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镇人民政府驻詹桥。镇区位于镇域中心。拥有19家企业,年产值在30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年利润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矿产业是本镇的支柱产业。詹桥非金属矿为镇内利税大户,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实现利税45万元。集镇商业贸易发展迅速,市场繁荣,拥有湘鄂边界最大的矿石市场、服装市场、谷酒市场,经营各类农副产品的店铺182户、专业市场11家,流通大户28家,商品成交额达7000多万元。交通发展迅速,省道1870线穿镇而过,1996年投资200万元,完成集镇街道水泥硬化,投资150万元建成市境乡镇最大的停车场,拥有大小车辆300多台。2000年,产生于集镇的国内生产总值3000万元,各类税收76万元,进入镇财政的收入103万元。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集镇拥有1所中学、1所农校、2所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农村广电突飞猛进,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镇,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合作医疗居全市先进行列,镇卫生院1996年创“一级甲等医院”。1960年6月詹桥公社党委书记李再荣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给詹桥公社颁发“卫生之乡”的锦旗。 历史沿革:该镇据临湘市地名志载,詹桥古地名原为北若,境内有一港叫若港,名源无考。相传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詹姓老翁为解决若港两岸群众过往之难,自筹经费在若港上修起一座两孔石桥。人们为纪念詹翁好善之德,将此桥取名“詹家桥”,北若之名随之消失。解放初,詹桥属于临湘第7区,1956年撤区后为詹桥、壁山两个乡。1958年由贺畈、壁山、詹桥3个乡合并为詹桥公社,1961年缩小为詹桥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6月析出6村建壁山乡,1985年与壁山分开建为詹桥镇。2008年,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湘民行发[2008]5号):将临湘市贺畈乡、壁山乡与詹桥镇合并设立新的詹桥镇。新的詹桥镇以原贺畈乡、壁山乡和詹桥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詹桥镇的行政区域,新的詹桥镇辖1个居委会、30个建制村,总面积151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詹家桥(原詹桥镇人民政府驻地) 经济状况:该镇扼湘鄂咽喉,守湘北门户,境内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地。四周山为药菇山、大云山的余脉,主要山岭有断峰山、铜鼓山、水泉山,海拔在5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属于桃林河支流的团湾河、詹桥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柑桔、花生、八味豆豉、谷酒、马尾松等;矿藏丰富,已经探明的有47种,其中长石、高岭土、石英、绿柱石、芙蓉石和稀有金属钽、铌等蕴藏量大。1958年曾在本镇团湾村挖有一块重2300多斤重的绿柱石,现陈列于北京博物馆。镇民主要从事种养殖业、矿石加工业、酿酒业。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118万元,税收113.?3万元,财政收入212万元。 下辖村庄:原詹桥镇下辖村:大界村三界村占桥村明月村印石村排柳村红岭村高岭村新沙村沙团村雁南村团湾村水泉村,原贺畈乡下辖村:贺畈、白竹、西冲、东冲、鸦山、分水、抬头、金星、观山、云山、群建,共11个村委会。原壁山乡下辖村:壁山、长浩、星明、黄泥、长坪、余湾,共6个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