,一处一景,各具特色,兼有宗教文化和优美的景观,是开发旅游业得天独厚的重要资源。还保存完整的有建于隋代的古刹戒台寺、建于唐代的西峰寺以及石佛摩崖造像、桃花庵开山祖师塔等。镇内的老万佛堂村遗址始建于金辽,坐落在万佛山下。万佛山山势秀雅,草木葱郁。这里原建有古刹万佛寺,古称万佛堂。山以寺名,村以寺名,可见该寺当年影响之大。史书记载明朝英宗皇帝亲赐寺名“万佛禅寺”。在万佛老村的东口还屹立着一座古代的过街楼,它建于明万历四年,坐西朝东,山石砌筑,拱券外侧用青石伐券,是古代山村军事驻防和村落安防的典型代表建筑之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的戒台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始建于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当时叫慧聚寺。辽代咸雍年间有一名叫法均的高僧,到这里开坛传戒,建立了戒坛。明代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修后,改名万寿掸寺。以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又对寺庙进行了维修与扩建。现在遗留的建筑,多为清代所建。戒台寺又名戒坛寺。它以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同泉州的开元寺戒坛、杭州的昭庆寺戒坛,被称为“全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在规模上又居三大戒坛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坛”。戒台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占地4.4公顷,其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九仙殿、戒坛殿等。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正殿,其匾额上的“莲界香林”四字为乾隆御笔。戒坛在西北院,坛基为精美的汉白玉石雕。整个戒坛分三层,高约3米。上层有莲花宝座,上塑释迹牟尼坐像。坛周还有113个戒神像。在殿堂内,陈设一把明代雕花沉香木椅,是当年传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千佛阁北侧,是著名的牡丹院,仿照江南园林修筑。院内遍是丁香、牡丹。1755年夏天,乾隆皇帝带领后妃曾在此避暑。清恭亲王奕欣也曾在这里居住过。戒台寺的古松,远在明代就很有名,古有“潭拓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之说。坛内最著名的松树有五株:卧龙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活动松。它们各有特点,活动松,摇一枝全身俱动;自在松,长势悠然自得;卧龙松,酷肖一条卧伏的巨龙;九龙松,主干上长出九株支干,形如九条巨龙;抱塔松,卧地伸长环抱一塔。其中以九龙松名气最大。它高达18米,树围6.4米,是唐武德年间种植的,距今已1300多年,是北京的“白皮松之最”。“戒台五松”苍翠古老,树型各异,严寒酷暑,傲然挺立,使千年古刹戒台寺更为恬静肃穆。西峰寺曾经是咸丰的弟弟奕欣(恭亲王鬼子六)的家庙,也是恭亲王的儿子(载滢)的地宫所在地。载滢的地宫是北京唯一一座开放式的清地宫。地宫现在是空的,只有地宫这一建筑了,里面的郡王爷和夫人几十年前就被改葬它处了。地宫虽然是历史文物,但更多的时候是冬天存菜的储藏室。西峰寺本来是檀柘寺的下院,因为恭亲王为了避开慈禧的刁难以养病为由,自动离开京城举家迁住檀柘寺。一住就是十多年,以为无望再回京城,对檀柘寺大力修建与维护。寺里的主持感谢恭亲王对檀柘寺所做的贡献,便把下院西峰寺送给了恭亲王,给他做家族墓地。谁成想后来国事艰难,慈禧又起用恭亲王。恭亲王又回京城,去世赐封墓地麻谷峪。西峰寺修建的地宫也就没用上,他的次子载滢继承了封号,后来地宫成了载滢之墓葬地。至此,西峰寺是鬼子六的墓地一说也就成为虚话。西峰寺也是上、中、下、三院格式,现在的三院是在过去三院的基础上扩大修建的。现在的西峰寺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原来寺院里的主要建筑全部维新保留,新的建筑也依据清建筑风格和原有建筑和谐一致。举目可望青山叠翠,古树参天,自然风光秀丽;院内园林布局典雅,错落有致,花木繁茂,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感厚重。漫步寺内,恍惚连接了另一个时空,那千年的白果树下正驻立着委曲求全的恭亲王,感叹着卧龙何时再能腾飞。 万佛堂:清代中期建村,万佛堂以万佛寺而得名。万佛堂南山有建于明代的密檐塔两座,西有明代所建万佛寺遗址。万佛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有万佛堂、冯林寺等庙宇遗址。其中,万佛堂始建于辽代,明代1432年再次重修。并坐南朝北修建关公殿三间。现在,虽然庙宇已被毁,但从完整的墙体和几座殿宇遗址仍然清晰看出当时的精美工艺。 交通线路:交通四通八达,108国道由东向西从镇内穿过,门潭路、西苑路贯穿辖区南北,是去往潭柘寺、戒台寺风景区的必经之路。镇内有959、977、981、931、948、960等多路公共汽车直达市区。 经济发展:2004年永定镇狠抓种植业、养殖业和民营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2057吨,比去年增加41吨,人均产量693公斤,人均纯收入2460元,比去年增长了3%。种植业:发展优质水稻5800亩,其中D优系列2000亩,泸香一号100亩,推广旱育抛秧1000亩,种植地膜玉米4600亩,地膜花生2000亩。不断“完善”水果基地建设,进行了脆香柚高位嫁接,建高产示范区2个,分别为养活与神童村。全镇水果面积2600亩,其中脆香甜柚2060亩,脆香甜柚的裂果与适龄树木不挂果得到了解决,产量达5800吨,全年人均产量35公斤,比2003年增加4公斤,人均增收10元。新栽龙竹540亩,现长势良好。养殖业:大力引进DLY优质肉猪,2004年生猪出栏18392头,人均约1头,全镇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猪大户16户,饲养LY母猪140头,落实业主6户,产优质肉猪1750头,养獭兔50只以上的10户,创办奶牛基地2户,饲养小家禽达500只以上20户,全镇养殖业达1007万元,人均达580元。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效果好,2004年4月份引进苍溪业主侯国举来投资300万元建肉联加工厂,现已投资130万元。回乡创办经济实体9人,投资123万元,其中国清村李长城投资40万元办页岩砖厂;太平村宋卫东投资20万元承包荒山100亩,种植果树药材。全镇劳务输出4864人,实现全镇人均增收3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