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行政地图 > 台州行政地图 > 三门行政地图 > 横渡行政地图
=== 三门横渡行政地图 ===
=== 横渡资讯概况 ===
发展原则:1、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发动的原则。实施政府推动战略。发展个私经济的主体是广大群众,政府要坚持规划指导,通过全民发动、制度创新、有序组织、健全运行网络,强力推进个私经济的发展。2、坚持分工协作,统畴发展的原则。各产业集聚区应根据各自的产业分工和地域特点,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进行分工协作,或联动或错位发展。要着重处理好发展个私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港三城”的开发建设、与现有发展规模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规范发展的关系。3、坚持立足现实,内外联动的原则。实施产业带动战略。要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细分产业链条,见缝插针,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结构体系。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树立“跳出三门,发展三门”的理念,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强内外经济合作交流,促进内外联动,使个私经济在更大的空间上得到健康发展。4、坚持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三港三城”开发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三港三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将一二三产个私经济分门别类,“先易后难,先兴起后规范”和“示范带动、各个突破”的原则,不断推进个私经济的发展。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三港三城”战略,以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动力,以各种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以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为着力点,强化产业体系支撑,全民发动、政府推动、分层别类、组织有序,扶持培育有力,构建地方特色明显、产业链结合紧密、开放有序的个私经济发展新格局,努力使之成为三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新农村建设:一、立足发展夯实基础。提起新农村建设,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村庄整治和环境整治,是一排排崭新的农舍。这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更重要的、更本源的内容,还是发展新产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有保障,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获得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横渡镇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不断推进效益农业质量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初步形成了横渡的农业产业经济体系。先后建成了毛芋、杨梅、牡蛎、柑桔四大特色基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品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现有绿洲农场、三门文宇果木有限公司,稻蓬山果木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湫水绿芋艿、牧野荞头、绿洲杨梅、鑫鑫水果、双龙杨梅、新科杨梅等农业合作社,并成功对芋艿、杨梅、柑桔等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为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泛提高了横渡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优先,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山区第一宝贵的资源,加强山区绿色生态环境建设,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型“农家乐”开发为重点,将“农家乐”旅游村庄规划纳入全镇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中,从而推动发展山水景观类、人文风情类、新村建设类、古村落类等特色鲜明的“农家乐”特色村。把横渡建设成为以湫水大峡谷观原生态森林峡谷风光、东屏古村落尝农家菜、铁强蛎江滩品特色小海鲜为主的特色鲜明的集现代都市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花园。二、因地制宜选准切入点。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前提,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过上城里一样的生活。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而目前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要的新农村。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新农村建设抓的第一件事必须是群众十分关心、要求十分急迫、受益十分直接,而且见效快,能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距离县城较远,经济欠发达,横渡镇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垃圾乱堆,淤泥不清,蚊蝇遍地,饮水不卫生,厕所乱搭乱建。村容村貌几十年没变化,村庄内外道路不通,既不利出行又影响村貌;村庄建设没有规划,致使“有新房、无新貌”。有鉴于此,横渡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定在了村庄整治和规划上。全面开展“三清”、“四改”工作,对所有村庄普遍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有重点地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在“三清”、“四改”基础上,开展整治村建设。在少数具备条件的村庄,实行整体拆旧建新,或者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社区型农民新村。全面启动村镇规划编制,落实编制经费,加强规划力量。三、项目推进,整合资金。如何有效发挥政府支持资金的作用,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扶助力度和方式看,政府投入主要起引导作用。新农村建设涵盖面很宽,基本上包括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因而可以为政府的各种支持资金提供平台。一是将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包,向上争取资金,从而捆绑以工代赈、农业和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用于“三清四改”和村镇建设。二是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载体,通过政府扶持机制的创新,形成了各级政府投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帮扶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投入机制,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快了村镇规划和建设,村容村貌有的变化。全镇非库区范围的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三清四改”工作正逐步推进,大部分村庄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脏乱差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二是其他各项建设开始起步。理顺了新产业的建设思路,抓了一批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启动了“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抓了农民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建设。三是村风民风有了新的转变。开展新农村建设后,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参加赌博的少了,娱乐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四是干群关系得到了一定改善。新农村建设为基层干部服务农民找到了切入点,也为塑造干部新形象找到了结合点。基层干部主动与群众商量制定规划和研究对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农村长期发展落后于城市,但更大的问题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更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永续的过程,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更不能生搬硬套,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结合各地实际,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开好局、起好步,才能建设更加美丽、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地名:以镇政府驻地横渡(片村名,包括大横渡、横渡刘等村)得名。曾用名双龙,是以原双溪乡和龙山乡合并,取其首字得名。清代分属宁海县南乡大横渡、小横渡、岭根陈3个庄。民国17年(1928年)分属八保、松杏、屏山、金桥、白岩5个乡。民国24年,八保、松杏2乡合并为龙山乡,屏山、金桥、白岩3个乡合并为双溪乡。民国29年(1940年)三门建县,后仍称双溪乡和龙山乡。民国36年,双溪、龙山2个乡合并为双龙乡。1949年解放初仍属双龙乡。1950年8月,分设双龙、东屏、桥头、新渡4个乡。1956年2月,撤东屏乡,并入桥头乡;撤新渡乡,并入双龙乡。1958年冬改建双龙,桥头2个管理区。1961年建桥头人民公社,1962年建双龙人民公社。1981年,因重名,双龙乡改称横渡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为横渡、桥头2个乡。1987年10月,横渡乡改制为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销桥头乡,其行政区划入横渡镇。镇政府驻大横渡村。辖22个行政村大横渡铁强白溪南豪石仓岙深土洋小横渡岭根陈上房快岙岩下溪洋桥头善见岩下潘王岐庄松树坑木里湾东屏坎下金南林长林
横渡镇花店_浙江省台州三门县横渡镇鲜花店鲜花速递,鲜花预定,...
浙江省台州三门县横渡镇鲜花店 花朵朵鲜花店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设有配送店,如需提供偏远地区的鲜花速递,鲜花预订,鲜花订购,网上送花,异地订花服务,请提前咨询。...
三门县横渡镇快岙村
三门县横渡镇快岙村 领导班子 支委:支委:妇女主任:文书:劳务供需 乡村新貌 村总人口数620人,信息公告 村务公开...
池州市_石台县横渡镇政府_地址_百度地图
石台县横渡镇政府 详细信息:类别:兴趣点-政府机构-机关单位-其他 地址:池州市石台县...
三门县横渡镇桥头村
三门县横渡镇桥头村 领导班子 劳务供需 乡村新貌 信息公告 村务公开 信息公告···...
横渡镇工商代理|横渡镇法律咨询-台州结网
结网横渡镇工商|代理|法律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横渡镇工商代理|横渡镇法律咨询信息。查找横渡镇工商代理,横渡镇商标专利,横渡镇法律咨询等工商|代理|法律信息,请到结网...
横渡镇_镇图片_图片百科
横渡镇_镇图片_图片百科...横渡镇 所属词条 图片尺寸550X413 pixels 图片大小81k 图片格式jpg 上传作者 此内容为用户上传,可能受著作权保护,互动百科与内容的出处...
石台县横渡镇前进小学_小学
石台县横渡镇前进小学,石台县横渡镇前进小学联系电话:6411190通信地址:安徽省石台县横渡镇历坝村邮政编码:245105...
横渡镇|面包甜点
面包甜点 所在地区:横渡镇 所在栏目:在这里发布信息面包甜点:共0条信息 显示方式 显示数量 0 0/0...
三门县横渡镇南林村-视频-优酷视频-在线观看
2011年04月10日...横渡镇南林村 三门县横渡镇南林村...
石台县横渡镇秦岭小学_小学
石台县横渡镇秦岭小学,石台县横渡镇秦岭小学联系电话:6411019通信地址:安徽省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邮政编码:245105...
三门县横渡镇长林
三门县横渡镇长林 领导班子 文书:主任:劳务供需 乡村新貌 信息公告 村务公开 新农村建设···...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