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面积人口:位置:宝庆乡位于富顺县城东南,东邻泸县潮河镇,西靠龙万乡,南接怀德、万寿镇,北抵童寺镇,环抱于青山岭与龙贯山之中,境内产享誉四川的高粱酒,有风景如画的"四川省自然生态小区"天池湖自然生态风景区,朴实的民风,独特的风情,构成了宝庆特有的旅游景致.好乐土精致山乡。 建置沿革:宝庆乡因“宝庆寺”得名,清置在城乡宝庆寺保;民国初年,称宝庆团;民国23年(1934年),分属宝店、大坳乡;民国29年(1940年),两乡合并称大宝乡;民国31年(1942年),为宝店乡;民国36年(1947年),分属宝店、大坳乡;民国38年(1949年),合并称天宝乡;1951年,分属天宝、许家乡;1955年,并天宝、宝庆乡及天洋乡一部分置宝庆乡;1958年,改宝庆乡为宝庆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 旅游资源:2003年12月,宝庆乡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建成天池湖自然生态风景区.湖区占地564.25亩,有果树近1000亩,森林资源5000亩,三个自然湖泊天池湖,鲢鱼湖,月亮湖蔚为壮观.近年来,为进一步绿化美化环境,又投资60多万元打造出了富顺县一流的乡村文化广场---桐花广场,积极引导环湖村民开办农家乐,现已培育出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每年都有不少于10万人慕名前来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天池湖带来上1000万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此举办的全县性的天池乡村旅游节,更是为天池湖注入了沸腾的人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天池湖以它少女般的柔情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用它博大的胸怀养育着一方百姓,美丽的天池湖正以崭新姿态吸引着八方来客.天池湖碧波荡漾,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纳入富顺县青山岭――天池湖生态度假区整体规划建设,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物产资源:概述:宝庆乡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丘坡平缓,土层较厚.各丘陵间冲,沟,坳纵横切割,稻田密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势条件.宝庆乡自然资源丰富,在1.4万余亩耕地中,绝大多数土质肥沃.水资源充足,塘,堰,库蓄水量确保了农田灌溉,更宜于发展养殖业.森林面积1万余亩,植物种类多样,科属众多.矿产资源藏量丰富,煤,石灰石,黄沙石,方解石可供大量开采.动物资源有野生飞禽,走兽,爬虫等数十种.宝庆乡属典型农业乡,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同时盛产油菜籽,花生,黄麻,甘蔗等经济作物.利用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丰富等优势,宝庆乡大力发展农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的宝庆乡变成了商贸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乐土,造就了今天精致而不失内涵的新宝庆.人间天池造福乡民宝庆乡境内的天池湖,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青山岭北麓.浩渺的水面和四周茂密的森林,构成一个景色怡人的天池湖自然生态风景区.静静的天池湖像一条巨鲸,身子稍显弯曲地平躺在青山之间,从湖的这头看不到湖的那头.如今的天池湖,不仅发挥着水库的功能,解决了宝庆乡及其附近相邻地区的干旱问题,还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旅游和观光农业,带富山乡儿女.天时地利物产丰富宝庆人民热爱家乡,扎根沃土,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农业:宝庆是个传统农业乡,20世纪70年代初,境内开始种植杂交水稻,该品种再生能力极强,在收割后一两天内就会从谷桩中发出新芽,且长势快,经蓄留,能抽穗,扬花,结籽.引起当地农民重视,开始有意识蓄留.进入80年代,宝庆乡党委,政府通过多年实践,反复摸索,总结出一整套蓄留再生稻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成功经验,并以此指导全乡.由于指导有方,措施得力,境内再生稻生产,成为县内的示范基地.当时1000亩的展示区,头季稻加再生稻亩产可达820~850公斤.正是再生稻投资少,见效快,米质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使其在富顺县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这不仅促进了粮食的增收,也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