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这里诞生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珍藏了我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这里哺育了邓天乙、李耘生、张太恒等大批仁人志士,被誉为“红色基地”、“将军之乡”……但这里却不靠山,不临海,没有任何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因此,当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南部,素有“东营市一枝花”、“齐鲁明珠”美誉的广饶县大王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在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全力进军山东第一镇时,“大王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王镇这方土地拥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王人发扬紧跟党走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坚定“建设文明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一路领先。2007年,当“大王人民齐奋进,争创山东第一镇”的口号在全镇广泛唱响的时候,这里已率先步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大王镇大力实施“强工、扶农、建城、兴商、富民”的方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20亿元,生产总值75亿元,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53亿元,境内财政总收入7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工业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进程渐入佳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荣获全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全国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山东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创造了“三化三集中”的新农村建设“大王模式”,被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列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研究课题。从无任何自然优势到创造发展优势,为新农村建设破题,这在许多专家学者眼里是一个“大王现象”。让我们再次把目光会聚这片神奇的土地——“红色大王”,看“红色大王”是如何领跑和谐新农村,全力进军山东第一镇的。 地理环境:大王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优势显著,治安秩序良好,发展潜力强劲,是各届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乐土。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必将进一步推动镇区乃至户县以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辐射带动西宝、咸户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 经济发展:近年来,大王镇树立打造县西经济重镇的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社会相和谐的新大王,促进大王政通人和、繁荣稳定。1、苹果基地。大王镇栽植红富士等优质苹果2万亩,上坊、韩卓、小池、观后等村为苹果生产专业村,示范园200个,年产优质苹果5000余万公斤,远销东南亚。南辿3000亩红富士苹果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菊花特色产业基地。依托大王菊花生产协会,全镇发展药菊、荼菊7000余亩,年增加药农收入1400余万元,集种苗供应、栽培管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产品远销浙江、广州、亳州等大型食品、药材市场。3、生态林基地。全镇在沿山、黄河二台阶地退耕还林1.6万亩,植松柏、核桃、杜仲、花椒、国槐、刺槐、杨树、桐树等多种林木,通道绿化45公里,栽植片林240亩,防风绿化100公里。4、干果基地。沿山前坪、小花、南辿、双桥、桥坪等村发展核桃、枣、花椒生产,1700公顷核桃2006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5、无公害香椿加工基地。依托前坪、南辿沿山一带生产的红香椿建立无公害食品加工厂-鑫峰食品厂,年加工红香椿100多吨,受益人均增收1200多元,企业被评为国家、省、市先进企业,产品被工商评为放心食品。6、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的肉、蛋、奶产品。(1)养猪基地。小池、韩卓、观后、金盆等村为主规模养猪。百头以上猪场7个,全镇猪存栏6500余头。(2)养牛基地。前坪、陈常等村为主的晋南大黄牛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全镇存栏超过1000头,为名优牛种--晋南大黄牛保存繁育基地。金盆村生态奶牛36头。(3)养鸡基地。以新兴、观后、观庄等村为主的肉鸡、土鸡养殖,存栏10万余只,特别是方山景区绿壳蛋鸡养殖为农民又创出一条致富新路。 基本概况:大王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22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97个自然村,97个村民委员会;有27638户,88991人;其中女43907人,非农业人口104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3‰,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48%.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000万元、260000万元和40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4%、53%和33.3%.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87公顷,总产5.67万吨;瓜菜1193公顷,总产10.26万吨;种植业产值30912万元.全年造林398.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94%;林果总产6515吨;林业产值547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7332头,猪存栏4665头,羊存栏16238只,家禽存栏16.4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2285万元.水产品总量391吨,渔业总产值6256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1800千瓦,农村用电量24700万千瓦时.乡镇企业总产值135亿元,利税17亿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产值39.32亿元,利税48007万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10元,比上年增加690元.有中学2处,小学10处,在校学生共1008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6部.小康水平指数达99.8%,有88个村达到小康水平.被评为基本实现小康乡镇. 经济作物:大王镇是一个绿色农业重镇。镇党委、政府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接受西安——咸阳经济圈的辐射,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到2004年底,全镇实现农业产值0.7亿元。按照省108国道沿线设施农业带、咸户路中棚草莓带、渭河苗木花卉旅游示范带的布局,大力发展镇区设施精品农业,镇区108国道沿线已建成100余栋日光温室大棚菜、果基地,咸户路中棚草莓已达300余栋,宋东、宋西已建成2000余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西安、咸阳重要的“菜篮子”。镇区北部渭河苗木花卉旅游示范带作为山川秀美工程列为国家级重点投资项目。长庆油田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渭河苗木花卉基地已初成规模,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咸阳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