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珠镇地理:联珠镇是墨江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中心,国道213线和省道0538线穿镇而过。联珠镇东部与龙坝乡和元江县接壤,南面与雅邑乡相邻,西面与通关镇、景星乡隔江相望,北面与新安乡、元江县羊岔街乡相邻。地势自北向南倾斜,高低落差较大,境内最高海拔为马路村大尖山2278米,最低海拔为忠爱桥680米。联珠镇党委、政府驻地海拔为1282米。 须立茶:须立茶是墨江碧溪古镇的重要特产,其味清香醇厚,经泡耐饮,清朝时曾被列为贡品;银针茶细直如丝,毫尖显色如银,油润光滑,汤绿叶翠,清香可口,滋润鲜爽,1982年荣获省绿茶类优质产品,为云南六大名茶之一。 征兵:墨江县联珠镇针对城镇户口青年应征人员不足的问题,镇领导和武装部集中社区的领导专门进行了研究。对今冬的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分工人员深入各局、委、办、学校、企业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对在外人员进行电话联系和发短信的形式告知;三是利用电视广播进行大力宣传;四是对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应征给予一定的差旅费补助。通过各种形式,力争使每一位适龄青年应征,接受挑选。整个城区都充满了相应号召、积极应征的良好气氛。 民族:联珠镇下辖32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428个村民小组、88个居民小组,20593户81524人,其中城镇居民6446户19955人、农业人口14147户61569人。哈尼族、汉族、彝族、拉祜族、回族等24种民族杂居,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80%。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墨江、红河、新平等县,人口143.97万人(2000年),而墨江作为全国惟一的一个哈尼族自治县,是哈尼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浓郁的哈尼民族风情是墨江碧溪古镇吸引中外游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碧溪古镇在解放前就有300多户人家,雕檐花格窗,厢耳房隼扣,成传统庭院式建筑。解放后,新增农户往两边发展,古镇内依旧保存以往旧貌古韵,现多为哈尼族各支系与汉族杂居,形成哈尼族懂汉语、汉族通晓哈尼语的良好交融局面。汉文化与哈尼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和谐地融合。哈尼族自称“哈尼”、“傻尼”、“白宏”,史称“和蛮”、“和泥”、“哈泥”、“阿泥”等。新中国成立后,经本民族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957年,创制了两种方言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哈尼族文学丰富多彩,民间口头文学内容广泛,体裁多样,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谜语和谚语等。神话和传说是最古老、数量最多的部分,绝大部分都保留在史诗中,其中的代表作有《创世纪》、《奥色密色》、《古老时候的人》、《在察腊垭口上》等。《奥色密色》是哈尼族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较为完整的神话史诗。全诗由“开天辟地”、“民族起源”、“兄妹成亲”、“民族迁徙”、“分年月日”、“安家”等六部分组成。它不但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份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诗歌内容极其丰富,有反映宗教和生活习俗的,有反映反抗土司压迫和歌颂人民斗争精神的,还有反映现实生活和反抗包办婚姻、赞美纯洁爱情的。哈尼族的民间故事和民歌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分为“哈八惹”和“阿其古”两大类。“哈八惹”即酒歌,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场合吟唱,曲调庄重严肃;“阿其古”即山歌,以爱情内容居多,以男女对唱为主。哈尼族是个喜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小伙子们爱的是三弦和四弦,姑娘们喜欢“巴乌”(以细竹管制成,形如笛)和“响篾”(一种小型的竹制吹弹乐器)。在节日或盛大的祭祀场合,大家吹拉弹唱,热闹非凡,甚至夜以继日。传统舞蹈有扇子舞、木雀舞、乐作舞、钱棍舞、拍手舞、三弦舞、大鼓舞等。大鼓舞颇具特色,风格粗犷热烈,具有欢庆的节日气氛。舞蹈内容多与古代传说有关。各种舞蹈都有固定的舞曲。乐器有三弦、四弦、葫芦笙、笛子、巴乌和响篾等。巴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吹起来音调幽雅深沉,宜于抒发感情。工艺美术品以素美雅致见称。妇女们能用绣、挑、扣等方式刺绣各种图案、花卉,也能绣龙、凤、鸟、鱼等较复杂的精美图形,色彩鲜艳和谐。墨江哈尼族编织的细篾斗笠帽,也是一种精致耐用的工艺品。哈尼族的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柱,屋顶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族人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逢年过节吃糯米饭和粑粑(类似年糕的米制品),善用发酵的黄豆掺合豆杆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豉,这种豆豉被称为“哈尼豆豉”,是佐餐佳品。族人多喜吃酸辣食品,善腌酸菜,酿白酒;嗜烟、酒、茶,部分地区的哈尼族还嗜好嚼槟榔。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戴耳环、耳坠和大手镯。逢节日或是男女青年结交,小伙子们还喜欢把漂亮的羽毛和鲜花插在头上。 教育:墨江县联珠镇碧连小学是联珠镇小学下属的一所村级小学,距县城15公里,是哈尼族(碧约族为主)集居的地区,这里人口密度大、人均田地少(人均有田0.3亩、有地1.2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仅326元,难以解决温饱问题,致使大部分学生面临“上学难”的问题。为提高碧连村村民素质,切实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联珠一小结合学校实际,将云南省教育厅一英国救助儿童会勤工俭学仔猪养殖项目安排到了碧连村小。学校在县教育局以学习者为中心项目办的协助下,通过调查、落实、走访当地贫困户,最后选定六户特困学生家庭,分别为他们赠送了2头仔猪,让他们回家养殖,学校进行跟踪督导,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家长不再为买一本书、一支笔而发愁,让孩子安心读书,顺利完成小学六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保证学校“两基”工作的巩固与提高。墨江县联珠镇第二中学位于距县城12公里的联珠镇连路村,与“东南亚第一烧烤城”相邻,学校始建于1970年9月,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双龙乡初级中学;2006年因撤乡并镇,学校更名为联珠镇第二中学,学校占地15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80平方米,学校已具备了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建设初具规模,已达到省级“二级一等”初级中学的办学水平。学校有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652人,教职工63人,教师合格率100%。历年来,学校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求升。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县教育目标管理、中考质量二等奖;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县教育目标管理、中考质量一等奖;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县教育目标管理、中考质量二等奖。今年是我县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二年,也是迎接“两基”国检的关键之年。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争取学校办学等级再上一个台阶。全校教以崭新的精神风貌,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以学校发展为宗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再创联珠二中新的辉煌! 景色:古镇有护城河环抱,曾建有城墙,分东、西、南、北四城门,古镇古城墙遗留下来的石基现在依然清晰可见,环抱古镇,见证历史;城内街道呈十字形结构,中心曾建有3层高的古镇标志性建筑物魁星阁(八角楼),挂有“元江军民府”字样的牌匾(明清时期碧溪隶属于元江县),第三层贡有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像“魁星”;城内建筑以19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跑马转角楼、三房一照壁、一颗印”3种结构的房屋为代表,门面院内雕镂画刻,极具古韵;整个古城区房屋的布局横成排、竖成列,道路成网格状,有全城消防系统,具有鲜明的官方规划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古镇的一大特点。碧溪古镇在历史上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碧溪原名碧朔,据世代居住在古镇的老人讲述,碧起源于碧绿的青山,朔起源于其本意。1919年,因碧朔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村前是肥沃的田园,村后是碧绿的青山,故改名为“碧溪”。茶马古道上,从滇西的西双版纳、思茅经临沧、保山、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到四川甘孜、西藏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萨,再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这一线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和经济命脉,在中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和传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碧溪古镇就是这条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新中国成立前,每天傍晚挂着各大商家名号马旗的大批马帮在镖局的护送下,踏着清脆的马铃声进驻碧溪,场面甚为壮观。镇内最多的是为马帮服务的商铺和马店,当地大部分居民主要以为马帮提供食宿和出售马掌、马鞍、马钉、草鞋和百货等为生,基本上家家有饮马井和拴马柱,最大的马店可容纳上百匹骡马。除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外,八角楼、义仓楼、南门城楼、财神庙、大庙(现为碧溪中学校址)、观音阁(现为碧溪中学体育活动场地)、地母庙(现为本地人胡永昌家宅)等都是碧溪古镇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元江磨黑高速公路从碧溪边通过,碧溪作为茶马古镇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2004年至2005年,墨江县投资在碧溪原有的老房屋、古街道的基础上,对古镇进行了维修、恢复,部分再现了古镇的昔日风貌。恢复重建的碧溪古镇城门楼,使人感受到悠远古道的气息。登上城楼,城门外已看不见往日熙熙攘攘运茶盐的马帮。城门内却是百年老宅依旧,百年古道尚存,建筑仍然以传统的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为主。从城门到镇中心十字路口,100多米的街道及两旁的老宅经过翻修,刚翻修过的古街道宽3米多,中间保留了原有的3条纵向青石板,光滑而古旧。3条青石板之间,是两条小鹅卵石道。街道两旁的老宅,有的还挂上了灯笼,呈现出些许节日气氛。古镇显得格外宁静。十字路口右侧是过去马帮来往的主要通道,有100多米长,约3米宽。街道缓缓而上,中间是3条纵向的青石板,两侧是鹅卵石,非常光滑。有的青石板上还有一些浅的小凹坑,是年深日久马蹄践踏的印痕。街道两旁的房屋依旧,在1处四合院的楼下,作为民俗陈列室陈列着当地哈尼族一些原始的独特的生产工具,反映了哈尼人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 气候:由于地理环境位置特殊,联珠镇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161.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45.4毫米,四季温差不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小学-育儿网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小学,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小学<br>法人代表:李则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小学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小学 法人代表:李则良... |
关注联珠镇第三小学的_口袋推推 联珠镇第三小学 还没有写个人介绍 关注Ta的 0 0 0 更多>>每日话题... |
云南省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_商店黄页网 云南省,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中国商店黄页网免费为您发布中国商店基本信息、商店资料;商店产品、商店介绍、地址、电话、联系人及电子地图等。收集商店... |
联珠镇菜园中学-普洱中小学教育-城市道道通 联珠镇菜园中学网站提供电话,地址,地图和周边公交路线查询,以及联珠镇菜园中学产品收费和优惠资讯等普洱中小学教育行业信息.电话:,地址:普洱.联珠镇菜园中学在哪请查... |
李红中-墨江县联珠镇丰珠红砖厂---海阔天空企业名片 墨江县联珠镇丰珠红砖厂于2001年2月22日成立,厂长李红中,生产红砖生产销售,工厂地址设在联珠镇赖蚌延水,在职员工48名,欢迎广大客户前来我厂参观指导,让我们携手... |
笑在联珠镇(现场短新闻征文) 来自联珠镇四棵树的哈尼族小伙子罗家荣怀中抱著一大摞农业科技资料。他笑著说:“多看看,多学一些技术,就能多一点收入。以前种田种果树出现的问题,今天搞懂了一些... |
联珠镇-云南文化交流网 联珠镇-云南文化交流网...新闻播报 地方头条 民生民情 城镇纵览 农村前沿 旅游风光展播 财富之窗 商务快报 致富之道 会务会展 网上名片 资源与招商 奇趣生活... |
联珠镇第二小学 联珠镇第二小学 最新作业 联珠镇第二小学管理员 电话:QQ:E-mail:电 话:400 812 1228 Email:feedback@teacher.com.cn... |
云南省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_企业黄页网 云南省,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中国企业黄页网免费为您发布中国企业基本信息,企业资料;公司产品、公司介绍、地址、电话、联系人及电子地图等。收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