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4.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近年来,包尔海乡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达到1320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达5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35元,比上年人均增收248元,增幅36.1%,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人大幅增加,说明包尔海乡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收入构成也从以前单一向多元化收入转变。转移劳动力在外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4.2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据调查,包尔海乡农机总动力14508千瓦,年增长率7%;拥有各类拖拉机80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3台),较上年同期增长3.5%;拥有各类配套机引农具1318台,年增长率8%。包尔海乡3.56万(667m2)的耕地实现全部机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对土地流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4.3农业比较效益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多数农民愿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种田收益日趋回升。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逐步提高,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由最初的“低价”转为“高价”。2003年土地一次性转让费1000元/667m2左右,2008年达到3000元/667m2以上。 简介:包尔海乡位于开都河南岸,距焉耆县城12公里。四周分别与农二师27团、四十里城子镇、劳改农场、王家庄牧场、苏海良种场、查汗采开乡、十一农场毗邻。2006年辖开来提村、包尔海村、岱尔斯村、夏热勒岱村、查汗布呼村5个村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6670人,其中农业人口5442人,有汉、维、回、蒙等8个民族,是焉耆县和巴州地区蒙古族邻居较为集中的乡之一。人口出生率12.1‰,自然增长率14.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297亩。特色农作物有小茴香、棉花、白葵等。 土地流转特点:3.1流转方式以转让为主,2008年,包尔海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以转让形式流转的面积340.2(667m2),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2流转期限以长期为主,2008年,在土地流转的面积调查中,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面积达340.2(667m2)。3.3零星流转较多,整体流转较少,整体流转主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相联,子女在县、市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户,举家迁入县、市的一般以“卖房”的形式连同承包土地一次性出让:在县、市从事二、三产业有了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承包土地一次性出让。3.4签订合同形式,以书面合同为主,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增强。流转合同以书面形式签订。3.5土地流转效果初步显现,土地流转对于转出土地的承包户来说,不仅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还能安心外出打工:对于转入土地的经营户来说。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增加,也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增加收入。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1土地流转范围比较小,主要发生在本村亲戚之间、邻居之间或者要好的本村居民之间,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没有向科研单位、企业和村外人员流转。5.2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目前,包尔海乡50(667m2)以上的规模经营户有146户,大部分是农户前些年开荒形成的。通过农户间相互流转土地形成的规模经营户不到1%。总的来说,包尔海乡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分散的、自发的、不规范的阶段。 生产状况: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125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838万元,第二产业5716万元,第三产业974万元。主要农作物产量:粮食3703吨,小茴香237吨,棉花952吨,甜菜6984吨,工业西红柿92000吨,色素辣椒499吨。植树造林88亩,林业总面积达3046亩,林木覆盖率23%。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508千瓦。年末牲畜存栏13200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54元,比上年增加365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0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实验村岱尔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06年全乡新建、改扩建县乡村公路3.8公里,包尔海乡兽医站建设项目即将完成;新建、改扩建各类水利设施36个,铺膜防渗5.1公里(4.1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乡容村貌不断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