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城北乡原由三个乡合并而成,现分为三个管理区,有35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1860人,最大自然村人口也不足1000人。全乡面积232平方公里,有山295230亩,地14795亩,海拔高度自300至1050米不等,平均高度大约在500米左右。气候、土壤等状况同丽水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生态植被好,水土保持好,基本无污染,昼夜温差大。这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非常有利。城北乡的社会发展状况良好,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综合治理成效突出,平安城北是龙泉市的平安乡之一,尤其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较为发展和完善,人民安居乐业。值得一提的是该乡在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方面,一直是龙泉市的先进乡,在山花工程建设中,早年就已通过省级验收。2006年9月,龙泉市城北乡、遂昌县安口乡、松阳县枫坪乡,又一次在城北乡举办了三县市毗邻乡文艺会演。这是一项促进毗邻乡精神文化建设、开展联合综合治理、增进毗邻乡友谊的重要举措。当地的传统艺术、文艺瑰宝——木偶戏,也一直活跃在毗邻乡的各大小山村。城龙乡的经济发展状况,2004年人均纯收入2860元,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第一产业种植业.以及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外出经商、务工,当地的第二、三产业则不发达。在经济来源中,庭院经济——香菇、灵芝、黑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收益不少,经商、务工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总的来说,纯农业的收益并不高,留守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生活。从人均拥有的资源看,有山林20多亩,田一亩多,外加岸地,比起平原地区,每人仅拥有几分田地的情况,应该说城龙乡山区的土地资源是丰富的。但投入少、缺乏管理,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效益不好,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有撂荒现象。从产业来看,粮食产业是其支柱产业,田地多种粮食作物,自给自足或作家庭养殖饲料,农田只种一季水稻,少见二茬作物,亩产收益不足500元,效益低下,土地资源存在严重浪费。毛竹产业,人均2亩多,但投入少,缺乏水土肥科学管理,经济效益没有突显出来,多属低产笋竹林,也没有作为主导产业。其实毛竹产业在城龙乡就目前而言应属是一个最好的产业,也有基础,应该做大、做强、做精。低产竹林,亟待改造提升,同时发展毛竹深加工、形成产业化,使资源增值增效。林木产生,当地以杉木、松木为主,还有阔叶林等,对于竹木产业,当地人认为这是天赐的,只要有露水就行,无需付出,缺少管理。香菇、黑木耳、灵芝业,产值几百万,目前由于市场状况正在衰退。种植业中还有香榧基地60亩,是由土榧改造而成,但尚未投产,茶叶800亩,规模也不大。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是蔬菜业,06年发展的100亩高山蔬菜(四季豆)基地和05年发展的60亩山露菜基地效益可观,高山蔬菜四季豆,亩产收益6000--7000元,07年将发展到400亩左右,并产生了辐射。这是产生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产生的示范效应,但需要同步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养殖业中,有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养鸡场。在第二产业中都是个体经营,几乎没有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有一家近1000万产值的太阳伞厂,还有一些小型毛竹加工厂,另有小水电厂7座。从纵向看,近几年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原因同全国一样,主要是近些年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发展。从农民的素质看,留守农民同其他地方一样,素质普遍较低,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缺乏发展的新理念,不善学习,信息闭塞,恐与市场接触,组织化程度低,安于现状,以资源取胜,靠“吃露水”过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村级组织大多没有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认为那是政府的事,要加快农业发展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需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加快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大力发展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开发种养业。 行政辖区:下辖村:陶海村油坊村离山村飞龙村画梁村安堂村烈马村安北村双马村古竹村笕水村柳溪村崇乐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244男3134女3110家庭户户数1521家庭户总人口(总)6241家庭户男3131家庭户女31100-14岁(总)22800-14岁男12140-14岁女106615-64岁(总)378615-64岁男184115-64岁女194565岁及以上(总)17865岁及以上男7965岁及以上女9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207 乡镇简介:该乡位于梁平县城北面,乡人民政府驻地星桥街道(星桥村)距县城5公里。城北乡辖8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面积53.1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该乡始建于1949年12月,当时属城北区(1950年9月改称九区),1951年春建村政权时,所辖十三保改为13个行政村,1958年9月建立城北人民公社,1959年7月划归城关区(同年9月改称中城区)。1968年11月建立城北人民公社,辖9个大队。1984年1月恢复乡建制,改称城北乡人民政府。1992年10月8日,原城北乡与原星桥乡一部分(6个村)合并成立新建制城北乡,辖15个行政村,2002年12月将15个村、166个组合并成8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该乡地形起伏明显,南面(临县城)4个村为平坝,以水稻种植为主,多水田,河渠纵横,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多条过境河流,是县城优质大米、鲜鱼、鸭、蔬菜的主要供给区;北面4个村为山区,竹木资源丰富,有未开发森林面积15535亩,森林覆盖率38.8%,其间气候宜人,大豆、花生产量大,品质好。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梁平作业区门三井、高都一井、高都二井坐落其间。乡内两路村的鸭子,双桥村的峨眉豆,高都村的李子是县城畅销不衰的知名产品。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优质水稻、良种鱼、鸭养殖比例逐年提高。该乡人民政府驻地星桥街道街容整洁,环境优美。近两年,随着城文公路和部分村级公路的硬化,来自垫江和云南昆明的客商来乡投资建起了星益页岩砖厂和云凯食用油脂厂,另两家企业正在考察选址,有明显投资意向。乡内原有工业企业以传统的小型猪鬃加工厂为主,年产高标准水洗鬃500—800标箱,尚有较大生产潜力。传统产业鸭苗孵抱年产量180万羽,商品鸭80—110万羽,给大型养殖和加工预留巨大商机。该乡基础建设有较好的底子,街道规划布局合理,生活用水与县城同网。城(北)文(化)县级公路和河(井)大(长)、河(井)两(路)村级公路硬化,使乡内外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两路村村级公路硬化已在做前期工作,届时,将有两条水泥路由县城进入城北。乡内村组公路骨架合理,路况良好。达万铁路横穿乡内,距梁平站只有两公里。乡内群众安装座机电话达到2000余部,约占总户数的40%,有线电视用户1713户。手机普及迅速,信号好。该乡中心学校辖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部和7个村基点校,现有49个教学班,有教职员工85人,在校学生1600余人。其教育教学水平为邻近乡镇之首。乡卫生院有X光机、心电图、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牙科综合治疗机等设备,能够担任常规治疗、防疫任务。 一、城北乡旅游资源情况:城北乡境内奇石林立,美景遍布,既有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又有自然生态优美环境,还有百塘千亩水面养殖基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生态环境优美。南依美丽的钟罗山,苍松翠柏,林木繁茂,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钟罗山休闲公园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极为优美。2、奇石地质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园林石和溶洞地质资源,仅园内就摆放奇石达30万樽。奇石园内有小二型水库2处,碧水与奇石交相互映。红云洞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已初步探明属地下溶洞。投资3亿元的中华奇石城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3、水面资源开发极具潜力。北靠浚河,广聚、辛章一带有大小近百个鱼塘,有近千亩水面养殖区域,还有近五百亩的荷花可供游人观赏,是开发休闲垂钓、漫步荷塘、赏花伴月、水上游乐、尽享农家田园风光的好项目。4、历史文化遗址较多。有乾隆行宫遗址、圣渊寺遗址、古汉画石像墓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当地还有民间演出队伍,传统的民间折子戏、划旱船、舞狮子、高跷、扭秧歌等剧目在这里得以发扬继承,曾在市县级演出活动中多次获奖。5、餐饮旅游业发展迅猛。沿钟罗山麓的演马、寒良寺、盖家洞一带餐饮服务业发展迅猛,既有星级标准的商务大酒店,又有农家特色小吃,具备了较高的接待能力、接待标准和接待档次,是商务、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6、投资环境优越。近年来,城北乡高度重视旅游开发工作,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先后有信诚驾校、银光驾校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乡投资建设,年培训驾驶等各类技能型人才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