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三江口镇(原名恫利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9年12月15日更名为三江口镇)位于兴义市西南部,地处南盘江上游黔、桂、滇三省(区)结合部,东经104°45′33″,东与本市洛万乡接壤,西与云南罗平县鲁布革乡隔河(黄泥河)相望,北与本市捧乍镇和鲁布格镇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马蚌乡隔湖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镇辖1个办事处,4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梅坪、安沙、红落万三个村)。镇境内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三江口镇国土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林地60289亩,森林覆盖率达45%,水域面积400公顷,实有耕地面积20000余亩,土质是中性,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日均气温18℃,全年日照达1324小时,无霜期达324天,降雨量1385毫米,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镇区生产果蔗、小米辣、板栗、脐橙等多种经济作物。2006年,全镇GDP值达49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333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5.2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4080吨,农民人均收入达24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全镇社会稳定,“三个文明”同步推进,人民安居乐业。 环境资源与交通:三江口镇地形平地居多,平均海拔4.5—5米,属冲积平原,东北部有一小部为丘陵地。全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多毫米。本镇傍海靠港,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海上:百年良港三江口港,为国家二级口岸,可与香港直航,并被批准为台轮停靠点,现常年仍可通航4000吨级货轮,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60万吨,最近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沿海港口群(莆田港)。陆上:福厦公路从北面横穿全境而过,涵三公路(三江街)纵贯南北连结三江口港与福厦公路;福厦高速公路从中部横贯全境并在境内鳌山村设置交汇口,正在建设的福厦铁路也横贯全境;镇内已建设的洋山路(洋中—鲸山)、塔后路(塔山—后郭)、铁灶路、哆头路、港区路、镇府路及哆港路等镇村道路纵横交错,并都全部硬化上等级;规划中的南环城路也将从本镇望江片村庄横过。镇内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电、通广电、通电话,镇内设有2座电信工程大楼。鳌山村的雁阵山已完成景区规划和前期开发,有南宋状元黄公度的读书处登瀛阁和雁阵宫等人文景观;芳山村有唐末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政的驸马府等名胜古迹;三江口港东边3海里处的海中还有一座古塔,都极具旅游开发潜力。莆田高新技术开发区就在本镇东部,本镇与江口镇各占一半面积。镇内还有涵三路开发区、三江民营企业城等工业园区。 新农村建设情况:三江口镇有芳山、洋中2个市级试点村,后郭、鳌山、双霞、新浦4个区级试点村。2006年开局良好,4个没有村部的村,除洋中村因结合铁路拆迁安置区一起建设外,其他3个村都已建好村部,另有新浦、高美分别购买、新盖了村部;筹资600多万元,建设20.1公里水泥村道路,于2006年8月份提前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镇建有19支卫生保洁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100%实行尸体火化基础上,推行骨灰集中安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治方面,全年没有重、特、大治安、刑事案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群众满意率达96.25%,居全区第二名,被区政府评为“2006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文化方面:17个村基本建有“六室一中心”,50多支农民文艺队。 商贸特色经济:三江口镇自古商贸繁荣,以从事海产品批零而闻名闽中地区。在涵江新市场及涵江水产批发市场,乃至塘北40米路两旁水产品聚集经营地带,随处可见“哆头人”或三江口镇籍的人。据初步统计,在涵经商海产品的涉及哆头、鳌山、杨芳等8个村,从事人员约3000多人,水产批零业务占整个涵江海产品市场经营量的80%。同时,仍有300多人在涵经营日用百货、建筑材料、食杂批发等生意,“农转城”举家乔迁涵江也有500户以上。近年来,全镇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大幅度扩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家。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比增2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63:23;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达18.9亿元,比增3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5亿元,比增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12亿元,比增28.3%;农业总产值完成2.2亿元,比增10%;农民人均收入达4059元,比增10%;合同利用外资26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万美元,完成计划144.1%;财政总收入46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计划116.51%。 经济:该乡资源优势明显。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4.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3万亩,木材蓄积量30万立方米,楠竹4.5万亩,蓄积量600万根;矿产品种繁多,现已探明的矿藏达10多种,其中钨、铜、金、钾长石储量丰富,尤其钾长石矿,总储量达700万吨,居全县之首;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已勘明的水能蕴藏量1.08万千瓦,建有大小水电站28座,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率92%。民族文化独特,“盘王节”、“香火龙”等瑶族风情浓厚,“藤篮制品”、“汝白银针”久享盛誉,遐迩闻名。近年来,三江口瑶族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创新、和谐三大主题,立足林业、矿产、水电三大资源,积极实施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镇的发展战略,认真实施“五抓五促”战略举措,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围绕农业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力度,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三江口镇下辖村:兰洞村塘田村上里村中心村明星村红光村下里村沙界村仙溪村大塘村九龙村人口数据,三江口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353男4399女3954家庭户户数2244家庭户总人口(总)7993家庭户男4132家庭户女38610-14岁(总)19740-14岁男10530-14岁女92115-64岁(总)579415-64岁男304615-64岁女274865岁及以上(总)58565岁及以上男30065岁及以上女28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