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猫场镇:猫场镇地处贵州中腹地经济发达区的边缘,素有织金"东大门"和"小贵阳"之称,天织油路横穿全境,北上织金,南下安顺,东至贵阳,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网络完备.地势平坦,发展空间大.是织金东部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闻名全省的"竹荪之乡"和"皂角精加工基地".2001年该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同年地委行署表彰为"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1998年该镇"齐心"同"和平"两村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小康村,全镇97.3平方公里,人口约五万人.近年来,猫场镇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商品零售业,养殖业,种植业和乡镇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条水泥大街横亘镇区.十里大街即将完工.路灯装点着大街夜景,高楼店铺林立,服务设施完善,17所学校合理布局,20个卫生室分设各村,30万千伏变电站雄踞大寨河畔,村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目标.今日的猫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凭借丰富资源,营造宽松环境,外地客商纷纷涌入投资办厂,本地商贾做大做强.秀美的山水.丰富的资源,濡染出猫场人民聪慧豁达的性格,在镇党委,人民政府带领下,力争把猫场建设成经济繁荣的织东第一大镇。 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新寨村辖9个村民组,现有住户803户,人口3071人。辖区内住有苗族、布依族、穿青族、仡佬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比例为43.6%。全村耕地面积1333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竹荪、茶叶、脱毒马钤薯等为主。“十一五”期间,新寨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家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抓好农村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作,发展壮大了大草地经果林基地,种植面积达23亩,果苗近3万多株,并新增了黄金梨、猕猴桃、美国红葡萄等新品种。发展绿肥种植1000多亩,修建沼气池275口,并全部投入使用,使全村农村循环经济逐步向种植规范化,养殖科学化,沼气普及化,环境优良化迈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辐射带动的作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584吨,农村人口人均粮食为3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5元。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猫场镇位于织金县东部,处在东经10603~10604、北纬2632~2633之间。东与营合乡、南与上平寨乡、西与实兴乡及普定县猴场乡、北与牛场镇、马场乡接壤,素有“织金东大门”和“小贵阳”之称,是马场、牛场、化起、龙场、营合、自强六乡镇通往安顺的必由之路,安织旅游公路穿镇而过。猫场镇距省城贵阳127公里,距织金县城63公里,距平坝县天龙火车站48公里,是全县距火车站最近的乡镇。猫场镇始建于康熙年间(1666年),在建平远府时,知府邱业始编里甲,将其编为兴文里,解放前名为猫场镇,按甲子排列场期,因逢集属猫,故得名猫场,自清初建镇以来,是织金著名乡镇之一。解放后,相继设置公社革委,区委、区公所,“建、并、撤”后成为下辖19个中心村、一个居委会的建制镇。 二、自然和资源条件:猫场镇属亚带温润气候,年降雨1340mm,年最高气温22.5C,最低气温-4C,无霜期281天,集镇属山区丘陵地带,地势平缓,土质肥沃,平均海拔高度1345米,地表岩石主要以石灰石和页岩为主。全镇现有水库2座,库容为59万立方米,其中萝卜冲水库水源位于铁厂坝一带,是今后集镇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环抱集镇的两条河流把集镇衬托的更具魅力。猫场镇矿藏资源丰富,已控明的有铁、硫、煤、重晶石等,具有开采价值的有煤、硫、铁、重晶石等。 一、地理位置:新寨村地处猫场镇西南面,约5.5平方公里,天(龙)织(金)三级旅游公路305省道、偏(石板)新(寨)公路在境内交汇后由南向北横穿全境,交通便利,距猫场集镇所在地2.5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