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地图 > 德宏州地图 > 盈江县地图 > 苏典傈僳族乡地图
===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地图 ===
=== 苏典傈僳族乡资讯概况 ===
旅游景点及民间风情简介:乡内有丰富的天然景观和悠久的民族文化正待开发,许多中外游客身临苏典都为之拍手称绝。苏典口岸是我省西北部通往缅甸、印度较近的一个通道,由苏典途经中缅8号界桩、龙塘、辉新、蚌瓦、西嘎坝、昔董坝可直接到达密支那,途中风光秀丽,游人流连忘返。美丽的天然景观有:黄草坝旅游景点、勐嘎河景点、神护关景点等。苏典乡民间风情万种,民族文化悠久,傈僳族同胞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特别是火把节、阔时节和“10.1”国庆节,全乡上下卢笙、三弦、山歌响遍各地,男女老少闻声而舞,姊妹萧、口弦余音袅袅。
农业: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它的目的之一是使农民真正得利。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实行农业产业化还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
旅游:境内旅游景点丰富,有鲜艳夺目的杜鹃花,有会翻山岭的九掰石,拥有雄壮入云的大尖山、像脑山、摩天岭和木龙河四叠水大瀑布,草原式的黄草坝等,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想境地。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大小河流7条,年平均流量1.05亿立方米。矿产有花岗石、石灰石、粘土、石英砂、铁等。自然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白眉猴、长臂猿、穿山甲、狗熊、野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在该乡境内都能亲眼目睹,各种贵重具有药物价值的国家级保护植物都能看得到。草场资源也很丰富,而且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养殖业的开发。乡内土地宽广,有热区和冷区两大类型地块,4个村均与缅甸相毗邻,有通往缅甸口岸通道若干条,中缅贸易往来频繁,极具发展潜力。旅游景点及民间风情,乡内有丰富的天然景观和悠久的民族文化正待开发,许多中外游客身临苏典都为之拍手称绝。苏典口岸是我省西北部通往缅甸、印度较近的一个通道,由苏典途经中缅8号界桩、龙塘、辉新、蚌瓦、西嘎坝、昔董坝可直接到达密支那,途中风光秀丽,游人流连忘返。美丽的天然景观有:黄草坝旅游景点、勐嘎河景点、神护关景点等。苏典乡民间风情万种,民族文化悠久,傈僳族同胞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特别是火把节、阔时节和“10.1”国庆节,全乡上下卢笙、三弦、山歌响遍各地,男女老少闻声而舞,姊妹萧、口弦余音袅袅。
乡镇概况:苏典傈僳族乡是德宏州唯一的一个傈僳族民族乡,历史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边塞战略要地。是盈江县出入境的重要通道。
人口卫生:目前,全乡设有卫生院1所,有卫生技术人员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护师1人、其他2人),设有村卫生室2个,有乡村医生4人。
气候:苏典乡地处盈江县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东与支那、盏西两乡接壤,南与勐弄、卡场两乡连接,西北与缅甸联邦山水相连。东西最大横距2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1公里,境内有7号至14号界桩,国境线长43.3公里。全乡土地面积428平方公里。地理气候及资源优势,全境地形从东北往西南略成三角形状。山体状况为多高山峡谷、少平地;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640米,海拔差2160米,平均海拔为乡政府所在地1700米。高低海拔的悬殊性,形成了苏典“一山分两季,隔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年平均气温13.3℃,最高气温30℃,最低温度零下4℃,全年无霜期250天,年日照1500—1800小时,年积温3500—4000℃,年均降雨量3553.5毫米,年平均大风期为45天,属明显的寡日、低温、多雨、半年雨水半年霜的气候。
特色产业:我乡的竹子、核桃、草果、茶叶种植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我乡的特色产业正在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边境民族贫困乡苏典乡有可种竹产业的土地上50多万亩,全乡四个村委会都可以栽种。在全乡各材委会都有零星种植的农户,长势比较好,只是不成规模,种植面积比较少。苏典乡种植竹产业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的种植只种不管模式,零星种植没有上规模、上档次,农户种植竹子的目的只是作围栏及粗放型的生产生活用具,种植不讲究技术,管理不科学,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民生活水平低,比较贫困;二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三是农民综合素质低下,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农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五是种植面积少,产量不成规模;六是竹类种植技术、科学管理方法没有掌握;七是竹类种植品种单一;八是竹产品加工技术空白。由此可见,存在的总是较多,从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竹类品种种植单一、面积小,未能形成规范。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没有抓住用优势来弥补劣势的突破口,没有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未能充实发挥地区优势。草果种植在苏典茅草村历史悠久,生长快,老化周期长,产量高,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易管理,投资少、见效快。通过项目实施,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增加就业机会,能够充分利用该辖区丰富的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群众人均增加纯收入255元以上,还能够带动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文化:由于地区的贫困性和条件的有限性,几年来,文化站除仅有的1名工作人员、1间简陋的办公室和1000多册图书外,无任何设备设施,群众文化生活极其枯燥,仅靠一些民间的、传统的歌舞活动和体育运动来代替,无法接触到高尚的、文明的和健康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新建了苏典民族文化广场并成功承办了盈江县2006年阔时节庆祝活动,虽然在民族歌舞活动及各种节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文化站至今仍没有标准的房屋设备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目前,全乡共有17所学校,其中中心小学1所、完小2所、教学点13个(其中:一师一校11个)、中学1所。小学共有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6名,中学共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7人,共有中小学教师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73%。据统计,在全乡劳动力人口中,小学学历以上的有4200人,初中学历的1800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400人。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致使科技难于推广普及,群众观念十分落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于转变;受自然条件和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乡科委的职能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苏典村委会新 寨自然村
自然资源 主办:中共苏典傈僳族乡委员会 苏典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德宏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苏典村委会新 寨自然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技术支持:...
苏典乡
名 称:苏典傈僳族乡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乡直各站所:为切实加强我乡计划生育工作,按照“人性关爱、...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名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华网在线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名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苏典乡是德宏州唯一的一个傈僳族民族乡,历史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边塞战略要地。是盈江县出入境的重要通道。...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苏典村委会围墙寨自然村
主办:中共苏典傈僳族乡委员会 苏典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德宏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苏典村委会围墙寨自然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微软技术...
曹大海-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劈石村浪速小学-搜企黄页网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劈石村浪速小学的产品初等教育、...地址: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劈石村(679307)电话:0692-8945524 传真:手机:网址:http://www.socom....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劈石村委会
主办:中共苏典傈僳族乡委员会 苏典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德宏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劈石村委会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微软技术中心...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中学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中学的简介及联系方式...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中学 名 称: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中学 地 址:苏典乡勐嘎村 邮 编:679307 电 话:8944517 ...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人民政府-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府机关...
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中国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名录 政府机关名录-云南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名录-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名录-盈江县苏典傈僳...
苏典傈僳族乡掀起禁防宣传高潮
2007年08月30日...苏典傈僳族乡掀起禁防宣传高潮 本报讯 盈江县苏典乡以乡、村、社三级联动的形式,抽调56名工作人员分成10组,8月17日至18日向苏典村10个村寨322户...
关于网站 | XmlA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9 中国卫星地图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