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简介:两河碧水夹境过,一舟沃土孕商机,具有“河套明珠”之美誉的朱集镇,唐、白河夹境而过,版土面积117平方公里,辖31个村,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7.6万人,7.7万亩耕。朱集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怡人,有新石器时代的望家寺遗址,记存刘秀倒插柏的历史传说,有堪称一奇的“鸬鹚官”尚双喜之墓碑,有传承孝敬公婆遗风之典范的代栗碑之传说,更有革命旧址黄观填充纱厂等历史文物古迹。朱集镇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东北部。南通襄阳市区45公里,距襄阳机场25公里,翟双公路纵贯全镇南北,往东15公里316国道,往北通河南新野25公里,越南阳直达郑州。 三、河南省社旗县朱集镇:地理位置:河南省社旗县朱集镇位于南阳盆地东缘,是两市(南阳、驻马店)三县(社旗,唐河、泌阳)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距南阳飞机场60公里,省二级公路社(旗)一泌(阳)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乡辖1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3.4万人,总面积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 “河套明珠”之美誉的朱集镇,唐、白河夹境而过,版土面积117平方公里,辖31个村,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7.6万人,7.7万亩耕。辖官庄、宋王营、马沟、柳林、马套、望午、寇集、杨岗、上湾、孟庄、水田、老坡、郭楼、下湾、四新、尚寨、代栗碑、上陈、黄岗、雷庄、翟湾、袁湾、潘湾、刘湾、郝湾、路庄、天合、朱集、王集、崔营、罗庄31个村委会和朱集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12767户,农业人口56057人,国土面积1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957亩,地处襄阳市东北部唐白河下游的夹套平原,东西唐白两河夹境而过,北与河南省新野县五星、王庄两乡镇毗邻。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地势属于平原地区,东面是唐河,西面北河,最北面与河南新野县五星镇、王庄镇相接。朱集镇是1965年从程河区、双沟区分离出来,程河区原来是由黄岗、上湾、朱集、马套四个小乡镇合并起来。该镇位于南阳盆地的南端,唐白河流域(汉水最大的支流)。整体上属于南北气候,以北方气候为主。朱集镇有13000户人家,共计67000人。耕地面积76500亩,有31个村,176个村民小组。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于数量较大的农民来说,靠种田只能达到温饱水平,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所以外出打工的人很多,人数将近20000左右。每个小组有60到70户人家里,大约有100多个在外打工。由于打工的收入可观,促进了朱集镇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人物简介:常大娘(1891~1974)本姓刘,名相会,出生于朱集镇(原三间堂乡)刘玉亭村,九岁到大常村做童养媳,丈夫常培仁是个哑巴,他们先后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肖华司令员率八路军挺进纵队来到了乐陵,开辟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常大娘带领自己的儿女义无反顾的投身了革命,凡来她家养伤、开会、住宿的八路军干部、战士,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娘”。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常大娘家便成了冀鲁边区地委和靖远县的机关驻地,常大娘带领一家人挖地道、养伤员、察敌情、送情报,为乐陵的抗战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常大娘连任乐陵县一至三届人大代表。1972年,年已81岁高龄的常大娘卧病在床,地、县领导来看她,问她还有什么要求,她郑重地提出她惟一的要求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县里的同志来到她的病床前,郑重地通知,她已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70公斤,总产50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600公斤,总产4500万公斤。建国初期,全镇农业总产值130万元,1978年3700万元,2000年为1.86亿元。种植业总产值700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91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930万元。耕地面积900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75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0公顷,经济作物4000公顷。粮、经作物产值之比为1∶1.33。第二产业建国初期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0人,实现产值30万元,实现利税3万元;197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人,实现产值500万元,实现利税6万元;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00人,实现产值3.29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第三产业1978年,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人,年创产值20万元,利税2万元。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3800户,从业人员1.5万人,年创产值1.05亿元、利税1000万元。特色产业1998年以来,朱集镇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从镇情实际出发,经多方考查论证,确立了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新思路并付诸实施,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一)发展现状,为充分挖掘利用枣林这一资源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镇党委、政府勇于转变传统观念,拓宽思路,锐意创新,确立了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新思路。在发展上,着力抓了以下几点:(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四通一平”(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公交车、道路平)。(2)抓好旅游景点建设。目前,全镇已开辟旅游景点15处。在旅游景点开发上,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如母子树、望娘子树、情思树等。二是与古今名人轶事相结合。如李先念题词碑、结义园、铁将军树等。三是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如百枣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另外,今年投资近150万元,抓了观光塔、“全国金丝小枣之乡纪念碑”的建设。(3)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蔬菜、果园面积,形成了枣粮、枣菜、粮菜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二)主要成效,(1)提高了枣乡知名度,使朱集走向了世界,世界了解了朱集。(2)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小枣购销及游乐、摄影等行业的发展。 大事记:196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来枣乡视察;1990年,又为枣乡亲笔题词:因地制宜,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0年6月15日,根据上级区划调整的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原朱集镇与原三间堂乡合并,称朱集镇,驻地为原朱集镇政府所在地--朱集村。合并后的朱集镇辖108个行政村,总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 特色经济:【花生】朱集镇油沙质土壤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适宜花生的生长和管理,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30000亩.销路广、价格好,本镇加工的香酥花生,可使效益提高一倍以上,其中独创的天星牌花生在省内外久享盛誉。【柳编】朱集镇素有柳编之乡之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柳编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已成为全镇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现已插植柳条面积2000亩,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线。【招商引资】本镇柳编、花生、油菜籽深加工前景广阔,热切盼望外商外资前来洽谈投资,本镇在场地、水、电、税收等方面均予以特别照顾,给予最佳优惠待遇。 |
朱集镇、村信息导航 数字地球中国城镇社区中国新农村申请超级自主网站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朱集镇、村信息导航 朱集镇、村信息导航 门户网站导航 地方关键词导航申请下列关键词链接 ... |
单县朱集镇 单县朱集镇的企业介绍、公司简介、地址、电话、传真、网站等联系方式,以及单县朱集镇最新产品,服务,场所,城市转让,城市批发,城市活动,城市人物信息。由net114... |
朱集镇_朱集镇图片_图片百科 朱集镇_朱集镇图片_图片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人人都可编辑的百科全书。此内容为用户上传,可能受著作权保护,互动百科与内容的出处无关,请在获得权利人... |
朱集镇-来源:《山东名镇名村志》/乐陵市 ISBN:7-80532-483-2 出版时间:2002年1月 内容时限:分类:地情概况->地情综述 页数:3 条目类型:志 志书导航 朱集镇 相关条目 相关论文... |
山东省单县朱集镇中学学校-ChinaRen校友录 朱集镇中学90级二班[4位同学]张福纪班主任李艳红 初三(6)班[4位同学]张亚峰初一1班白红云,班主任是张传明老师[4位同学]白红云山东省单县朱集镇中学[4位同学]... |
【二手汽车买卖信息_朱集镇二手车辆信息网|朱集镇分类信息】... 红百度redbaidu朱集镇分类信息网,二手汽车买卖信息、朱集镇二手车辆信息网为你提供房产、车辆、招工、兼职、黄页等海量朱集镇分类信息,满足您不同的朱集镇免费发布... |
朱集镇中心小学_搜狗地图 名称:朱集镇中心小学 发表关于朱集镇中心小学的评论(限500字)朱集镇中心小学... |
朱集镇学车|朱集镇驾校|朱集镇考驾照|朱集镇考车牌|朱集镇考... 朱集镇学车|朱集镇驾校|朱集镇考驾照|朱集镇考车牌|朱集镇考驾驶证-德州学车会... 德州学车信息 报价 更多学车资讯>>学车资讯·自行车障碍赛·自行车赛 ... |
德州朱集镇中学附近酒店_德州朱集镇中学附近宾馆_距离排序_订... 系统没有查询到您所需的酒店数据!您可以更换查询条件再进行搜索!德州朱集镇中学附近酒店_德州朱集镇中学附近宾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