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设:社会事业:全乡计生率、节育率、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生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完成率达成100%,并荣获县政府“计生工作三等奖”。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卫生院正抓紧施工,并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川北医学院对口培训的三名医生也学成返乡,卫生院防疫工作从根本上得以改善。教育事业成效斐然。普九教育成果进一步得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普及率达100%,学校硬件设施增强,校园得以美化。乡民政所继续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切实保障所有贫困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全乡广播覆盖达100%,光纤信息覆盖达65%,电话村村通。安全、综治工作扎实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工作到岗,全年全乡无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一治安灾害发生,真正做到了确保一方平安。 精神文明建设:全乡深入扎实开展“争当人民满意乡村干部”活动,活动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并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的密切了干群关系。创建文明单位取得实效,乡党委获县级表彰,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乡镇”。乡团委通过开展各种宣教活动,吸收了一大批先进青年加入组织,并培养了部分青年致富能手,受到团县委的好评。综治办加强法制宣传,聘请大坪法庭,大坪派出所干部举行法制讲座,使乡村干部法纪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继续稳步推进综治工作,落实对两劳人员的帮教,并形成对各种歪风邪气的高压态势。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强化人民调解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中的突出地位,努力把各种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聘请县农业专家讲解山羊饲养技术,助农增收。渔业协会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老年协会通过开展“争做孝顺儿女活动”,使养老敬老的新风尚得到发扬。乡民政所继续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切实保障所有贫困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全乡广播覆盖达100%,光纤信息覆盖达65%,电话村村通。安全、综治工作扎实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工作到岗,全年全乡无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一治安灾害发生,真正做到了确保一方平安。精神文明建设全乡深入扎实开展“争当人民满意乡村干部”活动,活动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并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的密切了干群关系。创建文明单位取得实效,乡党委获县级表彰,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乡镇”。 经济发展:税费改革后,全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轻装上阵,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水果生产。2004年全乡总共外销鲜鱼100多万公斤,创收8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核桃、柑桔等水果总销售240吨,实现收入18余万元。传统产业生猪出栏9000头,粮食总产1890吨,山羊出栏2800头,小家禽出栏杆23000只,中药材产值35万元,全年实农业收入1300多万元。粮经比例调整为3∶7,与上年相比,人均纯收入增长210元,增长率达12%。积极组织劳务输出,2004年全年外出务工人员2650人,实现务工收入579万元。全乡共有县级公路14.7公里,已经实现油化。投资62万元兴建的车渡码头一个。2004年,乡党委政府内引外联,吸收资金670万元,为铁鞭大桥顺利修建打下基础,铁鞭乡卫生院以及铁鞭小学教师住宿楼全面动工,由县交通局投资5万元修建的船泊小码头也通过竣工验收。 资源作物:铁鞭乡是县委县府确定的以蚕桑、水果、生猪生产为主产的基地乡镇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为主;小杂粮以绿豆、豌豆葫豆为主。养殖业以蚕桑、渔业、生猪为主。同时因地处升钟水库腹地,是人们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2006年全乡农业产总值1439.7万元,粮食生产能力1330多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9个;有村小学3所,乡完小1所;乡敬老院1所;小型电站1座(铁鞭电站);农村客运站1处,码头6座。截止2006年底,全乡已有9个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建成通村社公路102.7公里;安装程控电话600多门,有移动电话800多部,家用电脑50多台,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1座。场镇建设面积0.7平方公里,居民700多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森林覆盖率达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