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口:龙凤乡位于旺苍县南部,地处低南山,辖中华、人民、白虎、锦旗、龙安、南垭、五营、龙凤、天井、古水、小营等11个行政村,82个社,3650户,13579人,总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10305亩。置于两县五乡结合部,四川盆地边缘,多丘陵,山蛮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600-1100米间,相对高差500一600米。山体开阔向阳,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大于1100mm,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0天左右;土壤土质优良,粘砂适中,土层肥沃,适合于作物生长,年产优质粮食1130余万公斤。 人口面积:龙凤乡辖境地处松嫩平原,多为碳酸盐黑土。全乡总面积3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草地5.9万亩。农业以生产粮食和蔬菜为主。乡办工业有玻璃纤维、保温瓦、珍珠岩、水玻璃、油毡纸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达1.26亿元。全乡共辖前进、向阳、马家窑、保田、铁东、三永、永泉、英勇、新兴、久青、建兴、农牧场等12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33人;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4%。乡政府驻地铁东村。 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成就辉煌。2002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98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850元。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基地建设欣欣向荣。"稳粮抓养殖,建园搞种植,大户带农户"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逐渐明晰,确立了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大户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5000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000亩,花椒生产基地6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5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5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1000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100亩.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各类种养大户14户,实现户均年产值逾10万元,带动全乡农民科学种养,实现年生猪出栏25000头,小家禽14万只,存栏毛兔4.7万只,发展南江黄羊210只,年产茧2万公斤,药材115万公斤,优质茶叶1500公斤,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全县的"亮点"工程,龙凤已成为旺苍粮油、畜牧、茧桑、林果基地乡。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商贾云集,场镇坐商76家,流动摊点50余处,逢场日流动群众3000余人,日交易量5万余元。 物产资源:资源丰富,极具开发前景。据传"龙凤大米"早在唐朝时就是朝庭贡米,其糯性适中,口感好,极富营养。近年来又大力开展IPM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农药,做到绿色无污染,加之土壤由保罗系蓬莱镇组的砂泥岩构成,呈中性至微碱性,适于水稻生长。形成以龙风、南垭、五营三村为主,带动全乡农户栽种5000亩优质水稻,年产大米25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目前,"小青蛙"品牌已通过省市专家组验证,已备案颁牌,极具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可观,期待有志之商前来洽谈,进行综合开发,力争把龙风建成)川北无公害大米供应基地。 物产资源:全乡主要粮经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红苕、豌立、葫豆、海椒、棉花等,家禽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全乡有农渠28公里,黄家坝农渠和广华寺农渠从龙凤境内穿过,可灌溉10个村,大河镇五里沟农渠也能灌溉莲池坝、回龙庵两个村,全乡有提灌站10座,功率340千瓦,控灌面积1000亩。全乡有塘、库、堰48处,徐岸河水库蓄水220万立方米,是全县仅有的3座小(一)型水库之一。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场镇建设日新月异,坐落在幽深峡谷之中,山环水流,绿荫拥道。投资80余万元,建成使用面积145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硬化了长500米、宽9米的场镇街道;投资5万余元,新建500米的河堤,美化了场镇环堤,促进了商贸业的发展,场茹三、六、九日,市场繁荣,为旺苍南部重要物资集散地;电力有保障,争取国家资金260万元,实现了高压线路联网供电,并实施了低压网改,加强了农电管理,在全县率先实现用电城乡同网同价;信息通畅,光纤电视电话信号与县级联网,电视节目扩容增量至32套,发展程控电话1000门左右;争取国家资金110万元,建成移动递信G网站,动通信信号覆盖全乡;农业基础设施良好,近几年以市场手段为突破口,坚持“中小微结合,提引畜并举”原则,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治全乡现有5座水库,203口山坪塘,62条砚渠堰,新修小微水池200余口,蓄水达到200余万方,可灌面积7500余亩。 文教卫生:有九年制中心学校1所,村级小学6所,幼儿园2所,中小学升学率均达99%以上。有乡文化站、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村级卫生服务站11个,中心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5人。全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计划生育达90%。 沿革:1950年设龙凤乡,1955年永福乡并入,1958年改跃进公社龙凤管区,1962年分建龙凤、石河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石河、双桥乡并入。1997年,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头塘、凤林、文村、林家、宝合、正林、后安、青龙山、芭蕉、白杨、清水塘、大塘、五桂元、双桥、凤驰、宝山、镇凤、松林、五岔子、水利、谊合、三坪、四坪、四季、三界、双凤26个行政村。2003年,面积127平方千米,辖26个村、1个居委会、167个社、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1380人,其中农业人口30700人。2004年,面积127平方千米,辖26个村、1个居民委员、167个社、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