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状况:全镇辖4个办事处,10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28112人,701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89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白族,人口总数为781人,其中回族703人。另外,有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共计11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6‰。全镇姓氏有张、李、杨、魏、刘、郝、马、董、孙、黄、周、高、王、徐、曹等100余个,其中张、李、魏、王等姓氏最多。 糕点:巨野镇糕点生产,已有400余年历史。其主导产品蜜心红三刀、到口酥、五色月饼等声名远播,现在已打入周边多个县市区,很受群众喜爱。 书画名家:刘昌杰:刘昌杰:男,1940年生,山东省巨野县人。1962年毕业于山东艺专(山东艺术学,院)。曾受教于老一辈书画家关友声、黑伯龙、张彦青、于希宁诸先生。60岁后专攻山水画,多次去泰山、太行山、黄山等处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近两年去禹梁山写生,创作了一些反映鲁西南风光的山水画作品。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巨野县美协主席,麟州书画院院长。 强镇由来:该镇工农业经济总产值名列巨野县第一名,是宋初著名文学家王禹冉故里,知名度较高。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山东省科技达标先进镇、山东省基层党的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三等奖;菏泽市经济强镇、奔小康红旗镇、乡镇企业明星镇、个体私营经济先进镇、安全文明创建先进镇、科普文明先进乡镇、小康村建设先进镇,连续3年获得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委,多次荣获县级综合奖。 巨野文庙:巨野文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永丰塔北约一百米处.宋金时期巨野文庙原建于城北,屡经河患,废立不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县丞吕让移建于今址.历代多次增修扩建,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县令章弘鼎新正殿,续成诸祠,规制乃备,占地三十余亩,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是儒学所在地西跨院为启圣祠,后改作训导宅.隆十八年1753年.巨野县知县朱容极在此建麟州书院,此后经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年间多次建修葺,书院更具规模,志名远播.大成殿内祀有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的塑像.两讨债列"七十二贤"牌位.整个建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间以苍松翠柏,形成一处气势害宠传,郁罩葱茏的古建筑群.1947年,文庙被废,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大成殿,殿内塑像亦遭劫难。 赵新建:赵新建:1970年生于山东巨野县。李荣海先生门下弟子,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现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委员,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奖,被中国收藏学术委员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联合授予“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九三年毕业分配至淄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刻瓷研究室。在全国艺术展览活动中荣获多种奖项。95年任刻瓷艺术研究室主任。其刻瓷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与外国政要,并为温家宝、习近平、吴仪、徐才厚、李铁映、欧阳中石、李荣海、顾正主、宋楚瑜等政府高层人物及艺术名家刻制肖像受到好评。主要展览2002年作品<<俺爹俺娘>>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5届工笔画展.作品<<童年>>入选山东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双年展获优秀奖.2003作品<<古贤咏菊诗意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当代花鸟画展.作品<<仕女图>>入选中华文人画优秀小品展获银奖.2005年作品<<花鸟四条屏>>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作品<<正是春天>>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10年获首届中国文学艺术界金狮奖银奖。 蚩尤墓: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堌堆庙村前。在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分化,氏族部落之间常常为了掠夺财富和出于自卫的目的,而不断发生战争。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与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通典》云:“三年九战而城不下”。《史记》中也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蚩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览·冢墓记》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河南省台前县)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此墓历经夏商周汉,岁月荒远,地貌变迁,墓冢面积不断缩小,元明时期丘上曾建有庙宇,清代以后冢丘屡遭破坏。至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时测量,堌堆东西38米,南北31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蚩尤与黄帝、炎帝同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在当时,其部族就已率先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并且掌握了冶铜技术。《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说。《管子》中亦有“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销、矛……”红铜的出现也为后来青铜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秦汉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为“兵主”、“战神”,受到人们的大礼祭祀。《史记》中就有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的记载。由于受“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影响,蚩尤在一些史书中被描绘成“不用帝命”、“类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第三产业:1978年之后,该镇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3896户,私营企业37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完成产值2.7亿元,实现利税2390万元,其中上缴税金506万元。2000年,镇上累投1000余万元,对招商街、批发展、农贸大市场、饮食服务园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进行新建或彻底改造,改善了经济环境。镇上成立了经济环境委员会,设立个体私营经济“110”和项目信息科,制定了优惠政策,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