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胜古迹:建国后将清代桐城区域一分为二,古桐城的桐城八景桐城枞阳两地亦平分秋色,位于枞阳的有:浮山夕照、枞江夜雨(又名枞川夜雨)、竹湖落雁。 行政沿革: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明正德年间明桐城(今枞阳雨坛乡人),齐之鸾。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成为了:枞阳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及一批名人墓葬。关于枞阳县名的由来,说法有三: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科教文化:新中国建立后,县文学艺术事业日益繁荣,县黄梅剧团蜚声大江南北,民歌创作誉满诗坛,文学作品不断发表,一批文艺新人正在茁壮成长。1989年,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63个、文化馆站13个、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74个;广播站遍及乡镇,电视机已走进千家万户。全县从城镇到农村,从儿童到老人,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领域里,慈云桂成为“中国计算机之父”,汪旭光号称“炸药大王”,疏松桂点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倪皖荪从事低温声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王奎仁发现了“张衡矿”,陶善昌研制了国际首创闪电探测定位系统,他们的科研成就,均为世人所瞩目。据初步统计,枞阳人现在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的教授级的专家就有100余人。在县内,1989年,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已有200余人;科技兴农、科技兴渔、科技兴厂已结出丰硕成果。悬壶济世、行医卖药,在枞阳大地上自古有之。在这块土地上,名医辈出,药店如林。名医古有余霖、许丽京,今有查少农、疏元善、汤春生等;医学名著有方以智的《医学会通》、余霖的《疫疹一得》、许丽京的《医方新编》等等。1949年统计,全县中药店132家,中医人员279人。1989年,全县乡以上医疗单位有60个,职工1293人,其中930人有技术职称(副高以上的有26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一般疑难病症可以不用出县便能诊治,人民健康基本得到保障。县境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有舞灯、划龙船和武术,其中“东乡武术”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历史上曾出现“三十六名教”;而今到处兴办武馆,武术之花开遍枞阳大地。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教学常抓不懈,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历次省市体育运动会上枞阳健儿均获得较好成绩,如蔡声和在安徽省首届运动会上夺得百米跑第二名,取得了零的突破;1958年,焦志华在安徽省100米蛙泳比赛中,打破了省记录,荣获第一名;1981年,施小平在安徽省少年棋赛中,获得象棋组冠军;1986年,吴卫凤获全国六运会女子柔道第三名,后在亚运会上又夺得银牌。枞阳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三面环水、“望之若浮”的浮山,有“亚浮山”之称的白云崖,有何宰相读书的青山石屋,还有“秦始皇三鞭抽不动”的岱鳌山。浮山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以108洞和400余块古代摩崖石刻著称于世,自古以来游人络绎不绝。县境文物古迹众多,仅名人墓葬就有方以智、钱澄之、刘大櫆、姚鼐、王胜、方学渐、阮鹗、吴应宾、吴汝纶、李光炯、房秩五、鲁生等数十处之多;至于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古代建筑、馆藏文物等等,更是难以枚举。 无糖荞麦糊:本品以《本草纲目》为依据,精选优质苦荞麦为原料,采用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研制面成,不含任何色素和食用添加剂。本品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具有祛寒去火、养颜护肤、清凉解热、补血养神的食效,对高血压、高血糖的人更具独特效果。经常食用能有效地调整人体各种需要和合理平衡。 基本概况: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长江北岸,地处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东南与铜陵、池州市隔江相望,西北以菜子湖、白兔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枞阳城区与安庆市毗邻,北与无为、庐江县接壤。县域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耕地42130公顷,山场34000公顷,水面42000公顷。现辖22个乡镇,431个行政村(居委会),95万人。境内有11个民族居住。枞阳镇为中共枞阳县委和枞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雨坛乡黄公山,原名高山,取高出当地群山之义。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攻下皇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自焚而死。出外募兵的侍中黄观闻变后,在贵池乌沙投江而死,其妻闻讯,携玲、角二女亦投江殉难。为纪念黄观一家之忠孝节义,邑人方佑会同当地名流,在雨坛乡黄公山(高山)顶部开阔处,建黄公祠(俗称“黄公大王庙”)三进,并将高山改名为“黄公山”。每逢黄观殉难日,乡人瞻拜不绝,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胜地。在明代,黄公山周围群众自觉封山护林。清朝宰相张廷玉笃爱黄公山风景,特在石壁上亲题“神林永禁”碑(石刻至今犹存)。:清代太平军首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两次召开了重要会议,对保卫天京、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抗战期间,共产党人在陈湖、水圩一带创立了桐东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敌、伪、顽的反动势力;解放战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枞阳镇成为解放军中线指挥部,县属江心洲和沿江各码头均成为解放军的起渡点。枞阳西乡喜文,东乡重武。民国17年,共产党人章逐明在章家大屋创建了桐城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同年11月,成立了中共桐城区委,下辖15个支部(其中有10个支部在今枞阳县境)。次年8月,成立了中共桐城县委,下辖区委3个(其中2个区委、19个支部在枞阳县境)。这期间,浮山成为安(庆)、桐、枞、庐地区共产党的活动中心,浮山中学成为秘密交通站,会圣岩吴富之家成为中共县委机关。民国19年,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召开了8县联席会议后,枞桐地区掀起了武装斗争高潮,枞阳人陈雪吾、吴克正、张舜卿等在欧家岭领导了武装暴动,成立了皖中红军独立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陈瑶湖一带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并成立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枞阳人民在沿江一带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民国3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近20万人抵达枞阳沿江一带,枞阳人民积极参军、参战和支前,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新中国诞生,枞阳人民为之奋斗了20余年,牺牲了600多名优秀子弟,著名的烈士有童长荣、史伟、史逸、陈石奇、陈雪吾、吴克正、吴鹏武、疏冠中(苏拓夫)、黄静寰(黄彬)、张舜卿、朱锦铭等等。他们的英雄业绩均已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他们的英名将与世长存! 交通运输:京台高速以及103、229、320、228、227等省道穿境而过,通过铜陵长江大桥与铜陵市跨江相连,航运有长江黄金水道。根据规划,我县交通建设2011-2015年间将完成20亿投资,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港、站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建设八大重点工程:一是国家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祁济高速枞阳段和北沿江高速枞阳段,新增高速公路100公里;今年内开工建设池枞大桥。二是干线公路升级工程,争取普枞一级公路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力争完成义小公路、白会路等升级为省道,铜安路由现在的技术等级二级提升为一级。三是农村公路完善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改造751公里,消除境内县道砂石路面。四是港口建设工程,新建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矿业综合码头2个,东方特种船舶基地项目1个,万吨级造船项目1个。五是运输场站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大型公路客运中心,实施县城区汽车站外迁,建成城关社会公益型停车场。六是城乡交通便捷工程,鼓励县城公交向城郊延伸覆盖。七是安全应急保障工程。八是科技节能环保工程。规划的合安城铁过枞阳,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池枞大桥和祁济高速枞阳段。完成农村公路路面改造111公里,其中县道路面改造81公里,乡道路面改造30公里。开工建设并完成全长12公里的庐十路路面改造任务。完成全长10公里钱桥至白湖公路和150延米的白湖大桥建设任务。建设大型公路客运中心二级汽车站1个,社会公益型停车场1个。完成渡改桥11座、标准化渡口改造项目3个。力争实施全长47公里的老枞桐公路路面改造和全长12公里的义小公路小缸窑至雨坛段路面改造及大窑圩埂段软基处理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 人文历史:枞阳是桐城派的发祥地,自古名人辈出,如明代贤臣齐之鸾。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明桐城(今枞阳雨坛乡人),是枞阳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功臣凤阳徐达,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徐达之子徐添福因避祸南迁,故更姓为齐。老宰相张英的祖母(张廷玉曾祖母)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故此,之鸾乃变成枞阳雨坛查岭齐氏一世祖齐添福(天福)后代。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先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齐之鸾在任刑部给事中期间,直言敢谏。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卒于任上,时年52岁,卒后列入乡贤祠奉祀。之鸾学识渊博,文彩宏丽,对桐城派的兴起有先导作用。姚莹在《桐旧集》序中曰:“自齐蓉川(之鸾)给谏以诗著有明中叶,钱田间(钱澄之)振于晚季,自是作者如林。”齐之鸾著有《蓉川集》、《南征纪行》和《入夏录》等各若干卷。之鸾诗歌直面现实,出语新奇,是当之无愧的桐城派始祖。,另外,雨坛齐氏后人齐遇以进士官广州按察佥事;齐心孝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齐维蕃以举人官台州知府,科第蝉联;齐述,号柳峰,明代人,诸生,工诗,性淳谨。中岁游于太学,例授别驾,坚辞不就,耕于白兔湖滨,以吟咏自娱。著有《柳峰集》;齐琦,字越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转户部任职,清出屯粮银二万余。出任浙江绍兴知县,大力简拔人才。琦名为文作诗,每一字句,均加以锤炼。著有《慕草》诸篇。齐鼎字调宇,号重客,明万历间诸生。聪慧瞻博,文雅标名。著有《蒯侯集》、《姓史》、《史略》等。齐杰字士庸,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刑部主事。后任江西赣州知州,卒于官衙;齐登辅字员倩,清代人。由贡生授山东青州府通判,升江西南安府同知,政绩卓异,升赣州道,未任归里。工诗文、善骑射,琴棋、音律、医卜皆冠绝一时。年八十四卒;齐永字肇奕,号西,清代人。初任福建临海县丞,防治海水为患,保障居民安全,政绩卓著,上官令护福宁洲并福安县印,皆有政声。后服母丧归里,刻其先人蓉川遗书并著《青莎馆集》行世。时里人称齐姓为大族。而高甸吴氏,以吴承恩(非《西游记》作者)、吴承颜,系同族兄弟,学行和政声,有名于时。承恩以选贡官潞南通判;承颜以贡生官监察御史,謇谔敢言,声震一时。与吴承恩同时,还有吴时逢,又名天启,以诸生通任侠,结识很多豪俊之客,名贤亦推许之。吴直以举人力攻古文,与同里方灵皋(方望溪)友善,刘大櫆乃其弟子,著述极富。吴汝纶(挚甫)以进士官冀州知府,同武昌张裕钊为至友,精攻古文,当时有“吴桐城”、“张武昌”之称。吴汝纶不仅学识渊博,志在维新,原欲为国抡才不得,乃施之乡邦,建立桐城学堂。时至清末,吴汝纶力举桐城派大旗,并适应新的潮流,奋起改革,开办新学,将桐城文派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称得上是桐城派的后起之雄。明末清初,浮山人方以智的《文章薪火》和石矶人钱澄之的《田间文集》中提出的文学理论,以经学之文导启学派,拯救古文之衰,树立了桐城文派文章的楷模。清代“桐城派”三祖都是枞阳人。方苞祖籍义津方皋庄;刘大櫆,汤沟陈洲人;姚鼐祖籍今义津镇姚王集。枞阳是桐城派的发祥地。明清之际,枞阳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出现了民间文化部落,区域文明随之逐渐形成,各种文化悄然兴起,文风日盛。枞阳人方苞师事钱澄之,首倡"义法"之说,开创"桐城派"文学主张,奠定了文派的理论基础。继之而起的是汤沟陈洲人刘大櫆,他的"音节神气"之说是对方苞"义法"说的继承和发展,在散文的艺术美方面发挥了自己的见解,成为桐城派的中坚和桥梁。钱桥麻溪人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人物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作家,他综合方、刘文学理论,提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统一的主张,强调"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观点,倡导"阳刚"、"阴柔"之说,肯定了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至此,桐城派古文创作理论已臻于完备,强有力的作家集团得以形成,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向全国展开,文章风气遍及神州,出现了"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局面,赢得了"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的美誉。枞阳县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建城于下枞阳,以阻魏兵南进;唐代辅公祏起兵反唐于枞阳镇;南宋李全镇守幕旗山抗击金兵;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朱元璋屯兵于城山,二人在今枞阳境内多次血战;明张献忠扎“四营”于枞阳镇,并进军浮山寨; |
枞阳县横埠镇黄山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枞阳县横埠镇黄山初级中学 枞阳县横埠镇黄山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枞阳县招投标信息网 ·枞阳县城连湖大桥至金.·枞阳县会宫镇拔茅小学.·枞阳县项铺初级中学综.·枞阳县白云中学教学楼工程·枞阳县麒麟中心学校教.·枞阳县枞阳镇旗山小学... |
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 钱桥初中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枞阳县钱桥中心校 枞阳县钱桥中心校 枞阳县钱桥中心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枞阳县财政局 枞阳县财政局...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 重点专题 财政要闻 政策法规 财政业务 办事指南 下载专区 乡镇财政 机关建设... |
枞阳县黄山初级中学_网校首页 枞阳县黄山初级中学 枞阳县黄山初级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枞阳县藕山团结小学 枞阳县藕山团结小学 枞阳县藕山团结小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_枞阳浮山中学人人网主页【人人网 校内】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一所中学,加入校内网,你可以找到“学校简称”的同学们,和他们一样写日志、传照片、分享音乐和视频、体验各种有趣... |
枞阳县_枞阳县图片_图片百科 枞阳县_枞阳县图片_图片百科...枞阳县 所属词条枞阳县[进入词条][进入枞阳县维吧]图片尺寸480X640 pixels 图片大小40k 图片格式jpg 上传作者 此内容为用户上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