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公元1290年,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的孙子纳数鲁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元帅(帅府在今通海县曲陀关),其随军家属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狮山脚下、杞麓湖畔的纳古镇。纳古原为四街镇的一个村公所,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纳古回族乡,1997年撤乡建镇。七百余年来,纳古人农工商多业并举。元、明两代,手工业主要有军用马具;清代有火药枪、民用刀具;民国时期有手工仿造的拉七、左轮、二十响等手枪,以及双箍、毛瑟等各种步枪和子弹,还能仿造轻机枪,有“小兵工厂”之称。清代和民国时期,有15%左右的人家赶马经商,长年往来于中缅、中泰之间,发展国际贸易交流。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纳古镇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自身传统的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纳古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2188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9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2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成了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来自个私经济的营业收入占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的99%,共有个私企业592个,个私企业从业人员6826人,实现营业收入216854万元,实现利税6859万元。焊管、带钢、铝型材、小五金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卓有成效。完成了主要街道的扩建工作,并对其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全镇所有45条路、街道的冠名挂牌工作;2004年通过民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0580平方米的纳家营清真寺;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覆盖全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多渠道投资700多万元对纳古学校进行了改扩建;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纳古镇文化站,配合云南大学投资18万元建成了回族研究基地——纳忠图书馆;两年一届的“狮山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目前,全镇定电话达到了户均一部的水平,移动电话5000余部,各类机动车2300多辆,300余幢别墅,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家庭电脑得到普及,并在全县九个乡(镇)中率先开通了电信IP宽带网,彩电、冰箱等高档电器已基本普及。2000年8月,纳古镇被评为玉溪市“小康达标镇”。2001年1月被云南省移动通信公司玉溪市分公司评为“玉溪移动电话第一镇”。历史上,纳古文化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称号。知名阿訇达400余人,武略将军、举人、进士及儒学训导30余人。享誉中外的阿拉伯文化泰斗、“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荣获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著名翻译家纳训先生、现代经堂教育家、著名的纳家营清真寺教长纳本慈教长也都是纳古人。纳古镇的回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分为两个教派,即格底母、哲赫林耶。全镇有三所清真寺。两个教派的信教群众互相尊重,相安无事,回族与各民族之间也和睦相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我镇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落实,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每天都有群众在清真寺里礼拜,每年信教群众都在清真寺里庆祝“古尔邦节”和“圣诞节”,朝觐活动也正常开展,到麦加朝觐的人数已达400余人。 纳家营清真寺: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孟秋月二十六日所立《清真寺常住碑记》记载,纳家营清真寺始建于纳速鲁父子定居纳家营的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土木结构。630余年来,纳家营清真寺几经扩建,至2001年再次扩建以前,占地面积约有1公顷,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古寺部分约3000平方米。纳家营老寺因为建盖新清真寺,整体向东迁移了250米,原貌依旧,改为女寺,可同时容纳近千女教胞礼拜。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纳家营新清真寺于2004年正式落成。该寺为四层楼,已穹顶,四座宣礼塔,塔高72.4米。二楼为李白大殿,可同时容纳三千多人座礼拜。如今,新老两寺相呼相应,融为一体,各尽其能,各显风采。 人口卫生:纳古镇是以回民族为主,其中回族6780人,汉族1484人,彝族15人,其他民族19人。整个纳古镇现有农户2422户,共8298人,其中男4089人,女4209人。农业人口数为7823人,劳动力总数4467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089人,外出务工人数201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7年底全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4人,享受低保人数26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972户,共计7338人,参合率98%。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卫生院面积为3335平方米,有乡镇医生6人。纳古镇建有公厕3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9个。 旅游:纳古是个前有湖、后有山、中间还有几个水龙潭的好地方。位于纳古镇西北部最高点的“望三海”,是个独特而且有无穷魅力的旅游景地,从这里可以用肉眼看到通海(杞麓湖)、江川海(星云湖)、澄江海(抚仙湖),望三海山顶上及其附近拥有数百亩的平整地可开发利用,作发展旅游业、娱乐业所需的土地。为开发纳古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根据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思路,纳古镇决定依托旅游业开发传统的小水果刀等旅游小商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引导,利用2—3年的时间,使纳古刀具生产行业产量达到300万把,实现产值1亿元。为此,镇人民政府拟定了纳古刀具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组建刀具协会,注册公司,统一商标,组织集中生产,积极拓展市场等措施来发展这一传统产业。为支持纳古刀具产业的发展,通海县政府创办了占地50亩的“通海县刀具城”,目前,已有12家规模较大的刀具生产企业入驻刀具城,正积极准备生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促进纳古刀具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底,共有刀具生产企业和个体户40多户,共生产各种刀具30万把,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民俗习惯:纳古镇伊斯兰文化学院的学生在上课纳古的穆斯林与其他地方的一样,每年有三次大的宗教节日。大开斋节,每年把斋一个月后,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里参加庆典活动;古尔邦节(也叫小开斋节),人们相聚到清真寺里举行节日活动,在礼拜之余,掌教师傅宣讲教律、教义,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大众在礼拜完毕之后,积极投入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洪流中;圣诞节,上万人欢聚在一起,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诞辰,弘扬穆圣美德,与人为善,爱国爱教,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宗教如何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在纳古,人们有吃完饭要分一包牛羊肉给客人带回家的饮食习惯,这是保持了中亚祖先贴木儿时代的饮食习惯,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纳古,是“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地方。 |
通海县纳古镇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通海县纳古镇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
通海县纳古镇自来水厂 通海县纳古镇自来水厂的相关信息由09635提供。通海县纳古镇自来水厂主营产品或服务: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联系人:鲁子雄,联系地址: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 |
通海县纳古镇中意电器商行 法人代表:马子仁 电 话:0877-3052468 传 真:0877-3052468 联系 人:马子仁 电子邮箱:kunmingdqd@cnsuning.com 邮 编:650031 地 址:通海县纳古镇文化路13号 ... |
纳古镇简介_回商网 中国回商第一互动媒体! 2010年12月12日...纳古镇位于通海县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距昆明110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总面积12平方公里,由纳家营、古城、三家村3个自然村... |
通海县纳古镇蓓蕾幼儿园3年级4班_幼儿园 通海县纳古镇蓓蕾幼儿园,3年级4班,...通海县纳古镇蓓蕾幼儿园[3年级4班]省份:云南 城市:玉溪 推荐视频 暂无 本班老师 暂无 本班宝宝 暂无 今日小寿星 ... |
傻目录-纳古镇石油制品网络档案 纳古镇石油制品,云南锡业公司昆明物资商社关系高级润滑油菌,昆明市化学工业总公司润滑油脂经销一站,... |
语文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 通海县纳古镇中心小学 胡雪梅_... 纳古镇中心小学胡雪梅 注: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论文竞赛一等奖【摘要】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 |
纳古镇_通海网 通海网(http://www.tonghai.gov.cn/)是云南省通海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站点,访问量长期稳居全省县市级政府网站第一名。通海网与新浪、搜狐和腾讯等门户网站建立了广泛的... |
通海县纳古镇畜牧兽医站-中国食品信息网企业全库 职位:行政区划:530423 地址: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 电话:0877-3051001-传真:移动电话:邮政编码:652702 电子信箱:网址:行业代码:A053 经济代码:... |
纳古镇腾飞-爱读爱看数字报刊|电子报 要讲纳古镇的腾飞,得从9年前的一次调查研究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说起。1999年5月下旬,我和另外两个同志到通海县纳古镇调研。镇长马本礼、镇党委副书记马恒骧等同志带... |
纳古镇品牌推广网_worldhm.com 纳古镇品牌推广,中国最新资讯,中国热点追踪,中国热点讨论,中国新闻调查,中国商务平台,鸿蒙资讯,分类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