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行政地图 > 黄石行政地图 > 阳新行政地图 > 龙港行政地图
=== 阳新龙港行政地图 ===
=== 龙港资讯概况 ===
原龙港镇: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南岸。面积80.7平方千米,人口25.19万人(2008年末)。辖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镇前、龙跃、沿河、文卫、江湾、西南、龙湖、站前、百有、江滨、龙华、望城、永盛、建北、龙威、鹤浦、东浦、泰安、繁华等24个居民区(社区),砖瓦、新兰、新陡门、咸园、柳江、西排、东排、流浦、新渡、方岩、河底高、金钗河、江口、朝西、池浦、下埠、洪宫、李家垟、下涝、河北庙、瓦窑头、浦后、三大屋、黄家蓬、涂厂、新美州、象北、象中、象南、七河、刘北、刘西、刘南、黄中、方北、方中、方南、岑浦、章良、下东庄、二河、海头、朝北处、河尾、后岸、前东、民主、新垟、海下、西桥、东河、杨家宅、双桂、陈良、下垟郑、麟头、林陈、新光、童处、水深垟、凤江、凰浦、三垟、朱家站、长连屋、李庄站、汇龙、双龙、张西、孙店、施良、余南、余北、吴兰楼、林官仓、陈华垟、张东、韩家垟、希贤、吴家弄、仕家垟、陈宅、梧桥、徐家庄、陈家宅、环河、周家车、王家门、下湾、振棋、寿山、平桥、都口、卢处、三大庙、东庄、月星、大店、上河头、文楼、薛南、薛中、薛北、郭宕、下水门、西河、新河10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镇前路。【沿革】1983年10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政[1983]148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龙港镇,为县直辖镇。1992年沿江、龙江、白沙、海城四乡并入。1997年,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镇前、龙跃、沿河、文卫、江湾、西南、站前、百有、龙华、望城、永盛、江滨、建北17个居委会和新渡、方岩下、河底高、金钗河、江口、下埠、池浦、朝西屋、流浦、新美州、洪宫、涂厂、黄家蓬、瓦窑头、李家垟、下涝、浦后、三大屋、河北庙、柳江、咸园、砖瓦、新陡门、新兰、东排、西排、章良、岑浦、下东庄、二河、海头、河尾、前东、朝北处、后岸、民主、海下、新垟、黄中、象北、象中、象南、七河、刘北、刘西、刘南、方北、方中、方南49个行政村。2000年,龙港镇政府驻地由金钗河行政村迁至河底高行政村;同6月,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后垟增、梁宅2村除外),并入龙港镇;调整后的龙港镇面积80.7平方千米,人口23万多人,辖9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2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河底高村。2008年辖23个居民区,107个行政村
龙港特色美食街:百有街--有不少油炸食品,特色饮食,龙跃路-有不少酒家饭点,休闲餐厅,特色小龙虾。五十米之泰安地---有不少餐厅茶馆--如去茶去、阿波罗、拉芳舍、舍得坊等美食之家,还有部分美食集结地,如宫后路、西城路、夜晚的外滩等。
突破土地政策禁区,吸引农民进城,龙港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龙港农民城建设起因于1981年平阳和苍南分县。新设的苍南县出于县域经济发展考虑,需要择地建设本县港口和经济中心。经过反复考察,最后把地点选择在鳌江南岸的方岩下。但当时方岩下这个地方仅仅是处在鳌江南岸渡口位置的一个小渔村。作为一个新建的县,要把这么一个地方建设成为具有县域经济中心的地位的港口城镇,并非易事。尽管在港区建设初期,他们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的思路,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作了一定的投资,但是港区建设很快就陷入资金难以为继的困境。正在建设者们为之困惑的时候,《光明日报》上一则刊登山东潍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报道,启发了他们的思路。当时,苍南县有6500个万元户,其中有90%以上都在港区附近的江南三区。这部分农民经济上富裕了,也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时,他们还不敢想象进温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这里毕竟是规划中苍南县未来的港口城镇和经济中心,如果能把他们动员过来建设港区的话,这个经济中心就有希望了。然而,尽管1983年10月12日苍南县已经正式获准在方岩下的位置建立龙港镇,但是这个新建的龙港镇还仅仅是有个初步的框架,却缺乏居民居住而人气不旺的空壳镇。198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政策,从此,城乡户籍制度这堵筑在中国的城镇与农村之间关闭了几十年的高墙,终于稍稍开了个小口。为了动员农民进城,筹集公共建设资金,新任的龙港镇党委书记陈定模使出两个“绝招”,他总结说:当年,我是一靠“嘴皮”,二靠“地皮”,来吸引农民进城的。一靠“嘴皮”,是指宣传。二靠“地皮”,是指出售土地使用权。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卖宅基地。按照当时国家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只能由国家征用,无偿划拨,却不许买卖的。出售土地是严重违法的。但是,土地是稀缺资源,无偿使用会带来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决定农民进城建房,需要宅基地的,按照不同地段,收取不同的费用。1984年9月25日颁发的镇府(84)19号文件《关于本镇农民、居民建房有关规定》,规定不同地段征收不同市政设施配套费的标准:即金钗河至方岩老街每间收5000元;金钗河水闸南至岱头河,第一码头和东西大街(东起江滨路口、西至规划中的邮电大楼十字路口)每间收4000元;江滨路收3000元;其余在14米以上的大街两旁建房的每间收2400元;14米以下的小街每间收700元;纯属解决住房困难而在居民点建房的每间收200元。当农民们得知不管户口,只要能在龙港建房就可以进城时,经过短暂的观望以后,为了解不开的城市情结,为了多年来做个城里人的梦,人们开始蜂拥携款进城。当年就有三省七县5000多户申请到龙港建房落户,共收到地价款近1000万元。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城办公室前每天熙熙攘攘,人们怀着对未来城市的良好预期,有的要选择地段,有的要定址放样。通往龙港的新建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建筑材料的汽车在穿梭飞驰。新建的楼房天天在升高,新浇的街道日日在延伸。不到3年时间,一座新兴的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数万名农民离土离乡,迁入自己建造的“城市”——龙港。小城镇建设初期碰到的难题主要是人口集聚、建设资金和产业集聚“三大难题”。龙港镇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推出“三大改革”:一是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解决了农民进城问题;二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解决了建城资金问题;三是实行发展民营经济改革,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通过这三大改革,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建设资金来源和产业集聚“三大难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实现了从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第一次跨越。龙港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宋平、乔石、李瑞环、习近平等和有关部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建于1976年。位于龙港镇新街西侧,前临106国道,后倚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与龙港烈士陵园毗邻。是湖北省名胜之一,载入了《中国名胜大词典》。馆内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特委办公住宿处、特委防空洞、陈列室,共收藏文告、书刊、信件、武器、壁画、烈士遗物革命文物和照片五百余件。陈列分五个部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再现了彭德怀、李灿、何长工、吴致民、黄火青、曹大骏、叶金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由纪念馆管理的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彭德怀旧居、彭杨学校、红军后方医院等三十余处旧址,均列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安葬着3000余名红军烈士的公墓和17处著名烈士就义地的纪念建筑和传统教育点。1976年10月,湖北省文物工作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有国家文物事业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领导和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200多名代表参加。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后,王任重同志题写了馆名,王平、程子华、傅秋涛、陈康、兰侨等领导同志多次前来视察,并题词、赠诗。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是龙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小城镇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已有和后发优势的差异,开始出现分化重组,已形成小城镇“二次集聚”的趋势。今后小城镇的发展将有三种趋势:一是由于发展较慢、区位优势不明显、辐射力不强,一些小城镇将被兼并而消失;二是一些发展较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将成为大中城市的卫星城镇,在城市与农村中起到传递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少数发展快、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符合城市布局,经济总量、人口和城镇规模等都超过或接近建制市标准的小城镇,将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龙港就属于第三种。鳌江流域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浙江省、温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省市把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发展的战略新区和重要增长极,大力加以培育和扶持。浙江省政府《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2004.12)提出:“在培育温州大都市区的同时,积极培育龙港、鳌江组合城市,使龙港、鳌江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组合型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但鉴于目前鳌江流域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造成区域整体布局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为此,温州市政府研究并建立了鳌江流域区域协调机制,就流域及中心城市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协调,尽量避免和减少区域各县减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温州市政府在《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沿江地区发展协调规划》(2005.5)中提出“以龙港、鳌江、钱仓、萧江四镇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对沿江地区的空间功能布局进行整体协调,完善和加强城市中心功能,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并逐步发展成为温州市域的副中心城市,带动温州市域南部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并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为70万人,远景人口容量为100万人,整个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左右,远景人口容量180万人。同时加大区域产业的整合和培育。重点发展灵江山海协作区(主要发展印刷、礼品、塑编、家具等传统产业,承接温州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临港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不锈钢、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鳌江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机械装备、轻纺服装、礼品等产业)三大板块,以及依托雁荡山、滨海玉苍山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环海及山区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开发带。并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统一布局。目前,事关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江南海涂围垦、临港产业基地、福温铁路、滨海快速通道、苍南发电厂、舥艚中心渔港、鳌江港整治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启动建设,这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今后一个时期,龙港将进入从“产业城”向“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第三次跨越的重要阶段。该镇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温州市委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和苍南县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龙港实际,树立开放、创新、务实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路子(战略方针),以龙港城市中心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新的平台和增长点,以打造“中国(龙港)民营科技城”为抓手,全力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重点是深入实施“六六”发展战略(战略重点),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实力龙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都市龙港;实施生态支撑工程,建设生态龙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设文化龙港;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建设和谐龙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建设活力龙港。做到在鳌江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发挥主战场作用,更好地整合鳌江两岸的资源优势,坚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引领鳌江流域的跨越发展,最终实现从“产业城”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跨越。
网易同学录|苍南县龙港镇第二中学
中国最好用的同学录/校友录,提供留言,照片,通讯录,联络方式。...
龙港镇-首页-农村网|龙港镇电话|龙港镇地图|龙港镇邮政编码|...
龙港镇新农村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包括龙港镇村村通、龙港镇行政村、龙港镇简介、龙港镇企业、龙港镇地图、龙港镇特色、龙港镇资讯、龙港镇电话、龙港镇贴吧、龙港镇...
龙港镇_互动百科
龙港镇-这里介绍三个龙港镇,分别位于苍南县、阳新县和沁水县。苍南县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辖9个...
浙江苍南龙港镇“四个确保”做好新一届村干部培训--中国共产党...
2011年04月21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按照“早、活、实、严”的要求,对全镇1200多名新一届村干部进 行培训,着力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安排上求“早”...
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_互动百科
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简介 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前身沿江中学,创建于1971年。座落于龙港大道,北毗鳌江,西邻皇粮河,东临西四街。校园占地47亩,建筑面积8496平方米,总...
苍南县龙港镇南洋印刷有限公司-中部印刷网
公司目前拥有海德堡cp-2000四色胶印机,高速糊盒机,自动裱纸机及烫金,压痕,折光,压纹,一条龙生产设备,公司秉承“客户至上,以质取胜,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
龙港,快步奔新城-Micro Reading
2011年05月27日...调整后,龙港镇辖3个社区、25个居民区、171个行政村。“总人口达到50万,已经具备中等城市规模。苍南县委常委、龙港镇委书记林万乐说,...
欢迎访问龙港第四中学
龙港第四中学...校办2011-4-29·龙港四中2011年“五一”劳动节.校办2011-4-28·林万乐书记视察龙港四中校办2011-4-20·龙港四中兴趣小组活动有声有色管理员...
苍南县龙港镇康泰纸杯厂 网站
苍南县龙港镇康泰纸杯厂 首页 供应产品 公司介绍 产品动态 诚信档案 苍南县龙港镇康泰纸杯厂 朱爱粉 女士 可用保障金:¥支持先行赔付,保障买家采购安全...
最早的农民城龙港镇
龙港建镇于1984年,龙港人以敢闯、敢干、敢试著称。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多种经济成份"三大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信赖...
苍南县龙港镇民生药店 首页
关于苍南县龙港镇民生药店的简介... 您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苍南县龙港镇民生药店...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