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建设:隆阳区投资环境优越。邮电通讯网络畅通,有可直拨国际、国内的7.82万门程控电话,在全区范围内开通了移动电话。另外,隆阳区设有中国银行、保山海关等机构,可就地报关出口各类商品和办理汇兑有关手续。改革开放以来,隆阳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建设、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形成了粮油、烟草、蔗糖、畜禽、林果、蔬菜、咖啡、丝麻、山葵、药材花卉等十类优势农业产业,全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57.8:21.1:21.1调整为2005年的32.58:27.05:40.37。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48.9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15.93亿元,第二产业13.23亿元,第三产业19.74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9元。隆阳区盛产稻米、包谷、小麦、蚕豆,历来是云南粮食生产区和重要粮食基地,是国家和云南省先后投资建设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养猪业亦较发达,是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隆阳区生产的蚕茧在东南亚享有盛誉,每茧丝长1150米,为全国之冠;反季蔬菜成熟早、无公害,深受境内外消费者欢迎;“透心绿豆”种植面积2.28万亩,销往省内外;优质小麦初步形成了以永吉面粉厂为龙头企业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格局。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隆阳区从1996年开始,把城市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龙头来抓,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围绕建设“安全、美丽、繁华”的城建目标,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城市管理三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城市面积由1996年6.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65平方公里。城市的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拉动效应日益显现,2003年城镇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近60%。隆阳区具有区位、资源的相对优势。从历史建树,当今贡献到将来的发展,隆阳区在我国大西南边陲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隆阳区将逐步成为我国内地向西南边疆实行经济技术转移的支撑点和接力点,成为理想的边贸转口加工、出口之地。 历史沿革:隆阳区系由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改划,因地(区)改市而更名为隆阳区。隆阳古称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义,又名兰城,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的边陲重镇,也是我国历史上通往印度、缅甸、伊朗等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不韦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在东汉时期卓立为全国第二大郡,明嘉靖二年(1523年)定名为保山县。1950年1月5日建立保山县。1962年12月1日,析置施甸县,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1年6月撤市设区。据民国考古学者李郅《九隆山记》记载:“保山县西之九隆山,历史上得名最古,有名胜古迹。西至沙河,东临郡治,横广四公里。”,九隆山包括九个山峰,从太保山起顺南数,第一峰宝盖山及下部之太保山,第二峰莲花山,第三峰黄龙山,第四峰十八坎,第五峰梨花坞,第六峰砚池过峡,第七峰兰花坡,第八峰九岭岗,第九峰龟山。每支山峰都隆(凸)起,人们亦称之为九隆山。因九隆山在坝子之西,而城居隆山之东,为阳面,人们称它为“隆阳”。《九隆山记》载:“昔人称永昌府城为隆阳郡,谓其在九隆山之阳也。”另据民国《保山县志稿》大事记,古迹、名胜载:“春满隆阳——永昌古郡数万人家,城中树木最为繁多,春时群花尽放,凭高望之,满城花花世界,如锦如云,极为佳丽。”被列为保山内八景之第一佳景。隆阳的设治,始自西汉武帝时期,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原“保山县”作为政区名,是明朝中叶以后之事,明宏治五年,永昌举人文澍进京考中壬子科进士,皇上封他为太子太保,并把城邑西边宝盖山下部的松山嘉封给他。后来文澍便在松山居住,从此,松山就被人们叫做太保山。《明地理志》载:“嘉靖三年三月,改永昌,金齿二千户为保山县,”因县城设置在太保山脚,故县城便以太保山得名——保山县。清朝、民国时期继续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沿用了30多年。其辖境则随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其治所的城址,也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据《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载:哀牢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哀牢山上,尝捕鱼水中,触木若有感因妊,十月产子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谓沙壹日:若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遂其抵以为主。后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九隆感木而生之说,虽事出虚玄、语涉怪诞,不足为信,但不能说并无九隆之人。《西汉书西南夷传》李贤《注》引《哀牢传》说:“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禁高死,子吸代;子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栗代”。扈栗即东汉光武时内属之哀牢王,以二十五年为一代计算,禁高应生于汉景之世(公元前156—141后)。禁高以前,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数。至少也应中隔五代以上,疑九隆之世应在东周赧王之时,即公元前三百多年,哀牢部族已有称王者。其部族社会、经济、文化发达较早。因此,保山(隆阳)可考的历史可从战国时开始。史称以永昌为枢纽的“蜀身毒道”,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以前,已是通往印度的交通线了。《汉书·地理志》称:益州郡。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间,设崔唐、不韦县。裔唐、不韦在澜沧江以西,《永昌郡传》说:永昌郡东北八十里泸仑津,即澜沧江,渡江而后至裔唐、不韦县境。裔唐在云龙县漕漳,不韦县在保山平原。嵩唐设置到西晋时已废,而不韦县设置一直延至唐初。崔豹《古今注》说: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39年),哀牢王柳貌相率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西部都尉所属六县,建永昌郡。辖高唐、不韦、比苏(今云龙)、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弥渡、巍山)、云南(今祥云)、哀牢(今德宏、腾冲、龙陵)、博南(今永平)其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为全国第二大郡。永昌之名自此开始,永昌设郡为这一地区沿革之大事。三国时,永昌郡属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大姓雍口等叛蜀,诸葛亮不得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叛后,置南七郡,将永昌郡之云南、邪龙、叶榆三县分出,合建宁郡之四县立云南郡。永昌公领五县。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原设置少变,永昌仍称郡。至晋以后,永昌郡只“有名无民、日空荒不立”等于废置。这时南诏部土长趁机崛起,哀牢王自今腾龙移居永昌,后又迁至蒙化,与叶榆部族融合为西南夷民族。唐初,南诏民族渐强,南诏得唐助。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8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那时永昌人户稀少,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阁罗凤强秒二十万户于永昌,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异牟寻又口剑川、野共川、异栋蛮于永昌,见樊绰《云南志》,永昌成为南诏西境重镇,设永昌节度。樊绰《云南志》载:永昌城在点苍山西六日程,龙尾城西第七驿有桥(即澜沧江桥)即永昌。又言:高黎贡山,在永昌西,下临怒江,则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为永昌地。而永昌节度城,在今保山平原。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郑氏纂南诏建长和国,后又历赵氏天兴国,杨氏义宁国,凡三十五年,皆领永昌地。至段氏建立大理国(时值两宋时期),改永昌节度为永昌府。永昌设府自此开始。元初平滇。置大元帅镇大理。分设十九万户府,万户以下,设千户、百户以统率之。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改万户、千户为路、府、州、县。永昌千户改州,后又为府,领永平县。行省所属路、府、州、县为政治组织,另有军事组织,设宣慰、宣抚、安抚等官,初设宣慰司于大理,又设金齿两路宣抚司于建宁(今干崖、镇康)。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将大理金齿宣慰司为都元帅府,设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齿东西两路、都元帅坐镇永昌,至元末未废,为一方重镇。明朝废行省制,设布政司、都司、按察司,分管军、民、司法,谓“三司分立"。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隶布政司、金齿卫属都司。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革府。改设金齿军民指挥司,兼理民事,领千户十二、安抚司一(潞江)、县一(永平)、长官司二(施甸、凤溪)。成化12年(公元1476年)置金腾兵备道(为按察司分巡道),以按察司副使领导,督察军民、官吏及土司,道置设永昌。《明史·地理志》说:“嘉靖元年十月,罢军民司,复设永昌军民府。”又说:保山本金齿干户所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九月,又置永昌守御千户所,俱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三月(公元1524年),改二所为保山县,其辖不及金腾军备道,只领州一(腾冲)、县二(保山、永平)、安抚司一(潞江))、长官司二(施甸、凤溪),保山之名称自此始。天启《滇志·沿革大事考》说:“明万历13年(公元1585年)添设金腾参将、姚关守备。”《明合典》说:“永昌参将,万历11年添设,驻永昌、龙腾、蒙化(今巍山)等处"。按:是时卫军已积弱,不堪战阵,募民为军,设参将领之,后边隅军务,即归参将治理。清初,沿用明制,设永昌军民府,其辖区包括明时兵摆道所属诸土司在内,且所属州县建置略有变化。即废凤溪、施甸长官司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省去“军民’’二字,称永昌府,管辖区域为领州一、县二及周边各土司。乾隆35年(公元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25年(公元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其土司有:土府一(孟定)、土州二(镇康、湾甸)、宣抚司五(南甸、干崖、盏达、陇川、遮放)、安抚司三(潞江、芒市、勐卯)、长官司二(户撒、拉撒),共计十三个单位。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仍设永昌府,而省保山县。民国二年又裁府复设保山县,府一级设置从此结束。民国时期,保山县之辖境亦有变迁,民国初,分杉阳归永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以卯兴、鲁掌、登埂三土司归泸水设治局。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保山县原有境界、人户先后划归邻县,约六分之一。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因腾、龙陷于日寇,裁原设于腾龙边区的行监督署,另设第六行政专员公署,先暂设办事处于昆明,后将保山划入第六行政公署,公署设于保山。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公署又设于腾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1950年元月5日,接管旧政权,成立保山县人民政府。保山专员公署驻保山,管辖保山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潞西七县;耿马、泸水二设治局;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五个民族行政委员会,共十四个单位,保山辖十个区。1956年,撤销保山专区,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县属州府所辖。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德宏州与保山专区分治),同时将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等五个区析置施甸县,保山专区仍辖五县。1967年,成立保山县军事管治委员会,各公社均成立军事管治领导小组,属地区军管会管辖。1968年,成立保山县革命委员会,各公社成立革委会,属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改保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保山县人民政府,各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属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所辖。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1984年初,随着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将二十六个公社、一镇,划为十八个区和一个城关办事处。1987年,又将十八个区与城关办事处、金鸡村等设置成二十个。200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2)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上巷街。2001年6月,保山撤地区设市后,原保山市人民政府更名为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下面仍辖20个乡镇。2005年11月28日,为进一步深化隆阳区乡镇机构改革,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和健康发展需要,隆阳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调整区内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建置:1、撤销永昌镇,以保岫东西路为界设立兰城、永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汉庄镇的汉营、沙河2个村委会建制划归兰城街道办事处;河图镇的红庙、下村、太平、白塔、廖官、沈官、红花7个村委会建制划归永昌办事处。2、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新设立的瓦房彝族苗族乡管辖原瓦房彝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汶上彝族苗族乡管辖的巴戛、干塘、油房、保和、瓦河、水源、喜坪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原瓦房彝族乡政府驻地。原汶上彝族苗族乡管辖的汶上、小河、搭板桥、小水井、新民、上拉堡、下拉堡、岩脚、秧草、安邦10个村委会建制划归瓦马彝族白族乡管辖。3、撤销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设立潞江镇。新设立的潞江镇管辖原潞江傣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道街乡管辖的江东、道街、澡塘、登高、石头寨、三达地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由坝湾村迁至小平田集镇。原道街乡管辖的大田、桤木林、红岩脚、核桃、秉塞5个村委会建制划归蒲缥镇管辖。4、撤销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新设立的瓦窑镇管辖原瓦窑白族彝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老营乡管辖的老营、阿石寨、六合、旧寨、磨房、大蒿、小浪坝、大浪坝、克恭、阿依寨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瓦窑白族彝族乡政府驻地。5、将原老营乡管辖的西河、阿家、柴河、下付家4个村委会和金鸡乡管辖的罗寨村委会及河图镇管辖的长岭岗、柳上2个村委会建制划归板桥镇管辖。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共设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隆阳区的建置沿革名称,无论是哪个时期,在滇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都熠熠生辉。如:益州郡、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等,“永昌”叫响了上千年。后来因甘肃省也有个永昌县,因全国县以上地名不能雷同,两家当中必让一家,保山这边只好屈让予甘肃那边罢了。 气候:隆阳区气候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程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形,使隆阳区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三种气候类型俱全。全区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最冷1月平均气温8.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气温15.5℃,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全年无霜期290天以上,冬春两季雨量较少,夏秋两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966.5毫米。气候条件比昆明要更好。保山城是当之无愧的“春城”。优越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给隆阳带来了立体农业之利,已被国家列为滇西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全国粮棉大县(区)之一。 国土资源:全区现有农业耕地68.24万亩,林业用地418.5万亩,其中有林地278.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55%。按气候和地形划分,全区大体可分为温和坝区、亚热带区、温凉山区和高寒山区四个农业自然经济区域。以保山坝为主的温和坝区,素有“滇西粮仓”之称,面积533平方公里,现有农耕地20余万亩,一年两熟。以潞江坝为主的亚热带区,面积1321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范围内),现有农耕地32万余亩,该区域别具干热气候特征,有“天然温室”之称,既适宜种植发展一年多熟制的粮食作物,更适宜种植发展多种热带、亚热带高价值经济作物,现种植有甘蔗、香料烟、咖啡、胡椒、砂仁、龙眼、荔枝、芒果、香蕉、菠萝、凤梨、柑桔、橡胶等经济作物,而且这些高价值经济作物产品的品质别具特色,一般都优于其它热区,可谓“香的最香、甜的最甜”,香料烟、小粒咖啡、砂仁、龙眼、胡椒的品质在国内首屈一指。现已被国家和云南省列为“香料烟生产基地”、“小粒咖啡生产基地”、“国家糖料基地”、“芒果生产基地”;绵亘遍布全区的温凉山区和高寒山区,面积3420平方公里,现有农耕地16余万亩,森林200余万亩,这个区域山高地广,适宜农、林、牧各业生产的发展,是全区旱粮、用材林、烤烟、茶叶、干果、水果、山葵、亚麻、大牲畜的重点产区。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优越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隆阳有鸟类470余种,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兽类60多种,珍稀植物1700多种,享有“世界动物植物宝库”、“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之称,已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些给隆阳带来了立体农业之利,已被国家列为滇西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全国粮棉大县(区)之一。全区现有农业耕地68.24万亩,林业用地418.5万亩,其中有林地278.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55%。按气候和地形划分,全区大体可分为温和坝区、亚热带区、温凉山区和高寒山区四个农业自然经济区域。以保山坝为主的温和坝区,素有“滇西粮仓”之称,面积533平方公里,现有农耕地20余万亩,一年两熟,盛产稻米、包谷、小麦、蚕豆,历来是云南粮食生产区和重要粮食基地,是国家和云南省先后投资建设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养猪业亦较发达,是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隆阳区生产的蚕茧在东南亚享有盛誉,每茧丝长1150米,为全国之冠;反季蔬菜成熟早、无公害,深受境内外消费者欢迎;“透心绿豆”种植面积2.28万亩,销往省内外;优质小麦初步形成了以永吉面粉厂为龙头企业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格局。 水文:隆阳区境内河流众多,落差较大,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区分属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大小河流140多条,总长580公里,较大的有怒江、澜沧江、东河、瓦窑河、冲江河、蒲缥河、水长河、大沙河等,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多千瓦,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装机容量8.3万多千瓦。 宗教:隆阳区现有宗教主要是佛教(汉传佛教、小乘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德昂族、佤族、纳西族9个世居少数民族。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棒中学_网校首页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棒中学 隆阳区芒棒中学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云南保山隆阳区清港果蔬经营部--公司首页 提供反季果蔬代收,冷冻食品 地 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河图土地庙 邮 编:联系 人:杨剑(先生)电 话:86-0875-2851491,15987521600 传 真:... |
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中心学校 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中心学校 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中心学校 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隆阳区人才,隆阳区兼职,隆阳区求职,隆阳区招聘,隆阳区培训,... 隆阳区人才,隆阳区兼职,隆阳区求职,隆阳区招聘,隆阳区培训,隆阳区人力资源,隆阳区招聘会,隆阳区,隆阳区,,隆阳区人才网 人才,兼职,求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招聘会,... |
隆阳区招商网>>网站首页 隆阳区招商网。。。author cclinux...隆阳区招商局党支部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 隆阳区2010年16月招商引资统计分析 隆阳区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2亿元...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网欢迎您---了解隆阳区首选678114隆阳网|... 隆阳区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区妇联、保山香料烟有限责隆阳区商务局组织离退休干... |
隆阳区地图查询_隆阳区旅游地图_一起游_同程网旗下网站 一起游旅游地图频道为旅游者提供最新最全的隆阳区旅游地图,隆阳区交通地图,隆阳区导游自助游地图及隆阳区地形示意图,是您去到隆阳区旅游的好帮手。... |
隆阳区教育局2011年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确认点设在保山市教育局人事科和隆阳区教育局人事科。为方便隆阳区区属学校教师申报,请各学校申报人员确认点选择隆阳区教育局人事股。...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棒中学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棒中学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