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概况: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办事处,位于东大街西段南侧,西起南大街,东临和平门,南靠明城墙,北辖东大街,为西安市人口稠密的繁华中心。面积一百零八万余平方米。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4449男17699女16750家庭户户数11189家庭户总人口(总)31772家庭户男15501家庭户女162710-14岁(总)52770-14岁男27430-14岁女253415-64岁(总)2510515-64岁男1304115-64岁女1206465岁及以上(总)406765岁及以上男191565岁及以上女215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0742 历史面貌:柏树林街道位于西安城区中心地带,东至和平路,西临印花布园和安居巷,南起护城河,北辖东大街中、西段与新城区相邻,面积1.14平方公里。1993年,辖区内有居(家)委会34个,共14571户,41019人,汉族占98%,少数民族有回、满、藏、蒙等占2%。街道办事处机关驻东柳巷19号。辖区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发达,文物古迹集中,也是西安市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境内55条街巷,绝大多数形成于明清年间。东大街成为西安市的繁华商业中心始于陇海铁路通达西安后。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后,东大街连同整个柏树林街道地区的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发展。50~70年代,辖区内相继有21个居民委员会陆续开展了对烈、军属的优抚活动。常年坚持买粮买煤,挑水洗衣,协助料理家务。春节、建军节,组织驻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与部队开展联谊联欢。1980年初,街道组织驻地单位的学校、商店的青年和共青团员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孤寡老人、烈军属送温暖,进行包户综合服务。1983年办事处成立社区服务指导小组,有28个居(家)委会相继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设了48个服务项目116个服务内容。1983~1993年,为蓝田县老区贫困村民捐款32360元,粮票13940斤,衣服2万件;为黑河引水工程捐款11773元。其间,共发放社会救济金10440元,临时救济费2150元,抚恤金39510元。1993年,区域内有优抚对象456户,综合包户服务对象30户;义务服务小组33个,常年保持综合包户义务服务人员230人。至1993年底,累计安排残疾人106人就业,占残疾人的54.9%。80年代,对辖区内低洼地区和危陋旧房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东仓巷、卫华巷、开通巷、东厅门、菊花园、端履门等居民住宅小区,新建楼房153栋。区域内有驻地单位275家,其中有中小学校7所,幼儿园4所,医疗单位6所,影剧院4座。名胜古迹有汉代的董仲舒墓和卧龙寺,宋代的碑林,清代的南城清真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