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进步:文教科技:晚清和民国年间,教育非常落后,教学设施很少,劳动人民95%以上为文盲。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5%。1937年,境内有国民初级小学3处,招收学生110余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战乱国民小学相继停办。1941年开始办抗日小学,1943年境内有抗日小学17处,学生770人。1944年,抗日根据地实行教育改革,绝大多数抗日小学改为“庄户学”。至1949年,境内有小学8处,学生265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1950年,临沭一小建成,始设4个教学班,95名学生。1953年创办临沭中学(后改临沭一中)。至1953年,百户以上的村庄一般都设有小学,初步形成“区中心完小--乡学区完小--村小”三级教育网。1976年,该镇凌山头村率先办起了第一座幼儿园。1983年全镇有小学31处,学生4935人。入学率达98.7%,联办中学4处,在校学生1265人。农民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2岁至40岁的混合教育率已达80%。2000年,全镇有小学24所,在校生12000人,中学2所,在校生5000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经省级验收均达标,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658名,其中本科生76名,专科生125名。20世纪70年代后,科技事业迅速发展。1974年3月,该镇王庄大队在全县率先建成沼气池一座。省、地有关部门在此召开现场会,并拍成科教电影。1977年后,宋桃园、王庄、彭桃园、毛桃园、前杨楼基本实现了沼气化。1984年成立了料普协会。2000年,全镇新建沼气池384个。后崔街秸秆气化技术在全市推广。2000年,全镇有科技人员225名。该镇民间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有秧歌、龙灯、高跷、旱船等。1973年建成了文化站,1975年建成广播放大站,1985年成立电影队。1958年成立夏庄医院,有医务人员45人。1983年全镇有医务人员76名,其中中西医师7人,护士20人,乡村卫生室33处,医务人员34人。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2000年,全镇中心医院拥有正式职工106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员38名。该院下设6个分院,32个诊所,有门诊楼2座,病房楼和急诊楼各1座,设有温馨式病床100张。境内中小学体育活动空前活跃,除设有体育课外,尚有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眼保健操等。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体育运动会,机关及企业干部职工每年都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等各种比赛。尤以篮球活动开展最为广泛。 第三产业:抗日战争前,境内较大的商号有“东恒吉”(业主韩延连);“西恒吉”(业主韩延选)。他们以经营京货、广货和日用杂货为主,兼营糕点,资金均约3000元。另有经营日用杂货为主的“福祥永”、“永贞”等商号;以经营药材为主的“福生永”、“南六一”和“北六一”等商号。抗日战争初期,这些商号逐渐萧条。1951年后,境内私商全部过渡到供销合作社。1977年,全镇第一个工业品商店建成,同时建成贸易货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50人,年创产值137万元,利税14万元。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各类商业服务网点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后,兴隆商场、常林商城、木材市场陆续建成开业,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2000年,以常林路和苍山路为主进行了沿街商业楼的开发,全镇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达到2200户,从业人员7865人,年创产值2.1亿元,利税2000万元。 人口:全镇辖7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为1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镇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彝族、壮族、朝鲜族、哈尼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423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0.39%。全镇姓氏有王、李、张、刘、高等235个,其中王姓最多。 强镇的由来:该镇财政收入在全县乡镇中位列第一名,国民生产总值第一名。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基层先进党组织、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山东省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临沂市基层先进党组织、临沂市小康乡镇、市级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市级个体私营经济明星乡镇、市级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被市评为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市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临沂市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乡镇企业先进乡镇、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市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市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自然状况:该镇地处平原间丘陵地带,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大距离11.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6.3公里,全镇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77公顷。主要山脉有苍山、马山、冠山、演武山,其中苍山最高,海拔394.7米。主要河流有苍源河,桃园河,官庄河,境内流长13.5公里,流域面积108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全镇植被覆盖面积1253公顷,覆盖率18.3%。 第二产业:工业:临沭地方的早期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1940年,临沭一带在民主政权的鼓励和扶持下,工商业、纺织、酿酒、碾米、做鞋、铁木业都有所发展,到50年代初期,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52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77年建成装卸队、农机修配厂;1978年兴建石灰厂、采石厂、运管站、鞋厂、条编厂,当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50人,实现产值270.8万元,实现利税26万元;1983年建成家具厂、预制厂、砖厂、副食品厂,工业产值达到500万元。进入90年代后,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陆续建成丰收化肥厂、华丰化肥有限公司、恒利食品有限公司、雷华塑编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私营企业。到2000年,全镇复混肥生产厂家已达到8家,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成为全镇工业的主导产业。其它私营企业95个,主要有蔬菜加工、建筑、建材、条柳编、五金铸造、矿泉水、皮革等生产行业,年缴税额超过10万元的达到38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100人,实现产值6.3亿元,利税6400万元。建筑业(或其他工业产业):从业人员3000人,实现总产值35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 井二遗址:位于镇政府驻地东5公里的井店子二村西50米处。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呈北高南低状。地面有大量红烧土块、鼎腿、鬲足、灰陶片、兽牙、兽骨等遗物。属商周文化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民生活:1949年前,境内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不计其数,全镇有93%的人生活无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198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600万元,是1976年产值的3倍,人均收入312元,比1978年增长了2.5倍。70年代农民以地瓜、玉米为主粮。80年代小麦面粉逐渐成为农民的主食。进入90年代以后,以面粉加食鸡、鱼、肉、蛋等。农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砖石结构的新居。全镇人均住房面积22.6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5508部,移动电话3600余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全镇机动车辆有5327辆,其中个人有2698辆。200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2595元。人均存款余额1950元。 |
高树来-临沭县临沭镇明河街居民委员会---海阔天空企业名片 临沭县临沭镇明河街居民委员会的办公室在临沭镇明河街会长高树来,主要从事项目为:本村居行政管理。,在职员工3名... |
临沂市_临沭镇政府_地址_百度地图 临沭镇政府 详细信息:类别:兴趣点-其他-其他 地址:临沂市临沭县 临沭镇政府... |
临沭镇远程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临沭镇 内容搜索:网站11-1611-1611-16 临沭镇远程教育工作简介... |
傻目录-临沭镇安防设备网络档案 临沭镇安防设备,临沭镇监控器材及系统,临沭镇防盗、报警器材及系统,临沭镇交通安全设备,临沭镇安全检查设备,临沭镇防伪技术产品,临沭镇防雷避雷产品,临沭镇救生器材,... |
临沭镇_新华网山东网群_山东乡镇 2006年,临沭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贸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临沭县 临沭镇 蛟龙镇 大兴镇 石门镇 曹庄镇 南古镇 郑山镇 ... 近日,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 |
【临沭县临沭镇苍源居居委会】图吧_地图 图吧为您提供临沭县临沭镇苍源居居委会相关信息详细介绍,并包含临沭县临沭镇苍源居居委会附近交通、周边生活与商业场所,等地图信息查询... |
临沭县临沭镇中心中学_临沭中心中学人人网主页【人人网 校内】 “临沭县临沭镇中心中学”是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一所中学,加入校内网,你可以找到“学校简称”的同学们,和他们一样写日志、传照片、分享音乐和视频、体验各种有趣... |
临沭镇车友网 临沭镇车友网、临沭镇汽车网是临沭镇本土最大最权威的专业汽车行业门户网站,www.gz5168.com下设临沭镇车市、临沭镇车市网 临沭镇汽车网、临沭镇汽车行业协会、临沭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