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9449男20103女19346家庭户户数11476家庭户总人口(总)32579家庭户男15765家庭户女168140-14岁(总)48110-14岁男25300-14岁女228115-64岁(总)3109715-64岁男1578015-64岁女1531765岁及以上(总)354165岁及以上男179365岁及以上女174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5192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街道代码:610103006 经济建设:1988年,街道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市第一个工业产值和销售双跨2500万元的街道。当年,街道工业企业62家,商业企业23家,职工1500多人。其中,新开办的4家福利企业,解决105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居委会全部消除工业空白。全街工业产品达到120多种,畅销全国各地。其中12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300多万美元。长沙荣昌绣品厂和长沙文艺服装厂双双被评为长沙市出口创汇企业。全街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7倍,税收增加400多万元。1989年,文艺路街道经济发展呈现产销两旺态势。长沙荣昌绣品厂、长沙文艺服装厂等5家企业发展速度迅猛,企业实力大大增强。居委会经济工作在全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3年,文艺路街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发出4项新产品、新技术,扶持6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全街经济大幅增长。实现工业产值1.12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2亿元,上交国家和地方税收2285万元。 历史面貌:文艺路街道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外,东起雁塔路北段,西辖文艺路,南至二环路,北到南护城河,面积2.96平方公里。居(家)委会58个,居民19589户,69069人,汉族占98.5%,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族占1.5%。50年代始,因大批文艺团体在此选地筹建,文艺单位相对集中,故冠以“文艺路”名。1993年辖区内有12条街巷,办事处驻李家村112号。解放前,文艺路地区多为耕地和农村,居民很少。建国后,50年代,相继有陕西歌舞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省京剧团建立,后逐步形成居民区。经过40余年的市政建设,尤其从1980年始,文艺路地区利用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形成西安市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一条街。至1993年,辖区内已有专业市场7处,商业服务网点856个,有文艺、科研机构13所,中等专科学校3所,中央及地方企事业单位425家,中小学校、幼儿园9所。60~70年代,辖区内各居委会相继成立了拥军优属活动小组,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由办事处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到驻地部队为战士洗被褥,组织文艺团体到部队慰问演出,驻地商业服务部门还开展了义务为烈、军属送粮送煤、送生活日用品的活动。1980~1989年,辖区内相继有21个居(家)委会,筹集资金开办了社区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健身、文娱、书法等活动场地。其间,组织工商企业职工、学校师生与驻地部队开展“双拥”结对子活动,办事处制订了20项拥军优属公约。1990~1992年,发动驻地单位、居委会组成了58个拥军优属服务队,成立了“双拥”基金会,接受社会捐款1.5万元,开办“双拥”市场,安置了62名烈属子女和伤残军人家属就业。对16名立功军人的家属进行了表彰。1992年,文艺路街道办事处被西安市政府、西安军分区授予“双拥模范”称号。1993年,辖区内有拥军优属服务队115个,为烈军属、伤残军人和部队做好事31980件,为128户烈军属解决了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